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7-07-19裴发举
裴发举
学生在校时间中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地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一、专业理念的建立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指在课堂上学生紧紧围绕目标所进行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后教”是指课堂上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的相互讨论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我想如果一个人不想钓鱼,你就是教给他钓鱼的方法,他也不会钓鱼的,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欲望问题,这种学习欲望又如何培养呢?
教师掌握着人类最好的学习方法:好为人师。我们都很清楚,上学我们没有搞懂的知识,容易遗忘的东西,当了老师,给学生讲上一遍,就能倒背如流,并且记得很牢。有的老师说一道题讲了八遍学生都不会,想想八遍能不累吗?为什么讲八遍,一遍足矣,剩下的七遍完全可以让学生给学生讲,不仅教会了知识,还培养了一个雄辩的人才。我老激励学生上课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上台展示,乐于给别人当先生。实际上我们的课堂深层次改革就是要让好学生帮助差学生,是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老师就是老兵,是地位平等的首席发言官,如果把高效课堂比作战场,我们应该扮演将军,去组织、指挥、统帅打仗,而不是亲自打仗。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我们所接受的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理念。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确实有相当的难度。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还更应该关注会学与乐学。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就不仅是知识、书本和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生的个体体验、生活经验及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能力。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成长、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其成长就是片面的成长,是脱离生命成长规律的成长。让学生参与课堂不是简单地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参与度也不是单一的以多少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为标准,解放学生的过程也是体现教育智慧的过程。
二、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学生们看书后解决。问题刻在学案上,接着学生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演练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学生进行演练,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自学前为他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據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学生,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学生像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学生再评判正确与否。
3.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学生们几个人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学生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对实际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答案。
4. 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演练练习,讲后有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学生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以讲代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学生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