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以为利”:中国思想之根本精神

2017-07-19胡秋原

月读 2017年7期
关键词:希腊印度科学

胡秋原

世人不少以为中国文化是道德的而非科学的,甚至是直观的而非合理的。如是许多人亦以为我们虽拙于戡天科学,但长于“君子之道”云。并以此为中西文化之先天差异。其实这些话既不合理,亦不合于事实。

一切学问皆起于人间本位之理性思考。所谓科学非他,无非是利群目的、求真精神、理性态度、实验方法之结果。有此四者,以求事物所以然之故及其法则,所得虽有精粗,其为科学则一。今日提到科学,只想到最近的成绩,其实今日科学,都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结果。

如果通观中西学术之变,我们可说在春秋时代,是全世界理智觉醒时期。不过在当时,波斯人忙于征服,发生祆教。犹太人忙于复国,出了许多预言家(阿摩斯、耶利米、以赛亚等)。在科学哲学上有重要贡献者是中国人、印度人、希腊人。在孔子以前,印度婆罗门有四大之说,希腊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利都,有物活论者。他们的自然哲学,并未高出史伯阳等人的学问,从纯年代的说,中国的物活论(五行说),在印度、希腊之前甚远。与孔子并世,印度出了佛教与耆那教。在我看,孔子实在更近于人情。希腊只有巴门底斯、赫拉克利图、皮达哥拉斯诸人,但我不以为他们一定比医和等人更近于近代科学。孔子以后,印度有六派哲学先驱者,科学有五明之学的惊人进步。希腊则有希罗多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图、柏拉图、亚理士多德群贤辈出。其后归结到公元前三世纪之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怀疑派和折衷派。其科学发达,实在亚历山大城,盖多受东方影响。但我国亦有战国诸子。就古代科学而言,印度人成就最高,除几何学外,印度一切科学,较希腊过之无不及(此亦可见东西文化说之无根)。以先秦诸子与同时印度、希腊相比,我们或有逊色。但此由希腊印度能综合巴比伦埃及之学,而且印度、希腊亦有互相观摩之便。而除几何代数不如他们,缺乏原子学说,此外,在基本水准上,中国一国所得,亦庶几无愧。更须指出者,到了两汉,中国人在全部科学——天文、数学、工程、医学、农学上,都压倒希腊人印度人。

而自此以后,印度无甚进步。罗马人承继希腊科学,一如汉人承继先秦科学。中国以后毕竟逐渐还有进步,而西欧则反而后退,要等待阿拉伯人出来才接踵前进;直到十八世纪,才有欧洲人决定的进步,即蒸汽机是也。一百多年来,欧洲人常说东方如何、西方如何。其实希腊学问自东方来,近代欧洲人亦自阿拉伯来,有何东西可说?近二三十年来,欧美有识之士,已经多知此理。不幸中国人还在根据他们的旧说,说东说西。须知中国科学之落后,乃对近二三百年之欧美而言。在整个人文史上,一时之参差,乃常有之事。还要知道,如科学史家贝雪尔(Peschel)所说:“如将古代机械上的发明与我们现在的相比,我们在蒸汽机发明以前,没有超过他们。”在科學上,我们与西方人之差,只是一个蒸汽机。而蒸汽机者,也只是英国人因种种条件而发明,其他诸国仿效的。

近年以来,尚有以中国之文字结构、中国逻辑不发达,解释中国科学不发达者(如张东荪先生)。其实,世界各国文字除中文外皆为拼音,并非皆能发展科学。印度文字结构变化之繁密,较希腊文及近世欧文殆有过之。其原子论,其逻辑,其数学,亦进步甚早。但文化犹是,数千年几无进步。中世欧人之注重逻辑,较今日欧人尤甚,然并无近代科学。近世科学之发展在数学与实验之结合,并非出于逻辑。反之,日本人之文字学术,均传自中国,而六十年间,造船造机,足与英美并驾;科学进步,略逊德国,甚至在原子学上亦能有所发明。中国科学不发达只是近二百年事,而其故,其初由于闭关,罕观摩竞争之益。其后则压力太大,丧志无方。这不是中国文化本身之缺陷。

又有人以中国知识论不发达,为中国哲学不重知识之证,亦中国科学不发达之因。须知西欧近代知识论乃批评神学而起,同时又为科学方法探求之产物。中国无神学,科学未发展,故知识论不发达乃结果而非原因。又须知近世西方科学之革命乃十六七世纪以来之事,此由种种条件促成,将讨论于近代篇,要非中国文化本身之缺陷。

我还郑重指出,中国文化本是民主的、实用的。一民族建国传说,最足以表现其文化倾向。中国建国者的黄帝,不是神话浪漫人物,而是一个发明家。还有一点甚为有趣的,中国将蚕丝发明归于黄帝之妃螺祖,这至少可以看出中国人之尊重女权与母权。尊重女权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近乎民主的现象。未有阶级压迫而放过女人的。中国古史对于文王周公之母的母德,称颂甚多。黄帝以后为中国艳称的,是尧舜禹。这无非由于他们的才能与道德。孟子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前者指智慧,后者指道德。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功德流于万世。以后中国哲学无不以生民之利益为最高原则。我们可说世界最早之功效主义(Utilitarian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实起于中国;此亦和平劳动过程中必然发生者也。《易》言“元亨利贞”。《洪范》五福,先言富。至于春秋之时,所谓“义以生利”,“义以导利”,“义,利之本”,“利以导民”,“义者利之足”,“利物足以和义”,成为一时之口头禅。此所谓利,自指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但这亦可能发生误解。孔子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者,正以小人只知有私利、小利,而不知大利、众利而已。墨子“义,利也”,指天下之利、百姓之利,此与《易》文言所谓“义者利之和”,孟子所谓“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意义相通。《易传》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如外不能保国家之安全,内不能足生民之衣食,又如何谈到君子之道呢?

然则究竟什么是大利之标准呢?古人所谓“义以为利”,正是伟大知慧。这不仅指出道德与知识之一致,而且教训我们目的与手段亦须一致。“义以为利”又包括二者:一是利用厚生,二是和而不同。一为科学,一即民主。

这是健全常识,也是伟大真理。我们无迂怪之谈,而讲平正通达之理。中国农村春联上常常写着“义以为利”。如再想到义是利之和——总和与调和,我想没有比这四个字更足以代表中国思想之根本精

神的。

(选自《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有删节,中华书局。标题为编者所拟。作者为我国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

猜你喜欢

希腊印度科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科学拔牙
最高警察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