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业基础课程中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2017-07-19王雨凌
王雨凌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0067)
摘要: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坚持与实践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并重。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精神;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经过两到三年的在校学习后能够直接走上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实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职业教育的全程的。
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理念,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不光是掌握职业知识与技术,更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与素质。
目前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但是在一些课程中,部分老师向学生灌输职业精神的意识性不强,且认为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由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老师负责。通过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上课爱发言,但却不习惯深度思考,行课过程中学生个人表现活跃,但是在分组完成作业时却效率较低,并且学生习惯于把问题归结于作业本身或小组其他成员等,这些都是职业精神缺乏的体现。本文从实际教学实践出发,对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常规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效果进行探讨,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浅析如何对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尊重他人、合理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职业精神的培养方法。
1. 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是指“团队拥有不同技能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达到相互扶持、信息交换、知识传递,形成的合力能够达到1+1>2的效果”[1]。其不单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目标,它还包括前期如何选择你的团队人员,如何进行根据每个人的优劣势进行角色定位和任务分配,及如何保证在团队利益实现的前提下突出自我表现等。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市场营销学的老师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作业,但有时小组作业的目的性和要求并不明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更加灵活和专业的任务构成,并在任务开始前准确的向学生阐明任务的目的和中心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指导他们如何更加透彻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依据最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要根据团队中成员的表现的进行综合考评,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的团队协作精神,协调平衡与良性竞争。
2. 自我管理:形成自我品牌与自我推销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创业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课程中都有对学生的工作面试和职场初体验有直接相关指导内容,而市场营销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这个环节,且可以更加生动和深刻。例如,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概念——品牌,它直接构成了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课程。品牌带来了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它建立了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认同,很多用户也许不会忠于某个产品,但他们会有品牌忠诚。
准备进入职场的学生们也是一个个等待铸就的品牌。而要铸就一个被认同的品牌的具体方法,专业教师完全则可以利用课程内容完成,包括:调研市场需求,提升学习思维等方式。同时,时刻保持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了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品,即磨炼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产品进行恰当的包装,即学会对自我形象的包装、管理和宣传,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个人品牌的打造获得市场的认可。
3. 沟通与尊重:客户体验的维护与提升
学生在进入职场工作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沟通与尊重。很多学生在接触市场营销学课程之前对它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销售,并且是野蛮生长时代的销售。但我们知道,作为一门交叉类应用课程,市场营销始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目的也在于满足市场需求、建立并维持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因此作为相关教师,我们在修正学生的片面认识后,就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向他们灌输“客户体验”。
通常小组作业最后的呈现方式是路演,教师会要求每个小组以PPT形式上台介绍他们选择的项目计划及他们的团队,而判分的标准则可以设定为,经过某个阶段的接触后假想客户是否会选择本项目组为假想公司做营销计划。而作为项目团队要获得认可,他们则需要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不断沟通,服务于客户体验,而不是简单的把作业当成闭门造车之物。
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希望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后能够迅速的与社会环境接轨,然而从学校到职场,角色的骤然转变分裂是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立马适应的。如果在教学阶段,老师可以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多角色的适应培养,学生对社会角色的适应速度和代入感都会更强。
4. 合理的价值取向
现代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很早就提出,市场营销学的最高阶段是社会化营销。现代社会许多领先的企业正在强调以同时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式创造经济价值[2],那么企业樂于接受和培养的也将是拥有同样价值观的职业人。通过对现在世界上成功公司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的案例学习和分析,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价值观氛围,逐渐形成正确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的就业并适应社会生活与工作。在机械、化工、商务、旅游、学前教育这些职业院校的常规专业中,不仅应当有的放矢教授的一技之长或许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与社会接轨,而且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除了需要有不断精进的职业能力以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或者说,这种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是奠定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懂得团结协作,健康向上,乐于奉献的职业人形象才是现代社会推崇的价值取向所在。
结语
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技术工人,更是高素质的职业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理应在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建立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打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金山.团队协作队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A].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2]科特勒,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第1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