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2017-07-19代泽梅
代泽梅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通过从理论上对读写结合应用进行深入探究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前言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學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内容,抓住时机,拓展学生的练笔空间,让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有效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考在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促进学习的快速途径为阅读,而通过书写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逻辑思维和总结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要,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是提高写作、阅读的根本途径。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难点之一即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增强阅读水平能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同时训练则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吸收知识的同时深入掌握语音技巧。
2读写结合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2.1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顺序运用“读写教模”
做好上一点内容的同时,小学语文老师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读写教模”;一方面,注意不能过多运用,因为这样使得阅读课和写作课会没有区别,而且过于平均地运用也会使实际的效果下降,因为每一节课都要分为两个部分,只有一半的时间来阅读,不能良好完成阅读课的任务,而且频繁地让学生们写,小学生会弄混课堂的内容,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所以一节课一般为四十五分钟,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可以取得较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在运用“读写教模”的时候,要注意按照顺序的准则,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掌握的字、词等比较少,一开始就运用“读写教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所以要简单,不要让学生们全部自己创作,而要适当让他们默写字词,然后再开始创作。
2.2结合语文课文教材,强化阅读写作能力
教材是供教师教学所用的资料,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更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无疑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里面蕴藏着大量的写作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本教材,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课本教材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会学”并“学会”。在日常读写训练中,教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课文的练习与诵读,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与精准。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地对文本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扩展,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例如,在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文本首段并未开门见山地对桂林的山水美景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对波澜壮阔的大海及水平如镜的西湖侃侃而谈、徐徐描绘,紧接着运用“却”一字使话锋一转,将漓江之水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与大海及西湖对比。接下来,再运用排比的句式将漓江之水的“静”、“绿”、“清”等特点描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更要耐心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与积累,仔细欣赏与品味文中词句,进而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赞颂其秀丽风光的意图,并将之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2.3借助词汇,锻炼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深挖文本内容,借助文本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在深入感悟词汇内涵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语用能力,锻炼学生写作。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体会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抓住了文本中的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进行文本解读。这三个词语也是对主人公形象特点的有力概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对主人公法布尔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受。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你的口袋里装的不仅仅是昆虫,还有你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甚至是痴迷,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你的人生精彩纷呈……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文本解读,再借助这样的词语进行课堂练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4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是学习在阅读某篇文章后因内心的波澜而激发出写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绪、情感的变化开展有感而发的写作。例如学生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朗读、带读、试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阐述对课文的想法和见解。此外教师可在介绍完课文背景讲解后以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写下读后感,主要说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或产生了什么认识。如课文中肖邦让人动容的祖国情,即使在弥留之际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心脏带回自己的国家。多数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必然会涉及到爱国主义题材,所以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开展读后感写作,以此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5提升阅读质量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探寻文章立意,积极地鼓励学生按照文本的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总结文本立意与选材的方法,开拓写作的新思路。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文本所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同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于同一个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小学生在很多方面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倡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章的内容,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与启发。此外,优化知识结构,评价与欣赏阅读内容,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灵活性,帮助学生不断挖掘自身写作潜力,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升阅读的质量。
2.6书写日记
日记的书写需要构建在一定情感的基础上,不能是凭空捏造,也不能写成流水账,因此,从阅读体验当中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然后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比如,在讲授《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讲解课文中关于鱼从上钩到上岸,描写鱼动作的一系列形容词。在放假以后,教师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去钓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抖动”、“挣扎”、“跳跃”等形容词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钓鱼的乐趣。然后以日记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种由阅读到生活体验再到日记书写的过程,就是对读写结合教学思想的完美诠释。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要会用,想要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要求在阅读上多下功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注重教学的方法科学性。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从理论上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对促进实际的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64)
[2]沈全胜,李华,付荣华.小学中高年级群文读写结合策略[J].河南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