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化之精韵弘艺术以佳篇
2017-07-19叶培贵
叶培贵
乘着文艺座谈会的东风,门类众多的中国艺术,近两年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崭新历史机遇。原本就是出版重点领域的艺术图书,亦是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本届“中国好书”千挑万选,艰难取舍,最终入选四种。
虽仅四种,却是奇妙的构成。涉及视觉艺术的有两种半———两种是《中国艺术史九讲》《林散之年谱》,半种是《水墨戏剧》中的水墨戏剧画。涉及听觉艺术的一种———《古乐之美》。而《水墨戏剧》的核心内容戏剧论则是关于舞台艺术(综合艺术)的。虽因数量限制而未能涵盖我国艺术“品类之盛”,却可谓“极视听之娱”,足以“观宇宙之大”了。
这四种获奖图书有一个典型的共性特征:由艺术导入,而进入文化的深处。
洛地先生之论中国戏剧,时刻以西方戏剧为比较对象,而牢牢扎根中国历史、社会和心理,揭示了中国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而叙述又极为生动活泼,可谓深入浅出的典范;方闻先生身处异域,积数十年东西方艺术比较研究的功力,以切近的观察分析,提炼出中国艺术的独特手段和特殊价值,描述了中国艺术的生长史,是国际语境下讲述中国艺术故事的重要文本;苏泓月女士的《古乐之美》,以乐器为纲,以形制、背景、工艺为基础,而以文学乃至文化为皈依,以细腻温婉、犹如乐曲清扬一般的优美笔调,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意义;邵川先生的《林散之年谱》,则在一般年谱内容外,收录了大量传主的生活资料和作品图片,立体展示了身兼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三种身份于一体的林散之先生鲜活的艺术生涯,是年谱类出版物中别具情怀之作。
随着艺术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资讯的膨胀,一般艺术知识(尽管常常不免于碎片化)的获得越来越便捷,图书出版如何展现其优势?我以为这四种图书可以提供一定的启示。
首先是可靠的学术性。方闻先生是“一位成功地使中国艺术史在美国一流大学扎根并使之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权威教授”,他的大多数著作如《心印》《夏山图:永恒的山水》等均已成为东西方艺术史学界的经典;洛地先生毕生精研诗词、戏曲、戏剧,其《词乐曲唱》《词体构成》也早已是诗词学界的名著。这样的著述,其基础已经不是“板凳十年冷”可以比拟,而可以说是作者全副身心的结晶。
其次是深度与广度。如何超越一般知识而进入更加深广的历史和文化?洛地先生对诗词曲剧形式极其熟悉,分析如庖丁解牛,缺乏如此功力,则文化的解说必然虚浮。反过来,若无对历史、社会和心理的深刻洞察,则形式的分析也难以搔到痒处。洛地先生使两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方闻先生处身异域,熟知西方学术和西方阅读的习惯,以之反观中国艺术,无论观点的提炼、史实的裁剪还是问题的表述,都始终能够在坚持中国本土立场的同时关注到国际视野,从而产生了东西方文化间对话的巨大张力。《古乐之美》与其说是在介绍乐器,毋宁说是借乐器以说中国审美和中国文化,道载于器,则由器自可上寻乎道,作者可谓别具慧心。扎实的文史功底、高超的文字能力和细腻的审美感受,又使这样的写作初衷得到了完全的落实,使本书的文字自身极具文化之雅、艺术之趣。
最后是艺术的呈現。四种优秀图书的编排设计都很大方,《中国艺术史九讲》和《林散之年谱》附有大量精美作品图片,提供丰富的艺术享受,这是视觉艺术图书的天然优势。而特别值得指出的则是《水墨戏剧》和《古乐之美》,前者由洛地先生的哲嗣、具有国际影响的美术家洛齐先生担任插图和装帧,设计精美巧妙,插图源于中国水墨画,但是构图、形象和色彩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质素,使这本关于中国戏剧的图书,忽然具有了一种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对话的意味,特殊的装帧设计,更增加了这一意味。《古乐之美》引入了若干尺牍式的书法小品,纸张纹理朴素,色调古雅,于是,在乐器、文字之外,本书进一步融入了笔墨之韵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
地道的中国艺术,深刻的文化阐释,精美的编排装帧,使四种获奖图书犹如四颗晶莹的明珠,熠熠生辉,闪耀于“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的舞台上。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们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艺术的建设,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其实纵观全部获奖书目,真正的艺术类图书并不只有这四种,划分到其他门类的《造房子》《中国古代建筑概说》《锦城: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等,也都可以划入中国艺术的范畴。值得欣慰的是,这几部书,与划入艺术类的上述四种具有同样卓越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若将这几种也划入艺术,则本类图书实际上是相当丰富的。艺术是精神生活中极为精粹的部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如此之多精美艺术图书的出版,也许提示了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向,值得出版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然而遗憾是必然的,这是数量制约造成的。候选图书中,《顽石的风流》亦出自名家朱良志先生(首届获奖图书《南画十六观》作者)之手,保持了作者一贯的学术严谨、思辨审慎、文采斐然的特点;而《美术馆的历史》,则虽出自年轻学者之手,但是全面而立体地追寻了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史,对于理解美术馆对美术乃至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是完全可以想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