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7-19章文江李高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马铃薯

章文江++李高峰

摘要 介绍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当地马铃薯产业的措施,以期为促进东乡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发展;甘肃东乡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76-01

自2016年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参加“陇原之光”人才培训计划以来,对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认为马铃薯是东乡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东乡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要走生产机械化、基地标准化、种子脱毒化、产地专用化、加工企业化的路子,才能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长足发展。

1 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东乡县山大沟深,海拔1 736~2 664 m,马铃薯主要种植在海拔2 400~2 600 m的干旱山区,这里沟壑纵横、气温低且温差大,雨热同季,相对集中在7—9月,正好与马铃薯块茎生长膨大期相吻合。所产马铃薯薯块大、干物质含量高、耐贮藏,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他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同时,地处北纬35°30′~35°36′之间,境内土壤少有工业污染,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东乡是最适宜种植马铃薯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县通过多年脱毒种薯的全面推广及测土配方等综合增产技术的应用,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鲜薯销售达40万t以上,东乡马铃薯已畅销省内外市场,远销深圳、厦门,“东乡马铃薯”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基础建设薄弱,抗灾能力差

东乡80%的马铃薯种植在海拔2 400 m以上的土壤贫瘠山旱地,属于中低产田;土壤多为黄土母质,抗涝抗旱能力差,灾害一发生,产量往往低而不稳;而且农路陡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2.2 机械化水平低,不利于集约化经营

一是东乡县境内山大沟深,土壤支离破碎,加上农路多为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梯田道路,陡而窄,机械到达田间地头难度大[1]。二是耕地分散,农民土地流转意识淡薄。东乡县马铃薯生产还处在一家一户的生产阶段,生产规模小而效益低下,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从而制约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2.3 龙头企业缺乏,贮藏加工、能力不足

东乡县马铃薯加工业处于以生产粉条、粉面为主的初级阶段,由于龙头企业缺乏,没能发挥大企业对市场应有的调节作用,产业链脆弱。究其原因是马铃薯生产、贮藏水平低,贮藏量少,导致加工生产期短,加上加工原料数量不足等因素限制,达不到设备加工能力,使得企业不能全年生产。

2.4 市场联益机制不完善,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一是运销大户与合作组织、农民个体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益机制,表现为运销大户垄断交易市场,时而压价,使农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也影响了农户生产积极性。联益机制的不健全和诚信市场行为的缺乏,导致订单农业发展不良,使东乡县马铃薯产业链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从而制约了产业发展。

2.5 品种单一,对脱毒种薯认识不清

东乡县马铃薯品种资源匮乏,2000年以来主推陇薯系列,主要有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168等品种。专用加工型品种严重不足,专用薯生产肥水条件要求高且产量低,且生产规模上不去,农产品资源少而没市场,导致群众不生产,产业没出路的局面。再者,群众对马铃薯病毒的认识很不到位,用种和生产管理粗放,从而影响了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进展,造成马铃薯生产水平不高的现状。

3 对策

3.1 拓宽农路,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是要合理谋划,加强农田机耕道路建设,拓宽道路,使机械能到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发展铺路。二是抓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机遇,培育农民机械大户,抓好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掀起农民使用农机热潮。支持农户和企业购置马铃薯深松、播种和收获等机械,改善马铃薯种植的装备结构,提高集约化水平。三是抓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新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在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方面,推广“揭膜—旋耕—抢墒覆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用现代农业思想武装马铃薯产业[2]。

3.2 加大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向专用薯生产迈进

立足东乡县实际,与省州科研单位对接,加强合作。积极引进适销对路的马铃薯新品种,发展企业育种创新基地。要推广适宜东乡县不同区域栽培条件的抗旱丰产菜用晚熟品种、高淀粉新品种、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薯片或薯条加工专用品种和早熟菜用新品种,丰富品种资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3 狠抓脱毒马铃薯全覆盖工程,提高种薯质量

一是以董岭、百和、龙泉3个乡利用高山隔离扩繁和坪庄园艺场温室网棚扩繁为重点,建立原原种和原种扩繁基地。县上主抓原原种和原种扩繁,乡镇主抓一、二级种扩繁,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二是抓好种薯质量检测工作,实现种薯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专业化、检测制度化。把东乡县建设成为全州最大的县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实现由鲜薯供应大县向种薯大县转变[3-4]。

3.4 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

按照“突出特色、注重规模、相对集中、专用化发展”的思路,建立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优质、稳定、可控的产业区。在确保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以上的同时,要打破乡镇行政地域限制,建立万亩示范区,彰显示范推广效果。基地全面落实配方施肥技术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技术,并继续推广“地膜+良种+标准化种植技术”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和“扩垄缩株”机械化作业;旱作农业区突出黑膜全覆盖双垄沟播标准化栽培技术;在河滩、东塬、达板等低海拔川水灌区突出半膜垄作黑膜种植模式,来提高产量与品质。

3.5 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订单农业

鼓励、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与农户对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签订产销合同,订单生产,提高全县种植水平和层次。这样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不为资源缺乏而苦恼,不仅拓展增收空间,实现合作共赢,还为现代物流—“电商”“微商”贸易的纵深发展打下基础。

3.6 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在马铃薯主食化的今天,要把马铃薯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提升精淀粉加工技术升级,在开发变性淀粉、全粉等精深产品的同时,开展马铃薯泥、马铃薯面包、薯条、薯片等方便休闲食品的研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参考文献

[1] 谢从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

[2] 张世福.定西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综合优势分析[J].农学学报,2011(7):44-49.

[3] 柳俊.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5):13-18.

[4] 赵永平,韩建民.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2):250-255.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