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居住证制度地方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合肥市的调查分析

2017-07-19阚婷霞

山西农经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肥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

□阚婷霞 余 超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新型城镇化下居住证制度地方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合肥市的调查分析

□阚婷霞 余 超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各省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针对流动人口出现的问题,一种新型制度—居住证制度,被广泛实施。以合肥市为例,出台了《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为进一步了解,本文首先简述合肥市对该制度的落实情况;然后,通过经济增长,户籍改革、公共服务等三大主要目标研究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效果标准,选择相关量化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嫡值法和模糊优化模型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基于实际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居住证制度;效果评价;实证研究

1990年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流动人口几乎达到城市人口的1/3,暂住证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暂住证弊端日益凸显:公民迁移自由受限、城乡差距加大、阶层歧视形成。流动人口在迁移地能否享有平等权利,是我们当下不得不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障碍。

其中,广东省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社会福利水平,积极探索居住证制度资源分配的功能,缩小了其与户籍人口的差距;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有利于实现流动人口早日融入城市,和户籍人口享受同种待遇的愿望;深圳、大连等地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推动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1 合肥市居住证制度实施现状

2015 年,合肥市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250万。在2014年8月召开的合肥市人民政府会议上,通过了《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这一办法将于12月10日正式生效。根据该办法,流动人口在到达居住地之日起15d之内,应当带着申领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在当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员会进行居住登记申报。申报登记后,满半年就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领证。

虽然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的手续简单了,但在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居民养老等方面,流动人口仍然很难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定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2 合肥市居住证制度实施效果基本评价

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采用目标达成模式来对居住证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定量指标,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表1 居住证制度实施效果综合评价体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居住证制度涉及方面较多,想要通过某几个定量指标来全面评价其实施效果是很难做到的。本文所选取的5个数据指标,大体上可以达到研究其实施效果的目的。此外,团队考虑到由于某些数据获取困难,所以并未将其加入效果评价体系之中。

2.2 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目标是客观评价不同年份合肥市居住证制度的落实效果,综合考虑后采用模糊优选模型法计算不同年份指标对不同方案的隶属度,其中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是由嫡值法得出。

2.2.1 基础理论。“熵”的概念,最初源于热力学,是用来描述分子或离子热转换过程中的表示方向性的物理量。经由香农将其引入信息论后,主要用来描述事物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出了“信息熵”一词。利用嫡思想可以看出,对决策精度和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在决策中获得的信息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即为不同的信息载体,由于嫡值法可以对统计局所获取的指标数据中所包涵的有用信息进行衡量,进而充分利用指标体系中所隐含的信息量,进而确定指标权数,所以客观赋权后嫡值法的结果较为精准可靠。

指标体系中假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构建出对应的指标矩阵。观察对应指标的数值,数值差异越小,则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小,反之越大;指标值如果相等,那么指标没有作用。对于指标而言,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越小,则信息嫡越大,即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少,则权重指数越小。因此,利用熵值法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反应了各指标的变化程度,为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信息嫡的表达式为:

在(1)中,Xi表示第i个指标数值;p(Xi)表示第i个指标数值出现的概率。

一般步骤(嫡值法):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本文评价体系包括五个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年至2016年的七年内,数学模型

建立如下:

论域为:U={U1,U2,...,Ui,...,U7}(j=1,2,...,7)

每一个评价对象(即每年)由5个评价指标的数值表征:

Uj={X1j,X2j,...Xij..X5j}(i=1,2,...,5)

由此可得评价模型的初始指标矩阵:

X={Xij}mn,Xij表示第i个指标第j个评价对象的指标值。

(2)指标无量纲化,计算第i个指标第j个评价对象的相对权重pijpij=Xij/蒡Xij

(3)计算第i项指标的嫡值和差异性系数,最后得出各指标权重。

2.2.2 模糊优选模型法。模糊数学优选模型计算不同年份指标对不同方案的隶属度的基本步骤: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的隶属度矩阵

本文中评价对象为2010年~2016年各年间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模糊优选的方法,来判断其对模糊概念“优”的隶属度。隶属度越大,则实施效果越好。

(2)确定方案的隶属度

(3)计算方案隶属于优等方案的隶属度的优度值gj。

最终的优选方案结果可能会根据计算出的gj的大小次序评估。对于评价居住证制度落实效果,可以通过比较gj的大小来判断实施效果的优劣, gj值越大,实施效果越好。

2.3 评价结果

如前所言,在嫡值法和模糊优选模型法中,把每一年居住证制度落实的效果作为模糊优选模型中的一个方案,要想判断综合评价体系中各年份居住证制度的总体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各方案隶属度的优度值来得出结论。经过计算最后得到,从2010年~2016年,每一年对应的隶属度优度值组成为0.135,0.146, 0.152,0.246,0.213,0.365,0.521。可以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隶属度的优度值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到2015年开始,优度值开始较大幅度的增加。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2014年末,由于合肥市出台并落实了《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了户籍深化改革、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水平。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落实效果较明显,居住证制度的运行表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同时本团队发现,实行居住证制度后,从其影响的角度看,确实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实现户籍改革目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方面并不十分理想,出现实施成本偏高、居住证申领条件较高,信息技术不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降低居住证申领条件

对流动人口来说,居住证制度之所以能吸引他们,主要在于其创新管理模式,注重公共服务,为其生活带来方便。和传统户籍制度不同的是,居住证主要以分配福利权益的方式来对外来人口的登记进行管理。因此,假如居住证申领条件过高的话,将导致大部分流动人口落户困难,不利于其融入城市,享受应有的权利。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规定,降低居住证申领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办理居住证,早日获得市民待遇。

3.2 改革公共服务筹资方式

在公共服务方面,造成地方政府排斥流动人口的最重要原因是公共服务筹资的高度分权化。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不能只是临时性措施,建立政府间明确的分担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各个地区的分担比例应尽量统一。政府要切实承担并落实流入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提供及时的社会保障和财政支持,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3.3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更好的实现居住证管理和使用,是我们目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具有为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提供技术保障的作用,扩大了居住证的使用空间。进一步对居住证信息存储和信息修改两大基本功能进行开发,既要方便修改相关,又要考虑到申请者迁移流动的特点。无需重新制证和再次申领为申领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居住证制度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在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合法权益上起到促进作用,是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扩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进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1]王阳.居住证制度地方实施现状研究—对上海、成都、郑州三市的考察与思考[J].人口研究,2014,38:9-12.

[2]郭雁.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M].人民论坛,2013,6:3-4.

1004-7026(2017)09-0052-02

F301.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9.034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型城镇化下居住证制度地方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基于合肥市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201610378680)阶段性研究成果。

阚婷霞(1995.12-),女,汉族,安徽合肥人。

余 超(1995.7-),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合肥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
醒狮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