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教育引导策略
2017-07-19黄秀德
黄秀德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中,人们普遍偏重于对“留守儿童”的儿童期、少年期的教育问题的探讨,而对于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15~18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留守儿童”;成人阶段;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型时代的产物。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体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及城市周边转移,但由于自身条件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因此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有5800万人,其中约有900万人开始步入成人阶段(15~18岁)。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目前正处于身体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呵护和关照,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帮助,这个群体特别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一、农村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基本情况
经过广泛的实地调查,目前已开始步入成人阶段的原“留守儿童”大部分身心发育健康,人格品行健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原“留守儿童”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是自制力差,行为散漫,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不服从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抵触情绪较大。二是品德缺陷,不懂得尊重他人,语言粗俗,以个人为中心,比较敏感自私,极易与同学产生矛盾。三是厌学情绪严重,无上进心,缺乏理想和斗志,畏惧困难,抗压能力差,情绪波动严重。 四是不良嗜好较多,经常抽烟酗酒,出入游戏室、网吧,参与赌博,迷恋淫秽书刊,早恋倾向严重等。
二、原“留守儿童”成人过程中不良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网吧、游戏厅、歌舞厅、棋牌室等在学校周边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们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缺乏监管的“留守儿童”便首当其冲。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不少原“留守儿童”虽然已经接近成年,但自我约束能力依然较差,面对诱惑不自觉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始逃学旷课,沉溺于网吧、游戏厅、歌舞厅,沾染上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的力度不足。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全面承担起对“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但是目前“成绩至上”的观念仍然在许多地方大行其道,严重地削弱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力度。加上步入成人阶段的原“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已经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这一阶段的学校普遍“重教学、轻管理;重优生、轻差生”,大多数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学的研究和优等学生的培训上,往往疏忽了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原“留守儿童”的教育,使得他们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3)家庭教育的残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由于父母务工,家庭的教育功能出现了缺失。父母不在身边,以祖辈为主的监护人由于文化程度低,无力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存在较大困难和缺陷。多数祖辈由于溺爱孩子,对孩子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没有及时纠正,而当这些孩子日渐铸成大错时,又无力挽救,家长只能放任自流。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教育应对策略
(1)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农村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鉴于原“留守儿童”尚未成年,对于网络、游戏中的黄色、暴力、拜金文化等缺乏是非辨别力与抵抗力。因此,政府要整顿、净化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电影院、游戏厅、棋牌室的监管,严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原“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村公所、居委会要主动帮助留守家庭分担一定的监管责任,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资助,通过成立爱心学校、阳光书屋、留守儿童之家等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地村公所、居委会还可以组织已经开始步入成人阶段的原“留守儿童”与年幼的“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对子,建立互助帮扶关系,从而培养原“留守儿童”的爱心与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改进学校办学理念,为原“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原“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在这一时期极易出现人生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变异,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作为正步入成人阶段原“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要勇于担当起应尽的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成长环境。
主观方面:首先,学校要改变“成绩至上”的办学理念,乐于、勇于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实际上,“留守儿童”的教育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为例,高中阶段的农村学校中曾经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占到全校学生的60%,这部分学生目前还有80%的人处于留守状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原“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决定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其次,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要主动关心这些即将成人的原“留守儿童”,主动接近他们,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最后,对原“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困难要有预见性,应该采取“主动防御”的模式,把他们的错误行为尽可能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备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引导原“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客观方面:学校应该努力建立健全原“留守儿童”管理信息档案,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原“留守儿童”管理办法,利用校讯通和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组建学校、家长、原“留守儿童”之间交流平台,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体会父母外出工作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努力健全家庭教育,创设温馨稳定的成长环境。 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最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没有任何一种关爱可以替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因此广大农村的父母应该妥善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孩子教育的关系,尽量减少因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合适的监护人,夫妻俩应留一方在家里监护孩子。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主动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留守儿童”的父母还应该经常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以便及时引导、教育。对于已经开始步入成人阶段的原“留守儿童”,他们的年龄较大,因此如果条件允許,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把孩子带到身边生活、学习,并让孩子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这样既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又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让孩子切身感受父母外出务工的不易。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对于已经开始步入成人阶段的原“留守儿童”,虽然他们相对于普通孩子少了一点完整的童年,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帮助他们,认真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相信他们将会有一个完整的未来、美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