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19艾小婧
[摘要]岗位设置工作是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岗位设置有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医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的意义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04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岗位设置工作成为公立医院人事改革中一项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合理地对人员进行岗位设置对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和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
1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的意义
11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将人员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三大类,根据各单位功能性质不同,对不同岗位人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设置。其中公立医院主要是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岗位等级从一级到十三级。其中正高级职称分一级至四级,副高职称分五级至七级,中级职称分为八级至十级,初级分为十一级至十三级。岗位设置前取得相应职称只能聘任到相应职称的最低级,岗位设置后可根据相应岗位的任职要求,对符合要求的人员可竞聘至相应职称的高一级岗位,人员的薪酬可根据岗位等级的提高随之增加。
岗位等级的细致划分使人才梯队更加清晰合理。医院可根据岗位设置中每一等级的人员梯队情况及专业要求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可以及时增补岗位的需求,使之梯队建设更加合理化。
12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公立医院岗位设置中明确了每一等级岗位所需的任职条件,明确了每一等级的岗位职能,为员工提供了更多晋升的机会。另外岗位设置的实施对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间的结构比例进行了控制,形成了以初中级职称人员为主,高级职称人员适当配置的卫生人才队伍。不仅如此,岗位设置也对同级内部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比例进行了控制,真正实现能上能下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增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
13有利于员工培训发展和职业规划
岗位设置的实施使岗位等级的划分更加精细,能够使医务人员更加清晰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岗位等级的具体设置都是依据任职年限、工龄、学历等条件进行排序的。
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称和任职年限可以清晰地预见自己的岗位等级,也可以根据岗位等级的具体要求制订自己的培训计划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对人才培养也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2公立医院岗位设置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21受到编制限制,岗位总量不足
大部分公立医院编制数的核定都是在建院初期根据医院的规模进行核定。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和人员数不断增加,但编制数几乎没有增加。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单位逐渐往去编制化的方向发展,对入编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更高的要求,编制的审批也更加严格,许多公立医院人员实际需求量大大超过编制数量。为了适应医院的更好发展,目前许多公立医院都采取人事代理及劳务派遣等编外人员的管理方式,而这些人员的岗位设置并不在上级主管部门岗位设置总量里,就造成了大部门公立医疗单位岗位总量的不足。
22结构比例不合理
目前,卫生专业技术职称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由于编制总量的限制,上级编制审批的不断缩紧,医院新进的入编人员多为高学历人才和高级职称人才,这就与总体控制目标相矛盾,造成初级岗位大量空缺,高级岗位严重缺乏的现象。而且单位原有的在编人员随着职称的晋升和任职年限的不断增加,需要往高一级别的岗位设置,可是由于中高级岗位的不足造成大部分人员只能高职低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人才引进及发展。
23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每一级别的岗位设置的任职条件多以职称、任职年限、工龄等标准来排序,在任职条件的制定上岗位风险、工作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都未考虑在内。而且根据目前职称晋升的规定,必须发表多篇论文或者取得一些科研成果,这就造成部分临床人员不重视临床工作,为了晋升职称,提高岗位等级忙于写论文、搞科研,而一些技术水平高对的医生可能工作繁忙影响了职位晋升。因此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实际贡献量和业绩情况,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和简单化不能有效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效实施公立医院岗位设置措施
31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将编外人员纳入岗位总量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发展趋势,公立医院的编外人员不断增加,有些公立医院的编外人员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甚至远远超过在编
人员的比例。只有将编外人员纳入岗位总量,才能正确地反映出医院的人员结构情况,才能更好地对人员岗位级别进行设置,对医院人员的配备及发展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医院岗位设置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调动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公立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更有利于编外人员的职业规划。
32根据各个医院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实行结构比例的动态调整
岗位设置的目的是实现人员的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能够更好地指导医院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进行人才梯队建设。但由于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发展的速度不同,每个医院都有自身的人员特点,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对医院的人员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摸底,对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核定,才能制订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岗位设置方案。因此,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不能过于死板,可以实行动态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各公立医院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结构比例的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更加符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加有利于医院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梯队建设。
33制定有效地评价机制
目前公立医院对岗位设置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使岗位设置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对人才进行配置,才能发挥出岗位设置的积极作用。首先,公立医院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实际工作中能力突出、业绩优异、贡献显著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竞聘上一级岗位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其次,在原有的评价指标和任职条件设置基础上,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状况、工作量情况、医德医风情况纳入岗位设置的评价指标内,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各个医院可以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侧重点对评价标准进行内部调整,比如侧重于科研的医院可将评价标准中论文及科研情况放在评价指标设定的首位,注重医疗技术的单位可适当提高新技术的开展和引进的标准。最后,可设立医院岗位评价小组,对岗位职责的完成度,贡献量大小,创新能力,科研情况和新技术引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的实施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科学的进行岗位设置不仅能够很好地指导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能指导公立医院建立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公立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莉,吴成,施加宏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淮海医药,2015,33(3).
[2]王桂秀公立醫院岗位设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经济师,2015(9).
[3]郭晓红以岗位设置管理为抓手 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师,2014(1).
[作者简介]艾小婧(1983—),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