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市2016年春季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2017-07-19王晓霞郭佰汇于跃王优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朝阳市日照时数历年

王晓霞++郭佰汇++于跃++王优

摘要 对朝阳市2016年春季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春季(3—5月)气候特点是温度偏高、日照时数略多、热量条件较好。降水偏多,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出现阶段性春旱。春播春种期间温、光、水气象条件匹配较好,农业气象条件对大田作物播种出苗有利。

关键词 极端天气;春旱;春季气候;农业影响;辽宁朝阳;2016年

中图分类号 P4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03-01

气候以及气候变化与农业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对气候变化的依赖关系更明显[1]。朝阳市位于辽西丘陵山区,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成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遭灾人口多等特点。在光热资源满足的情况下,水分是决定农业发展和产量水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气候干旱的朝阳市,降水的多少和时间分配已成为农、牧、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该文分析了朝阳市2016年春季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1 春季气候概况

1.1 温度变化分析

2016年朝阳市春季平均气温为11.7 ℃,比历年同期(10.3 ℃)偏高1.4 ℃。3月、4月、5月气温均偏高。春季温度变化波动幅度较大,高温时段突出。春季最低气温为-18.0 ℃,出现在3月11日(老建平),春季最高气温为36.0 ℃,出现在5月30日(羊山)。春季各旬气温偏高明显,除4月中旬气温偏低1.0 ℃外,其他各旬气温持续偏高。

3月中旬,受较强暖空气影响,朝阳地区各地温度大幅度上升,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1.5~13.0 ℃,朝阳、凌源和羊山地区冻土已化通,比常年提前7~10 d。3月16日,全区7个国家级观测站日最高气温均突破历史极值,各站最高气温分别为:羊山21.3 ℃,朝阳20.8 ℃,凌源19.9 ℃,喀左19.8 ℃,北票19.7 ℃,建平19.1 ℃,老建平17.7 ℃。

1.2 降水变化分析

2016年春季朝阳市总降水量为113.1 mm,比历年同期(77.3 mm)偏多35.8 mm。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3月、5月降水偏多,4月降水偏少。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7.1 mm,比历年同期(45.8 mm)偏多41.3 mm,偏多90%。5月降水分布阶段性明显,5月上旬、中旬降水较常年偏多,下旬降水较常年偏少。春季降水总量各地均偏多,其中北票、建平降水偏多最明显(图1)。

1.3 光照条件分析

2016年春季朝阳市日照时数为762.8 h,比历年同期(752.1 h)偏多10.7 h。3月日照偏多,4月、5月偏少。3月朝阳市日照总时数为263.0 h,比历年同期(241.6 h)偏多21.4 h。全市各地区日照时数均比历年偏多,其中喀左、凌源偏多42.5~56.3 h。4月朝阳市日照总时数为240.0 h,比历年同期(246.7 h)偏少6.7 h。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其中凌源、喀左偏多 12.8~16.9 h,其他地区均偏少,羊山、建平日照时数偏少22.8~24.6 h。5月朝阳市日照总时数为259.8 h,比历年同期(263.8 h)偏少4.0 h。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其中朝阳、羊山、建平偏少18.1~24.9 h,喀左接近常年,老建平、凌源、北票较常年偏多。

2 春季气象条件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温度升降幅度较小,总体热量条件好

2016年春季朝阳市平均温度偏高,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利于土壤解冻和提早开展春播活动,同时为温室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热量条件,利于设施农业大棚果菜生产。全市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8、12℃的日期分别为3月26日、4月14日、4月25日,分别较常年偏早7 d、偏晚3 d、偏早2 d。春季温度回升稳定,升降波动幅度较小,总体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大田作物播种和出苗的需求。

2.2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有阶段性春旱出现

2016年朝阳市春季总降水量偏多,但降水时间不均匀,阶段性春旱明显。春播期间降水偏少时段为3月中下旬、4月下旬和5月下旬,大部分农田发生轻到中度干旱,但干旱持续时间较短,对大田播种和苗期生长影响不大。其中4月下旬干旱最明显,4月下旬全市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春风大,土壤失墒速度加快。4月28日全市土壤墒情显示,土壤墒情适宜面积迅速缩小。大部分地区耕层(5~20 cm)土壤相对湿度达41%~59%,处于轻到中度干旱;建平县北部、北票市西北部土壤相对湿度为20%~30%,土壤干旱较重。与2015年同期相比朝阳地区旱情偏重。

2.3 透雨出现及时,人工增雨效果显著

2016年春播期朝阳市降水偏多,出现3次大范围有效降水,分别是4月11—12日、5月2—3日、5月11—12日。4月12日朝阳地区出现第一场透雨,比常年偏早11~15 d。5月2—3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4.5 mm,比歷年(4.7 mm)偏多6倍,是历史首次降水天气过程。5月11日夜间至12日白天,受蒙古气旋影响,朝阳地区普降大雨,局部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9.1 mm,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建平县小塘83.6 mm。受极端天气影响,全区7个国家级观测站有5个站日降水量突破自195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5个站降水量分别为:北票50.2 mm,老建平46.6 mm,建平43.2 mm,喀左41.4 mm,朝阳36.3 mm。

朝阳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过程,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十分显著。降水增加了土壤墒情,有效解除了前期土壤干旱。较好的墒情条件为幼苗发育提供较充足的水分储备,使得春播生产顺利开展,为第2年粮食高产奠定了基础。

5月下旬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辽西丘陵区部分林地、部分大田作物长势好于2015年同期。

3 结语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候不稳定性及异常变化造成的[2-4]。朝阳地区春季关键期在4月20日至5月底,是春季播种、果树开花时期,此时因干旱不能播种,造成减产可达30%~40%,严重时达60%以上。

中国大部地区旱灾严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洪涝严重,是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2]。

十年九旱是朝阳市显著气候特征,制约着朝阳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王馥棠,赵宗慈,王石立,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26.

[2] 王春乙,娄秀荣,王建林.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37-43.

[3]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66-1075.

[4] 罗晓玲,张金标,王惠英,等.乌鲁木齐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J].干旱区地理,2009,32(6):867-873.

猜你喜欢

朝阳市日照时数历年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重污染天气预报系统建立意义浅析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荆州市荆州区近40年日照资源特征分析
历年全国“质量月”大事件
2017-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杂多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历年奥斯卡主持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