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7-19周华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马铃薯高产

周华迪

摘要 从马铃薯的用途和发展空间入手分析其产业发展前景,并从影响其生长的温度、光照、土壤以及水分等方面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促进马铃薯产业顺利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发展前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95-02

马铃薯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所含营养成分全面,含有多种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对预防人体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均有一定作用。此外,马铃薯不仅能够用作新鲜蔬菜,还能够作为食品加工、工业原料以及饲料,具有广泛的用途。河南上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境内有生姜等土特产,土质适合块茎作物生长,近年来当地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业。本文通过分析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详细阐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1 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兼用型高产高效作物,且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目前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每年4.5%的增速在增长。同时,根据国际食品政策中心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预测,在接下来的20年内,全球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会增加约40%,超过对水稻、小麦以及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需求增长。因此,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用途广泛,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马铃薯不失为效益农业的一种良好选择。

1.1 马铃薯的用途广泛

近年来,马铃薯食品已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直接鲜食的马铃薯约占5%,制作的马铃薯食品占比能够达到80%。主要包括马铃薯泥、干制马铃薯及其半成品等马铃薯干制品,马铃薯丸、马铃薯饼、马铃薯馒头等马铃薯冷冻制品,油炸马铃薯片、酥脆马铃薯等马铃薯油炸制品。在我国,马铃薯食品也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连锁快餐店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炸薯条、薯片等马铃薯食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1]。

此外,马铃薯是除玉米、小麦以外的第三大淀粉原料作物,尤其是在高寒地区,马铃薯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相对于其他淀粉,马铃薯淀粉具有颗粒大、类脂化合物、蛋白质含量低、较强的抗切割性等优点而受到加工企业的欢迎。在食品加工业中,马铃薯淀粉的应用更加普遍,如荷兰已能够将马铃薯淀粉应用于挂面、各种小吃、饼干、面食以及肉食制品的生产,我国也进行了相关食品的科研工作,如中国农科院研制的马铃薯馒头已在北京几家大型超市进行试卖,收到良好的市场反响。

1.2 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空间来看,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一方面,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冬作马铃薯。南方冬闲田面积较大,可用于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在400万hm2以上,按产量15 000 kg/hm2计算,在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增加6 000万t马铃薯,按5∶1折合增产粮食120亿t以上;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合格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如果经过努力,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合格种薯覆盖率能够提高到70%,那么马铃薯产量将新增2 000万t左右,而其产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我国未来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前景还十分广阔,产量很有可能达到1.50亿t左右。

2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尽管马铃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多数地区均能生长,但为了能够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还是有必要了解马铃薯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

2.1 温度及光照要求

马铃薯生长期间需对温度进行较好的控制,一般而言当昼夜平均温度在17~21 ℃最为有利,但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播种时土壤深层10 cm温度达到7~8 ℃时,马铃薯幼芽即能生长,温度在10~12 ℃时能够保证顺利出苗。当夜间最低温度高于-2 ℃时即能播种。茎叶生长期最适温度在17~21 ℃,当温度在-1.5 ℃时幼苗便会发生冻害。当温度低于7 ℃或超过42 ℃时,茎叶即会停止生长。块茎形成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19 ℃,地温低于2 ℃或高于29 ℃时,块茎即停止生长。马铃薯开花结果最适温度在15~17 ℃,低于5 ℃或超过38 ℃时便会影响马铃薯开花,16~18 h长日照和高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开花结实。此外,马铃薯喜光,属于长日照作物,长日照有利于营养器官的生长,而块茎在短日照下容易形成[2]。

2.2 土壤、水分及肥料要求

马铃薯的食用部分为其在地下膨大的块茎,因此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马铃薯一般种植在砂壤土中。此外,马铃薯较喜酸性土壤,土壤pH值应控制在4.8~7.0,最适宜生长土壤pH值在5.0~5.5。当土壤pH值超过7.0时便会造成马铃薯的大幅减产[3]。

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的需水量均较大,在其生长过程中均需供给足够的水分方能获得高产,但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水分也存在差异。发芽期的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幼苗期土壤持水量应在50%~60%,发棵期土壤最大持水量应在70%~80%,结薯期田间持水量应在80%~85%[4-5]。

在生长周期内,马铃薯需求量最多的养分分别为氮、磷、钾,其次为钙、镁、硫和多种微量元素。在氮、磷、钾3种肥料中,马铃薯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对磷肥的需求较少[6]。

3 参考文献

[1] 舒敬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3):45.

[2] 刘香卫.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5,32(9):43.

[3] 景颖,卢俊峰,高虔,等.马铃薯安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果菜,2010,23(1):22.

[4] 杨恩菊.浅析陇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11):156.

[5]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等.四川省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的技術途径与措施[J].中国马铃薯,2012(5):277-280.

[6] 马世安.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9-30.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马铃薯高产
马铃薯有功劳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马铃薯主粮化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