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加工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7-07-19罗琳蒋静梅

对外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云南影响因素

罗琳+蒋静梅

摘 要:云南省地处西部、边疆省份,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起步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有必要对云南省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相关与回归结果表明:云南省加工贸易主要受对外开放程度、劳动要素禀赋条件、基础设施、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产业技术条件、资本要素条件、贸易对象国收入水平和加工贸易产业市场规模、配套能力等对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影响较小,建议从多方面促进云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

关键词:云南;加工贸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2-0013-04

加工贸易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台了鼓励出口的加工贸易政策,自此美国、日本等国开始了以产业转移为背景的外包业务,而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则开始承接美、日产业转移的加工贸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云南省地处西部、边疆省份,加工贸易更是落后,存在“起步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云南省昆明市于2008年4月被商务部确定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3年云南省加工贸易总额为498亿美元,但仅占中国加工贸易总额(13578亿美元)的0.37%。

一、云南省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加工贸易作为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类型之一,可以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一国(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取决于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技术水平、资源禀赋(通常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禀赋条件)。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而比较劣势的国家将成为进口国。因此加工贸易的发展程度也与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因素有关。

根据新贸易理论,一国(地区)和贸易伙伴之间发生同类产品的贸易,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双向贸易,就是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与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根据林德的需求重叠理论可知,贸易发展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越接近、收入水平越相似,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根据新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模型可知,规模经济主要来自于市场规模、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因素。市场规模越大,越能够体现出本地市场效应,有利于本国(地区)生产和出口贸易发展。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垄断性越强、产品差异性越大,越有利于本国(地区)出口。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模型则表明企业选址对贸易有重要影响,企业选在什么地方生产决定了其贸易方向,而企业选址的考虑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基础设施等。因此加工贸易的发展程度也与收入水平、市场规模、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等因素有关。

加工贸易属于产品内分工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正如引言所述,产品内分工是将生产专业化分工从“以产品为界”的形式拓展到“以生产要素为界”的国际产品内分工,将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该环节的要素密集度分散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以此对应产生的贸易形式属于产品内分工贸易。而加工贸易通常是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投资将某些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利用发展中国家已有生产能力加工装配产品后进行出口。

根据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产品内分工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要素禀赋);第二类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贸易方式的决定因素;第三类是新贸易理论提出的企业异质性。

综上所述,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水平、资源禀赋、收入水平、市场规模、产品差异性、规模经济、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企业异质性(包括企业生产率等)。

二、云南省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以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云南省统计年鉴》(1999—2012),1999年以前的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缺失,并且部分指标不全,因此样本区间定位1998—2011年。

(二)回归模型及结果分析

1.相关性分析

利用相关系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见表2:

由于0.5<|R|<0.8表明变量之间显著相关,|R|>0.8表明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可知,Y1与X3、X8、X14、X15显著相关,且与X1、X2、X7接近显著相关;Y2与X1、X2、X3、X7、X8、X13、X14、X15、X4显著相关;Y3与X1、X2、X3、X7、X8、X14、X15顯著相关,且与X13、X4接近显著相关。

2.线性回归模型及结果

(1)加工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

以Y1(加工贸易出口)作为因变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为自变量。得到回归结果是: X1、X2、X3、X13没有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剔除这4个变量以后,选择X7、X8、X14、X15作为自变量,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第一,在显著性水平为α=0.1的情况下,所有指标均通过t检验,也通过F检验。此外,利用LM检验法对上述变量进行自相关检验,Prob. Chi-Square(1)=0.3321>α(=0.05),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用White检验法进行同方差检验,Prob. Chi-Square(4)=0.1184>α=0.05,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第三,上述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图,拟合结果较好,拟合的回归直线和实际基本趋势一样, 且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

综上所述:

第一,当出口额X7增加 1 亿美元则加工贸易出口Y1增加 2600.894万美元。这主要是出口带动了加工贸易出口;当进口额X8增加1亿美元时,加工贸易出口减少了4026.257万美元,这可能是因为进口中一般性进口比重增加,因此加工贸易进口比重减少,导致加工贸易出口减少。

第二,当对外贸易依存度X14增加1%,加工贸易出口增加36130.89万美元,表明我国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越高,加工贸易出口受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越大,这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际经济环境和形势良好,带动加工贸易出口发展。当出口依存度X15增加1%加工贸易出口减少48672.96万美元,这可能与云南省整体贸易对象国分布有所变化,导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贸易国贸易转向了非加工贸易出口对象国,与加工贸易对象国之间的加工贸易出口减少。

(2)加工贸易进口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

以Y2(加工贸易进口)作为因变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为自变量。得到回归结果是: X1、X2、X3、X13没有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剔除这4个变量以后,选择X7、X8、X14、X15作为自变量,新的回归结果如下:

第一,在显著性水平为α=0.1的情况下,所有指标均通过t检验,也通过F检验。此外,利用LM检验法对上述变量进行自相关检验,Prob. Chi-Square(1)=0.4372>α(=0.05),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用White检验法进行同方差检验,Prob. Chi-Square(4)=0.1669>α=0.05,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第三,上述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图,拟合结果较好,拟合的回归直线和实际基本趋势一样, 且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

综上所述:

第一,由回归方程可知当出口额X7增加 1 亿美元则加工贸易进口Y2增加 3519.226万美元,这是因为出口额中的加工贸易带动了加工贸易进口。当进口额X8增加1亿美元时,加工贸易进口Y2减少了5036.231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随着进口额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当中的一般进口比重增加,加工贸易进口也减少了。

第二,当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1%,加工贸易进口Y2增加33868.27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经济环境和形势良好,总体上带动了加工贸易进口。当出口依存度增加1%,加工贸易进口Y2减少49687.69万美元,这可能与云南省整体贸易对象国分布有所变化,导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贸易国贸易转向了非加工贸易出口对象国,与加工贸易对象国之间的加工贸易出口减少、进而进口也减少。

(3)加工貿易总额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

以Y3(加工贸易总额)作为因变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为自变量。得到回归结果是: X1、X2、X3、X13没有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剔除这4个变量以后,选择X7、X8、X14、X15作为自变量,新的回归结果如下:

第一,在显著性水平为α=0.1的情况下,所有指标均通过t检验,也通过F检验。此外,利用LM检验法对上述变量进行自相关检验,Prob. Chi-Square(1)=0.3636>α(=0.05),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用White检验法进行同方差检验,Prob. Chi-Square(4)=0.1225>α=0.05,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第三,上述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图,拟合结果较好,拟合的回归直线和实际基本趋势一样, 且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

综上所述:

第一,由回归方程可知当出口额X7增加 1 亿美元则加工贸易总额Y3增加 6120.123万美元,这是因为出口额中的加工贸易带动了加工贸易进口,进而加工贸易总额也增加。当进口额X8增加1亿美元时,加工贸易总额Y3减少了9062.490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随着进口额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当中的一般进口比重增加,加工贸易进口也减少了,同时加工贸易出口也是减少的,因此加工贸易总额减少了。

第二,当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1%,加工贸易总额Y3增加69998.75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经济环境和形势良好,总体上带动了加工贸易进口,因此加工贸易总额增加。当出口依存度增加1%,加工贸易总额Y3减少98359.82美元,这可能与云南省整体贸易对象国分布有所变化,导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贸易国贸易转向了非加工贸易出口对象国,与加工贸易对象国之间的加工贸易出口减少、进而进口也减少,加工贸易总额也因此减少。

三、结论及建议

(一)实证分析结论

第一,云南省加工贸易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加工贸易进口、加工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口显著受到进出口贸易规模(X7和X8)和对外贸易依存度(X14、X15),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云南省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第二,云南省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劳动要素禀赋条件的影响,这些劳动禀赋条件指标包括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X1、就业人数X2、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X13。但是本国劳动要素禀赋条件例如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充裕程度和工资水平等对于加工贸易总额的影响程度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加工贸易产业分布主要是一些资源型产业,劳动力要素条件并不是资源型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云南省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础设施、运输条件(X4)影响,主要是加工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总额受到影响。货物周转量越高,说明运输条件越好。云南省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是资源型原材料,经过加工以后再出口,这类产品要么体积大、要么重量重,因此运输条件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云南省应该继续加强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基本未受到产业技术条件的影响,这些产业技术条件包括能源消耗量X3、专利批准数X11。此外,云南省加工贸易也不受实际汇率(X12)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加工贸易产业主要是一些资源型产业,技术要素不是资源型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第五,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未受到资本要素条件的影响,这些资本要素条件包括外商直接投资X9、固定资产投资指标X10,这与云南加工贸易产业分布单一有关,分布于资源型产业,资本(外资和内资)对于这类产业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很小。

第六,云南省的贸易对象国收入水平(X5)和加工贸易产业市场规模、配套能力(X6)等对于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影响几乎没有。这与云南省加工贸易产业分布单一有关,正因为单一,各产业协同发展难以实现,因此对产业规模和配套能力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二)建议

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产业单一、附加值不高、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国家最新文件《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明确指出,国家加工贸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要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支持内陆沿边地区加快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的转移;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除了支持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外,还大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工贸易发展。显然,在新形势下,云南省加工贸易不仅要推进现有加工贸易产业(资源型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也要积极布局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加工贸易发展。

综合而言,云南省应结合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由政府进行规划、引导、完善相应机制建设和配套政策等促进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相关产业技术水平,云南省应创造各种条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第二,资源禀赋,云南省应根据加工貿易重点布局的相关产业和区位,着力提升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力要素禀赋、资本要素禀赋、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具体来说:劳动力要素方面,除了货币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会影响云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以外,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素质方面要与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相匹配,加强相关的劳动力培训及建立相关培训机制。资本要素禀赋方面,除了依靠本地资本以外,应更多依靠招商引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和东部发达地区资本)到云南开展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云南“桥头堡”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云南带来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

第三,提升加工贸易产业的产品市场规模、产品差异性,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这不仅能够获得本国市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来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提升增强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获得协同发展。

第四,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除了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以外,金融、物流、其他商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因此云南省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物流、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企业异质性,包括生产效率、品牌等因素。企业生产效率越高,品牌影响力越大,越有利于加工贸易出口发展。

第六,对外开放程度,云南省应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加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强沿边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改革试验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建设,并利用各类开放平台承接外国或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

第七,制度因素,如规划、机制、目标、政策等。中国加工贸易要实现转型升级,云南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都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侯增艳.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11).

[2]罗琳,蒋静梅,李丽. 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效果测度及启示[J]. 红河学院学报,2015(5):51-55,74.

[3]沈琪.我国分省加工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7(4下):9-10.

[4]赵永宁.云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12):179-184.

(责任编辑:顾晓滨 董博雯)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云南影响因素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