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2017-07-19王悦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标准应用分析

王悦

摘要: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田的应用效能,能够通过等级的划分做到其应用质量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就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用分析

一、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方向

农用地分等,指的是在农田耕作中,采用一定的标准对农田进行区域划分,以实现按照不同地质状况、不同大小面积进行针对性耕作的目的。我国在规划农用地分等的过程中,多会结合目前土地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土地地质、面积、适宜耕种的农作物种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大量研究以及实际分等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尚处于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即可以初步确定和规划土地质量所应分配的耕种情况,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状况实现农用地合理耕种的过程。

我国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在现有项目区的农用地分等的成果基础上结合了项目实际调研成果,深入调查与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对农用地分等的具体应用有了更好的认识与深入的了解。为了有效提高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效果,国家对项目区土地权属进行了重要的调整,通过跟踪监控基本农田的建设效果与规划效果,实现对土地质量的年度检测过程,以便于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科学化方法。

二、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笔者以辽宁某地的农用地分等应用实际为案例,对我国当前的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辽宁某地农用地分等区域选用的是面积为1.97万h㎡基本农田试验区,根据国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与方案,辽宁某地地区在2012-2013年度共实施了1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并建成0.133h㎡ 高标准基本农田。

辽宁某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完全坚持贯彻国家的号召与标准,坚持以节约土地和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来完成基本农田的分等过程。在分等过程中,辽宁某地的做法主要有:(1)完善基础农田配套设施。在具体分等过程中,为改进耕作条件,辽宁某地注重引进先进的配套设施,如合适的水利措施(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配套建设)、农业措施(农田工程、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繁育与推广)和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网)等,通过对农业设施的完善和改进进一步达到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耕作的目的。(2)建立防护网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在农田的设施完善过程中,辽宁某地建立农田防护林网,从而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及虫害的能力,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证。

整体来看,辽宁某地通过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农田产业的发展并保障农业人员的经济效益。在辽宁某地农用地分等的农田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和明确建设区域土地的质量以确定最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科学合理的实现了对土地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土地可持續发展的能力。

三、应用成效

1.耕地质量建设成效

在辽宁某地农用地分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实行之后,通过对土地工程进行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土地质量大幅度提高,粮食增产明显,与此同时,相比于传统的土地工程来说,不论是粮食产量还是粮食质量以及对土地质量的消耗效果来说,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但整体来看土地质量提升的效果不甚理想。笔者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耕地质量提升程度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地表层土壤的破坏作用,土地表层土壤对作物的生长具有极为明显的效果,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破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质量,虽然提供良好的配套的设施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但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土壤表层的恢复过程,因此导致了耕地质量的提高程度不是特别明显的现象。

2.社会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首先对于当地农业产业的结构来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对农田的建设过程有效的改善了当地耕地种植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度和速度。同时由于引进新科技和新型设备,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科学化的土地种植管理过程中,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和渠道的拓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实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土地改革整理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有效耕作面积,并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保证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进程。在项目改进过程中,建立了具有防虫防自然灾害的防护林网,较好的提高了项目区域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耕地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同时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社会效益。随着耕地的集中管理和机械化效率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作的经济成本。

3.经济效益

辽宁某地所建立的11个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辽宁某地当地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首先从土地环境规划来说,新项目增加了当地的23.83h㎡ 的农田灌溉面积,改良盐碱地89.79h㎡,栽种各种树木5019 万株,规划了原有的土地格局,现有的防护林和水利设施等格局更好的促进的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产量的增长,使得土地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辽宁某地项目区的粮食产值已达到了平均增加1000kg/h㎡,奠定了国家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并且在无形之中拓展了农民的经济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粮食等作物的稳定增长。

4.生态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不仅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完全实现了以保护环境为大前提的发展策略,如对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和进行土地平整工程以及田间道路的修建等,无形之中实现了对环境的净化与保护作用,促进了当地环境的优化效果。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与农田防护网等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结构,通过改变灌溉方式、疏散水流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洪涝等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破坏作用,降低了渗漏损失,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通过对田间形态的规划和道路的修建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布局,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农用地等分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附近地区的小气候的改善过程,对环境的美化和空气质量的调高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改善项目区内的生态景观结构。

结语:

通过对辽宁某地农用地分等的研究,结合相关的理论及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要做好我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必须首先对土地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了解,对土地进行综合性评估,并根据相应的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农田划分。可以说农用地分等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作而定,不能凭空想象。此外,在做好农田分等的基础上,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增收,作为农业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如水利灌溉、基础道路等的建设。最后,在农田分等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要做好土地整理、征地制度改革、农用地流转等工作,让农田因为农用地分等而变得更为优质。

参考文献:

[1]温润. 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6,(18):141.

猜你喜欢

高标准应用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探讨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