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2017-07-19陈宁波
陈宁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各个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以往沉闷、枯燥的物理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总结和思考得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验和思考的过程中来。本文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物理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规律,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学习思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起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自主地思索学习。例如,教师在讲到“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当场让学生打开一个沾满油的瓶子,如果连续几个人都没有打开,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去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瓶子上裹一层纸或者粗布来增大压力,最终在打开瓶盖的时候顺便把与摩擦力有关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讲解。通过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来指引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
物理中的概念、原理、定律几乎都是抽象的,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健全,理解起来很困难,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是恐惧情绪。因此,物理教师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浮力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死海不死”的传说,让学生看一看“人们在死海旅游,飘在海面上看书”的图片,再提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于是大部分学生都会在羡慕、好奇中来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其次,稍微改变一些常规实验的做法,让学生有新鲜感。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覆杯实验”,我在课前没有准备杯子,而是拿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并在瓶子的底部用打火机烫了一个洞,上课时让学生想办法帮我把瓶子装满水拿回教室,有的学生用手捂住洞接满了水拿过来,有的学生把瓶子倒着接满水捧过来了……没有例外,所有的人一路上都走得小心翼翼。而我拎着瓶盖把矿泉水瓶倒了过来时,学生们都大惊失色地叫出声来,但是水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流出来,颠覆了学生一贯的思维,成功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通过学习之后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爱上物理课堂。
三、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把握课堂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所有的物理结论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归纳总结才获得。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最直观的感官中来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在变阻器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四个接线柱,六种连接方式中哪两种连接方式不能调节灯泡的亮暗程度,哪两种连接方式滑片的移动效果是一样的,从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使整个课堂充满着活力。
除了物理课本上要求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在课后用身边所能接触到的原料制作一个能发声的乐器,并在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进行展示并说明自己制作乐器的原理是什么,评比谁的乐器做得最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真正地把握课堂,把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合作,让学生展示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在学习密度的测量时,我把学生分成个若干个小组,每一组都准备了许多的器材,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用老师提供的仪器把所给物体的密度测量出来。学生的表现大出我的意料,不一样的思路、方法,各个小组的实验精彩纷呈,集体的智慧也在这一刻展露无遗。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可以培养他们语言表达、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还能让小部分人锻炼胆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相互关心、相互信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洣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