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2017-07-19曾君
曾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一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作文难”“怕上作文课”的心理。老师布置完作文题后,有的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不知所措;有的到处翻阅《作文选》,寻找与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文章,然后抄之交差;还有的乱写一通,敷衍了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为炊之“米”,难以成文;二是教师没有“降魔之杖”,导之乏术。针对现状,同时结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所得到的经验与启发,现在总结出来,借此抛砖引玉,渴盼更完美的方案出现。
1.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学生在情境中真实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作就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从而将极大地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们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他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谁说的、做的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体现。
2.走近生活 寻找写作素材
学生如果局限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小圈子里,要写出文质兼美、内容充实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学会了做人,他们的生活就有了更多的活力,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更多的源泉。具体地说,比如星期天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观察市井百态;假期中让学生去家乡做点小调查;平时多关注、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开拓一些有意义的课余爱好,如藏书、集邮、音乐、美术、弹琴、采集标本、郊游、参观、戏剧表演等。学生生活内容丰富了,感受深了,在写作文时,有真情可述,有感可发,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感染力一定很强。
3.感悟课文 学习写作技巧
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典范性强的特点,可以说是最好的范文。教师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比煞费苦心寻找范文要好得多。比如,学习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故宫》,课文中作者按照游览参观的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感悟到写景要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顺序井然,才能让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写“家乡的秋天”等主题的文章,学生就可以借鉴此方法去写,效果将是很佳的。
4.课外延伸 积累名词佳句
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被广泛应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逐渐减少。有人戏说:现在,知道周迅的多了,知道鲁迅的少了;崇尚比尔的多了,崇尚保尔的人少了;喜欢牛排的人多了,喜欢牛顿的人少了;熟悉高尔夫的人多了,熟悉高爾基的人少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试想,一个阅读面很窄的学生是很难写出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佳作的。课本上出现的名家名篇,教师必须认真带领学生阅读,对每字每句进行挖掘、品味,真正做到深刻理解;课外阅读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文学视野扩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自然提高。
5.经常练笔 养成写作习惯
几年来,我尝试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单单是作文课上的事,平时更应该经常练笔。要求学生时时注意捕捉“灵感”,看到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随时记下来;听到一件趣闻,及时整理出来;得到了一点感悟,马上写出来……还要做有心人,全神贯注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令特征,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的特点;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把这些来自实践的材料诉诸笔端,不论是写成片段还是成篇,文章都会具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就无须担心不能打动读者,佳作自然会出现的。
6.提供平台 展示优秀习作
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我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各种平台,让其得到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大家共享,接着把优秀习作在班级的展板上、学校的橱窗上展出。选出特别好的作品,鼓励大胆投稿。学生都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优秀习作往杂志社、报社投稿,好多优秀作品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多种作文竞赛,让载誉归来的学生开作文讲座,谈成功的经验和写作的体会,这样,对获奖者不仅是赞扬和鼓励,而且是提供一次再学习、再探索的机会;对学生来说,能和获奖同学零距离接触,既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学到了成功的经验,实现了“双赢”。广大学生感到,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更激发了其写作的冲动和热情,“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长岭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