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菌核病防控集成技术与措施

2017-07-19邓永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菌核病安徽省防控

摘要 介绍了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发生的环境成因,着重阐述了安徽省果桑菌核病高效防控的核心内容及果桑菌核病防控集成技术体系,为促进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型果桑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系统而高效的果桑菌核病防控途径。

关键词 果桑;菌核病;防控;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88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34-01

果桑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型的健康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兴产业。目前,果桑菌核病防控是果桑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性问题之一。果桑菌核病(又名白果病)是一种传染性真菌病,其发生特点是:发病时园区需要湿度大、不通风、光照不足和一定的温度(15~25 ℃之间)等条件;与油菜等多种植物菌核病互感,病原来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菌核种类多,发病时间不一致,反复感染,防控难度大;传播快,具有毁灭性;使用抗菌类等农药短期内能形成抗药性。当前,我国各果桑种植地区菌核病普遍发生,常常呈现1年增产、2年减产、3年绝产的现象,甚至有的果桑种植园第1年结果时就发生大面积的菌核病,导致颗粒无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果桑种植密度过大,树型养成不合理;二是果桑园区内沟渠设置不当,在春季多雨水时,由于不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表水位,做到雨止田干,容易造成园区湿度过大;三是光照量不足;四是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为菌核病爆发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

目前果桑菌核病防控通常注重和采用的做法是:在果桑萌芽前及花期、初果期多次交替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草甘膦等杀菌药物,杀灭内子囊孢子或子囊盘。这种防治方式,虽然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2~3年后就产生抗药性和农药残留逐年累积等新的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菌核病,解决果桑抗菌核病的难题。安徽果桑产业经过多年的摸索,通过全省多个果桑种植、加工基地协作,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反复实践后,已形成一套果桑菌核病防控集成技术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强化果桑栽培技术体系中品种选择、园区位置选择、种植方式与园区管理等各个环节在果桑菌核病防控中的协调作用和核心作用,特别强调果桑园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合适的树型养成和沟渠设置在防控菌核病中的关键作用,控制和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和用量,或用非农药杀菌产品替代,发展绿色果桑产业;在雨水偏多的皖南山区等地区,提倡采用果桑的遮雨栽培和棚栽模式。果桑菌核病防治不能仅注重和采用农药防治单一方式,而应从栽培品种、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把控果桑种植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控制菌核病发生的环境条件,才能达成高效、绿色的防治效果。现将果桑菌核病防控集成技术与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 选用抗菌核病品种

可供选择的果桑品种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国外品系(包括韩国、日本、澳洲等国品种)、台湾品系、大陆品系(包括北方品种、南方品种等)。从抗菌核病能力方面可分为抗病品种和非抗病品种,台湾系列品种(如长果桑等)、金圣系列品种(皖系)、云果1号等抗菌核病能力较强,可供果桑开花及结果期雨水较多、湿度大的皖南、江淮地区露天栽培选用。

2 选择远离菌核病源和排水通畅的地块

由于果桑与油菜等多种植物菌核病互感,油菜、叶用桑生产区都是菌核病源地,不宜在其周边建设果桑园区;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地区,容易形成湿度大的自然环境,能为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创造环境条件,也不适合建果桑园。因此,果桑园要建在远离菌核病源、叶用桑园和地表干燥、排水通畅的地块上。

3 果桑露天栽培采用环境控制型的栽培技术与方式

防控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就是要控制病源和环境条件,特别是园区的环境条件要保证通风好、湿度小、光照充足。要满足上述条件必须从园区的沟渠设计、栽植密度、树型养成3个方面考虑。园区排水通畅能及时保持地表干燥,减小湿度;合理的树型养成和栽植密度能保证合适的光照杀菌作用,也能促进园区通风干燥环境的形成。园区沟渠设置要求:果桑园内畦(子)沟、中间主沟、四周围沟和外沟,做到沟沟相通,尽快排除渍水,雨止田干,防止桑园长时间浸渍。中间主沟和四周围沟要求沟宽、沟深各50~60 cm,畦沟要求沟宽、沟深各20~30 cm,外沟沟深不低于60 cm。果桑的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为2 m×3 m左右。树型养成采用中干二级支干树形。采用以上的露天果桑栽培技术与方式,就能形成可控制的果桑生长环境,有效防控菌核病。

4 加强果桑园区控制菌核病的管理

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其消毒杀菌功效十分显著,而且灭菌后可完全还原成水,无毒、无农药残留,使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是防治桑果菌核病最佳选择。桑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冬季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和枯桩,清园后,使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pH值≤3.0,电位 ≥1 100 mV,有效氯含量为50~70 mg/L)喷洒杀菌1次。同时,翻耕果桑园,经过冬季低温减少病原;在早春3月果桑初开花前,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喷洒地面、树体和桑花杀菌,每隔5~7 d喷1次,直至花期结束;以后每7~5 d喷1次,到果实始熟结束。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果,发现病果(白果)及时摘除,并带离桑园深埋或烧毁。

5 遮雨栽培和棚栽模式

安徽皖北即淮北平原地区雨水稀少,大多数抗冻品种均可露天栽培,也可采用大棚和遮雨棚栽培模式。但在果桑开花及结果期雨水较多、湿度大的皖南、江淮地区,露天栽培宜选用抗病品种,抗病能力较弱的品种如大十、红果2号、韩国大白珍珠、日本甜椹等应采用大棚或遮雨棚加滴灌的栽培模式。大棚或遮雨棚栽培模式能够在菌核病正常发病的时期形成干燥的果桑园区小气候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菌核病的发生。

6 参考文献

[1] DENG Yong-jin.Effect of soil nano-selenium fertilizers on selenium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mulberry trees[M].Selenium in the Enviro-ment and Human Health.2013.

[2] 邓永进.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关键技术集成[J].特种经济种植物,2016,199(1):47-49.

[3] 邓永进.南疆皮山县优质果桑的生态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种植物,2016,200(2):48-49.

[4] WU Jie,DENG Yong-jin.Effect of selenium-enrichment on fruit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in mulberry trees[M].Global Advances in Selenium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2015.

猜你喜欢

菌核病安徽省防控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