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品牌文化的探究
2017-07-19刘萌萌
刘萌萌
[摘要]在大学品牌文化建设中存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趋同化化,缺少个性与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规划;学校文化品牌意识淡薄;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敢于创新,形成本校特色文化;大学文化要注意合理科学战略规划;提升全新师生树立品牌文化意识;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的文化氛围等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品牌文化;竞争力;科学规划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一)大学文化的含义
大学文化的含义是基于大学本身是一个文化的场所,并且是一个具有自己功能的文化场所,大学是一所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并且是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相关联系,传承和融合的文化场所。文化需要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影响着文化的形成,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经历长时期的历史积累,并且需要一代代人不断传承,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理念、制度和特色的办学思想的凝练和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大学文化本质有历史传承性。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大学师生为本。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如何扩展、提升师生积极的文化知识生活。
(二)大学文化结构
1.大学文化以学术为根本追求。大学以培养大学生学术自由为根本,这是一所大学所应该做的,师生之间是学术之间的交流,是最求学术的自由。以北京大学为代表,崇尚学术自由。以北京大学的校长创始人蔡元培为代表,北大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因此大学文化以追求学术为根本。
2.大学文化宣传民主与科学。在新文化运动时,就宣传“科学与民主”,大学也是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组织场所,教师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学术之间都有民主的活动团体,例如,工会,教工之家,学生各种社团,学生会等等活动组织团体。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1.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校品味,是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驱动力。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所大学的校训和办学思想。例如,大学的校训有“自取不息,厚德载物”、“求是创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等,可以从校训中看到一所大学的特色文化。
2.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成员以学校制度来构建的生活方式,是连接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一所学校制度文化的展开关键在于执行,制度文化不应该只是一纸空文,它需要全体师生遵守,还需要应该结合学校实际。
3.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中最为直接的表达,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而且会给师生们带来一种舒心愉悦的氛围,是对大学校训等隐性文化的呈现,很多大学都非常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应该结合本校特色以及本校的制度文化,给师生们带来一种归属感。
4.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学校的一切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展开。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活动最直接最广泛的活动,并且能促使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规范。大学行为文化多体现在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一定程度可以从该学校的课程文化以及学科建设中体现出来,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具体体现。
二、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一)学校品牌文化含义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了,“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因此,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学校应该有文化自觉性,要有树立品牌文化自觉意识。
大学品牌是基于长期的时间发展和不断历史积累下来的,具有本校特色,是赢得社会以及全校师生认可,不断传承的一种属于特色的品牌文化。大学品牌文化是要清晰学校文化的现今和过去的历史,关注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创建,坚持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可以操作,可以实现的一种品牌文化。
三、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趋同化,缺乏个性与创新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现状下,一所大学应该保持自我的独特特色,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或者是优美的学校环境,良好的口碑,对于学校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建设中还以“高、大、全”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导致了大学发展理念趋同化的现象,因此大學文化缺乏自己的个性,精神文化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制度文化比较死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自我的特色,缺乏学术氛围,展示不出大学生正值青春的活力,没有形成创新突破,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因此大学文化建设中缺乏自我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由此,长久发展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建设。
(二)大学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规划
合理的规划对大学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一所大学要健康长久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战略规划,校长的领导力以及大家的民主集思广益。但是,一些大学不能科学进行规划,并且规划执行力不行。
大学文化规划不是一个部门,一位校长,一个老师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情况表现是:大学中的文化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大学文化的宣传和开展,过于关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是注重学校表面建设,缺乏对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的规划。在对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时,各部分之间没有协调性,联系性不紧密,并且缺少一定的反馈与评估。
(三)学校品牌文化意识淡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一些大学仍然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意识,出现一些盲从,跟风,不结合学校实际的一些做法,这些将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
在品牌文化建设中,高校没有很好地坚定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只当成一个口号和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在行为文化建设上,一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思想和行为的不端,教学行为不积极,学生考风不严谨等等不良的行为文化。
这些表现根本原因就是学校没有树立品牌文化意识,没有将大学的核心精神贯彻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四)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学生社团是一个高校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一个大学的文化繁荣以及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在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仍然比较滞后,导致政策宣传和实际工作存在差异。例如,社团骨干在开始加入的时候很是热情积极,但是,经历几次活动后,没有了积极性,一些社团中管理模式不好,缺乏奖惩制度,这将不利于大学社团的持续发展。并且,一些社团不能持续下去,不能将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社团活动体现出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体现大学社团文化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四、提升大学品牌文化的建议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敢于创新,形成本校特色文化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的今天,一所大学,应该具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大学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践行。
什么是大学品牌?大学品牌就是要充分利于自己的特色资源和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握好自己的优势,规划高校品牌文化发展路径,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文化,但是要结合本校实际,保持自己的特色,大学品牌文化是大学竞争中核心条件,可以使一所大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目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情形下,大学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学科,创设一流学科,以及一流特色专业。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应该根本学校的定位和实际发展合理设立自己的专业类型,在高校科学规划上,根据高校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设置一些特色专业,不要盲目的跟随其他学校,切实集合本校定位,加强特色课程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要合理的科学战略规划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一所大学的基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大学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以及物质文化都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
一所大学进行战略规划时,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本大学进行合理的规划,要认清自己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大学文化具有传承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积累过程。大学文化的形成是随着一所大学的历史不断延伸的,大学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长领导下,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不断发掘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三)提升全校师生树立品牌文化意识
大学的品牌文化意识,是由在校师生共同建立拥有的,需要全体师生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传播,一所大学健康的品牌文化需要经过师生不断传播出去,不仅需要本校师生共同了解,而且应该走出去对外宣传。
提升全校师生品牌文化意识,需要借助一定方式将品牌文化传播出去。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将本校的品牌文化传播出去。在本校可以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品牌文化意识。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的文化氛围
大学中的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的积极开展将积极推动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可以根据固定节日,开展特色活动。例如,一些学校在元旦时,举办属于自己的元旦迎新晚会,本校校长和学生一起寄祝福,迎新年,不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也可以很好地了解本校的特色文化。
开展校庆活动,有利于团结师生,加深对本校的感情。开展校庆活动时,可以邀请本校优秀校友分享心得,加强本校学生对学校的了解。
开展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将本校的文化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一起,开展传统文化的纪念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看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学生品牌文化建立也有帮助。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