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探析

2017-07-19王新奎

中国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因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与父辈有着明显的差别,其身份虽在农村,但在工作、生活在城市,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渴望比父辈更为强烈。由于我国二元身份的户籍体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不足,导致其在城市生活备受排斥。文章通过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状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二元户籍制;市民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末出生、年龄在16~29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他们是因父辈早期进城务工而冠于的特殊称谓。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及工作观念乃至人生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国加速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也必将是城镇化进程的焦点问题,有鉴于此,文章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调查

为能系统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基本情况,课题组选取了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江西省临川县太阳镇、江西南城县万坊镇1378名16~30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86份(男性762份、女性424份),在调查結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人数略小于男性,在学历上新生代农民工高中以下学历占80%,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教育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其在城市适应程度要远高于上一代农民工,这必将加快他们市民化进程。

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地点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向县域城镇转移;在工作环境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步摈弃以传统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逐步向选择具有一定技术要求及文化要求的职业,但对传统农业职业要求越来越小。

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能,其劳动收入在2000~5000元这个档次占总比的78%,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城市适应性比较强。

在新生态农民工业余生活安排调查中发现:他们每天用在手机网络的时间平均4小时/天;而用在看书、培训及文体锻炼的时间较少,每周不到3小时;参加社区活动或公益活动则更少,对城市文化认同性不理想。

在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方面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城市的“黑户”,他们很多没有城市认可的居住证明,也就无法正常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他们将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排除,自己将成为最终、最重的受害者。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313%,远低于城市职工的753%签订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不稳定,一年内调换工作的比例达36%。由于没有社会保障,加上工作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和迁徙性很大,他们无形中扮演城市交通系统中流动的逗留客。

在对城市生活压力感知和未来生活规划的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接纳度和融合性很强。

2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因其成长的环境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其在城市生活、工作、发展等方面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21队伍庞大,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社会工人的主力军

目前关于农村劳动力最为翔实的数据来自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普查数据显示,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籍劳动力资源609亿人。从年龄结构看,以30岁左右劳动力为主,约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145亿人,占农民工总比例的65%,占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45%以上。从文化程度来看,以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多,其中未上学的占5%,小学占31%,初中占52%,高中占9%,大专及以上占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老一代农民工退去,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依赖性和适应性越来越强,他们必然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

22文化偏低、掌握社会技能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难

调查中发现,“85后”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但有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较少;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简单体力劳动的职业逐步被机器替代,用工密集型企业因人工成本及产品技术含量低逐步被淘汰和转型,这从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更加艰难。

23社会管理体制藩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找不到合适的法律身份

由于户籍二元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很难有法律认可的身份,进入了城市社会保障系统,享受不了同为城市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很难实现向上一层次流动。社会制度的阻碍导致机会的不均等,使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使他们很容易产生城市居民的危机及个人身份的认同危机,“打工无前途,回乡没意思”的观念将进一步演化为“打工无希望,回乡更失望,只能游荡于城市”的极度失衡的心理危机,从而形成城市新失业群体、新贫困阶层。

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改善的途径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因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文化修养程度等变量;②社会保障因素,主要是城市健全的养老、医疗、就业、工伤、住房、子女教育等城市居民保障制度;③生活水平因素,即城市必须有普及性的生活、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并且与城市居民无差别化享受;④城市居民的认同,即城市居民对自己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的评价认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城乡一体的基础上,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实现城市居民身份。

3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创造条件

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一分子,就必须赋予他们合法的法律身份,能让他们享受作为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工伤医疗保险,能让其子女享受正常的就学就医等正常待遇。解除了新生代农民工户籍阻碍,规范他们城市社会的条件,赋予他们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32完善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有融入城市的愿望,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适应城市社会。平等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前提,为此,必须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进行相关制度的变革,建立起统一的、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还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有序地融入城市社会。

33普及城市社会教育资源和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当今社会已经走出了简单体力劳作时代,科技要求和现代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要融入城市就必须去提升自己自我适应性,尤其是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方面。同时,在社会保障无差别的要求下,城市的管理者——政府为城市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加大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系统,整合城市各类培训资源和渠道,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Z].

[2]王聪聪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市民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0-02-09

[3]经济参考报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市困境 想当城市人门槛多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0-01/12/content_12794203htm.

[4]陈秉公,颜明权论建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3):75-80

[作者简介]王新奎(1976—),江西抚州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