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与治理机制探索

2017-07-19马婧茹

卷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治理机制社区治理社区

马婧茹

摘 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多元化多层次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首先引入治理理论,在此基础上引出城市社区治理的由来。其次,详细深入地分析了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因,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社区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公共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区功能的民主化四个方面开展阐释。最后,提出治理社区的新机制,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并定位其主要功能,进而推动社区各项事务的有效良性运转。

关键词:社区;社区治理;治理理论;治理机制

社区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完善社区治理,满足居民参与诉求的同时又能动员潜在治理力量,集聚社区内部所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对于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加强交通、卫生、环保、绿化等社区环境综合管理的效果将更直接更显著。为此,本文将从社区治理视角人手,详细阐述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因,并提出社区治理机制新思路。

1 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因

从目前社区治理的现状和客观的社会发展需求看,社区治理仍是政府主导,对社区治理放权不够,社区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基本属于政治性的社区组织,其他成熟的社区治理机构还未形成,从参与社区建设角度考虑,居民和非政府组织參与度不高,社区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对社区治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社区治理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治理结构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目标进行调整的,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结构线索变化的,遵循着社会自然发展规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型社区管理—市场经济时期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的社区治理,最后发展到社区主导、政府支持的社区治理方式。社区治理结构能有如此大的转型,必有其内外因素的大力推动。

1.1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全方位改革的先导,整个社会面临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街道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城市各方面重点改革任务的扎实推进,街道办事处成为社区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交汇点。

1.2 社区民众利益诉求表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社区规模也随之发展壮大,社区中组织结构与人群结构也日趋复杂,生活在社区中的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在组织结构层面,物业公司、非营利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民间自组织等在社区中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均为各自的主体利益服务。满足不同组织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简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很难协调满足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因此,社区治理主体需要多元,多元主体治理可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满足社区内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表达与实现。

1.3 社区功能的民主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自主性的不断增强与民主化程度将随之不断提高。通过基层社区功能民主的发展,既可以满足民众参政议政的要求,又可以在发展基层民主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居民政治业务素质、参与能力和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发展与壮大。因此,加强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组织来承担不同类型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项目,最终实现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新机制

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新机制,重新定位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多元化多层面的社区治理主体各负其责,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依法治理社区,进而开创社区治理制度的新局面。具体来说,重点从“法治十德治十自治”三治合一的运行机制,着力于“三个平台”的建设,一是加强法治平台建设,二是加强道德引导平台建设,三是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形成以服务为核心,参与为基点,信息化建设为保障的社区治理机制。各治理主体重新定位,各司其职,共同治理社区,为和谐宜居社区建设出力。

2.1 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党在基层的领导必须由过去主要依靠单位体制的党组织向社区党组织转变。过去的“单位社区”变成现在的“社会社区”,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公众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对社区的公共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社区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社区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效能,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2.2 构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

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治理主体主要涵盖在社区空间范围内,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不同治理主体,在街道党工委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广泛吸纳了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和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赋予居民社区自治的权力,实现不同组织相互合作、民主协商、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2.3 多元化社区治理运作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社区发展与建设的关键和趋势,社区的公共事务由多元主体参与商榷并决策,各个利益主体均有其责任和义务。

2.3.1街道系统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应承担社区发展的宏观和中观战略规划、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社区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为社区发展、居民自治做出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为社区公共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并供给部分公共服务产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2.3.2社区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核心领导和中坚力量,应当重视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量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在日常工作中,与社区居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认真听取居民群众的困难需求与社区建设中的意见建议,全力支持和监督社区其他组织工作的开展,调解并努力解决社区内部的各种矛盾,稳定社区发展,避免矛盾激化,有效实现党组织带领社区居民建设和谐宜居社区的目标。

2.3.3社区居委会

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协调社区内部的利益、实施社区制定的政策、维护社区的公共秩序,为社区居民服务,听取社区居民的建议,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以及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行政职能。从居委会的职责可以看出,其角色定位是协助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与居委会的主要职能关系。

2.3.4社区民间组织

社区组织具有治理主体的民间性、治理基础的群众性、治理方式的契約性、治理层次的中介性、治理内容的服务性等特征。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公民社区意识觉醒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社区组织的培育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元互动协同治理体系是社会发展与基层自治的有益探索,通过本文分析,尝试性地提出“法治十德治十自治”三治合一的社区治理机制,着眼以服务为治理核心,社会参与为治理基点,信息化建设为治理的平台保障,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十信息化社区治理模式,从长远来看,多元化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是不同于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对实现和谐有序、自我管理、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美好愿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将是城市社区治理路径发展的主流方向与人心所向。

参考文献

[1]梅倩.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8-31

[2]李丽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2-25

[3]郑岚.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5-18

[4]姚何烃,王华.城市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4),131-135

[5]卫志民.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3): 58-62

[6]陈天祥,杨婷.城市社区治理:角色迷失及其根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 129-138

[7]盛云,徐雪梅.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系统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9(6): 21-27

[8]窦泽秀等.街道体制改革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研究[J].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2008(10): 12-15

猜你喜欢

治理机制社区治理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
论思政课对大学校园网络谣言的防范及治理机制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