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推动因素研究*
——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2017-07-19金玉清

生产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效率河西走廊物流业

金玉清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推动因素研究*
——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金玉清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影响现代物流发展的内因入手,即从劳动力要素的角度,通过LM D I模型,来分析它推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效应如何。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劳动效率是推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物流从业者的工资、物流业整体技术水平来提升劳动效率,从而促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的发展。

河西走廊;劳动力要素;推动效应;方法

一、引言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海陆丝绸之路共同发展,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互助发展,我国也将更加广泛地实行对外联系与合作,与此同时,我国内陆地区与西亚、南亚合作交流的渠道更通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来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中国西北,在联通中西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位于大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是衔接我国东西部的桥梁,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水平,对整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改善、经济竞争力和效益的提高、甘肃省物流水平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1]。

根据甘肃省发展年鉴的数据统计表明,2015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总产值达110.5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率为36%,总规模为2010年的1.4倍。2010—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物流总产值整体在逐年增加,规模在扩大。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何在?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何在?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

李松庆着手从经济体制、政府政策、法律制度、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角度分析对物流发展的影响[2]。杜涛、黄福华、莫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出发,研究得出落后的体制、财力不足、高技能人才短缺等影响到物流的发展。MarkGoh认为阻碍中国物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相关交通运输、港口、桥梁等基本设施的建设落后。叶汉迟提出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围绕物流市场交易而产生的高额费用[3]。Hao分析表明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条件是不同区域下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不同。Taylor、Zhang、Button、范林榜和周军基于经济的发展、需求增大的方面分析,得出它们对物流业发展起反馈作用的结论。罗峰、何枫、王微、Mokhtar Muhammad指出抑制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方面是低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和落后的通讯设施。谌玲、王珍珍、Ju和Zhang基于各产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协调发展的角度,围绕生产制造业、金融业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制造产业劳动效率的高低、金融行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物流业的发展。Wang、庄育良和姚娟基于FDI的视角分析表明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不同区域的FDI水平不同[4]。Zhao和Tang、Liu、Li和 Shan、Huang 和 Ye、Wang 分别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信用体系、运输合理化、国际经济的发展演变、低碳经济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它们都对物流有影响。陈恒、魏建修、杜勤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内在最主要驱动力是劳动力效率的提升。

从以上介绍的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来看,很多研究者认为物流的发展更多是受外因的影响,也有研究者探究物流发展的内因,针对“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做了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还未有学者分析。文章从促进物流发展的内因入手,通过LMDI模型,来分析推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原因及效应如何。

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力要素投入情况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角度研究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以下方面数据的支撑: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物流业GDP、物流从业者的数量、物流从业人员中具有相应技术水平人员的数量、物流从业者的年均工资等。所需相应数据来自于2011—2016年《甘肃发展年鉴》、2010—2015年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酒泉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LMDI模型计算中,因相关资料中没有物流业产值的数据,从而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来代表物流业产值,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值代表物流从业者数量。

(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力要素投入情况

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由表1、表2所示的数据表明,河西走廊地区2010—2013年物流业劳动力投入持续增长,2014—2015年有所下降。2013年劳动力投入最大,达1.57万人,是2010年劳动力投入的1.47倍。劳动效率处于动态变化中,时而升高,时而降低,2014年最高,达到82.03亿/每万人。物流业从业人数占所有行业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基本处于不断扩大状态,这显示着蓬勃发展的物流业,极大地吸引着其它产业的劳动者。物流劳动力地区占比上,除嘉峪关和武威市有些年度下降外,河西五市基本处于增长状态。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及其变化来看,虽然物流从业者数量、物流劳动效率和物流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有增有减,但在2010—2014年期间河西走廊地区的物流总产值呈现增长扩大态势,应该说河西走廊地区的物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物流劳动效率、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地区结构这三者息息相关。

表1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力要素投入情况

表2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劳动力地区占比情况

三、劳动力要素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推动效应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中提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推动力,它对事物未来发展走向起决定作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劳动力要素。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等相关理论也都从经济发展中是否有劳动力的推动作用进行研究,最终结论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我国学者吕冰洋等指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对劳动力要素合理分配。因受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实际情况的影响,物流业长期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通过扩大物流从业者数量来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但是近年来,物流企业出现用工成本增加、用工困难等问题,使物流人口红利渐弱,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将意味着物流行业用工缺口更大、成本支出更高[5]。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通过投入设施设备进行机械化作业,物流劳动效率得到提高,使物流产值不断增加。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其物流发展是依赖于劳动力规模的扩张抑或是其它因素?劳动力要素会对河西走廊地区物流的发展形成怎样的推动效果呢?

根据LMDI模型,将物流总产值(GDP)进行总量分解,劳动力要素对物流总产值变动的影响分解为劳动力规模效应、劳动力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6]。劳动力规模效应指的是在劳动效率和劳动力地区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仅仅靠劳动力投入规模的变化从而引起物流总产值的变动;劳动力效率效应指的是在劳动力规模与劳动力地区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效率变化能引起的物流总产值的变动;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指的是在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效率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地区结构变化能引起的物流总产值的变动[7]。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G代表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的总产值;L代表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物流劳动力规模;I代表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所包含的不同的城市;)代表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劳动效率;代表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力地区结构。因LMDI模型计算需要,对基期和第T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总产值分别表示为GT-1和GT,从基期GT-1到第T期GT的变化可表示为△Gtot。△Gtot代表总效应,它由三部分组成 △Gact、△Geff和 △Gstr,分别代表的是劳动力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6]。模型表达式如下:

在LMDI加法分解模式下,三部分效应的计算方法如下:

经过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劳动力要素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推动效应结果

通过表3数据显示,2010—2015年期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劳动力要素投入对物流发展总的效应是114.97,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和物流发展之间是一种正向关系,说明劳动力要素的投入能促进物流的发展。劳动力规模总的效应是44.19,可以看出,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从业者数量的扩大和物流发展是正向关系,不断扩大物流从业者的数量能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劳动效率总的效应是107.82,这表明河西走廊地区劳动效率的提高与物流发展之间同样是正向关系,劳动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物流的发展;劳动力地区结构总的累计效应为-36.18,它与物流发展是一种负向关系,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劳动力地区占比还存在着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它不能有效地促进物流的发展。从劳动力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各自对物流发展的贡献度来观察,劳动效率效应的累计贡献度最大,为0.93,劳动力规模效应的累计贡献度次之,为0.38,而劳动力地区结构的累计贡献为最小,为-0.31,是负值。

通过LDMI模型计算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推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升劳动效率,次之为扩大劳动力规模。

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劳动效率提升的方法

根据第三部分的研究表明,推动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主要因素是物流劳动效率的高低,哪些方面又会影响到劳动效率呢?在姚先国的研究中提到,劳动者工资的提高和物流先进技术水平的应用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主要方法[8]。

作为企业经营者,能够使自己的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吸收、保持、激励所雇佣的劳动者,劳动者才是企业利润的不竭之源。企业经营者根据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对企业所做的贡献高低给予相应的回报,也就是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这是企业必不可少支出的成本之一,但它对提高劳动效率有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工资如果真正能够体现劳动者的贡献,就会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会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增加劳动产出,最终表现结果就是劳动效率的提高。二是企业工资的增长,更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会使员工与经营者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雇佣关系,这种较稳定的雇佣关系能降低员工离职的概率,解决了企业因工资原因而出现的一边不停地吸纳新员工,一边老员工又在辞职的问题,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注重对在职劳动者的培养,可提升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提高了劳动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水平对劳动效率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一方面技术的投入,能减少物流作业中的劳动投入,通过对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来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可减少人力作业,减少作业差错率,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能实现规模化作业,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的投入,能提高劳动产出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由于物流企业技术方面的投入,相应对劳动者的从业要求也会提高,企业更需要一些高技能型的人才,通过人工智造提高劳动产出,进而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水平和工资水平两个可以提升劳动效率的方法中,哪一个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劳动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经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计算的结果是,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之间的关联度为0.671 58,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和劳动效率之间的关联度为0.597 23。从它们与劳动效率的关联结果来看,二者的提高均可提高劳动效率,但技术水平更能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文章着手于物流发展的内因,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角度,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劳动者从业数量、劳动力效率和劳动力地区结构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发展的推动效应。经过计算分析,表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因素是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者从业人数的不断扩大。其中,劳动力效率极大地影响着物流发展,因此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物流的发展,出发点就是要提高物流业的劳动效率,这可通过不断提升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者工资来实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企业可加大与地方高校合作的力度,通过按企业岗位要求来培养人才,满足自身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对在职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升,让他们更适应现代化作业要求;加大现代设施设备的使用;政府通过有吸引力的条件引进高技能型人才、对物流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来降低其获取人才的成本等措施来共同推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物流的发展。

[1]王艳华,2015.河西走廊物流业和交通相关性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9):43.

[2]李松庆,2002.我国物流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业经济与管理(7):8-10.

[3]叶汉迟,2005.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经济管理(11):61-63.

[4]姚娟,庄育良,201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7):60-66.

[5]范云兵,2012.物流人口红利渐弱[J].中国物流与采购(19):46-50.

[6]陈恒,魏建修,杜勤,2015.“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的动态轨迹演变——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34-35.

[7]陈恒,魏建修,2015.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区域物流发展的驱动效应——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研究[J].兰州学刊(3):139.

[8]姚先国,2012.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合理区间[J].经济学家(8):26-33.

(责任编辑:D 校对:T)

F259.22

A

1004-2768(2017)06-0071-04

2017-03-20

*武威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地区物流业发展推动因素研究”

金玉清(1977-),女,甘肃榆中人,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效率河西走廊物流业
在河西走廊聆听
油公司模式下采油厂生产运行和劳动效率提升研究
油公司模式下采油厂生产运行和劳动效率提升研究
物 流 业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综采工作面安撤双臂机械手研制与应用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河西走廊风情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