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2017-07-19刘丹丹李培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
关键词:咽炎流性证候

刘丹丹 李培科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丹阳 212300)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刘丹丹 李培科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丹阳 212300)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气郁痰阻型反流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反流性咽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2例。研究组给予中药方剂治疗,参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平均中医证候评分(1.34±0.94)分优于参照组(1.98±1.54)分;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优于参照组80.6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优于参照组11.29%: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反流性咽炎;中医药疗法;临床疗效

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咽炎是一种与酸相关的疾病,临床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口咽、鼻咽、喉咽、喉部等)所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该疾病临床表现多与慢性咽炎、喉炎等的症状相似,因此统称为反流性咽炎[1]。中医将反流性咽炎归纳为“喉痹”范畴,是因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而为病。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虚弱,脾土瘀滞,郁而化热,因热致酸,上逆而成病。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反流性咽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2例。研究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3~60岁,平均(41.28±6.71)岁;病程1~2年,平均(1.24±0.56)年。参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24~65岁,平均(40.58±9.01)岁;病程1~3年,平均(1.94±0.4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参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44023977)口服,20~60 mg/次,1~2次/d,晨起吞服或早晚各1次,疗程4~8周。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方剂组成:半夏、白芷、海螵蛸、瓦楞子、蒲公英、夏枯草、枳壳、焦山楂、甘草,如嗳气,加陈皮、沉香和胃降逆;如呕吐食物与痰的混合物,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消痰;如大便不畅,加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生津润下,但应中病即止,以免伤津。

1.3 疗效判断标准[2](1)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各进行1次评分,主要针对患者咽喉部不适以及嗳气、反酸、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出现频率进行评分。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工作1分;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工作2分;症状严重,无法生活和工作,需要休息3分。发作频率评分;患者无发作0分;偶尔发作,1周内仅1次1分;1周内2~4次2分;1周内5~6次3分;1周内每天发作4分。证候评分:将严重程度和频率相加最终得分,最高为7分。(2)临床疗效,治愈:中医证候评分0~2分,精神状态良好,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中医证候评分3~5分,精神状态良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无效:中医证候评分6~7分,精神状态和临床表现均未改变,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患者例数×100%。(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无腹泻、头痛、恶心、腹痛、胃肠胀气、便秘、皮疹、眩晕、嗜睡、失眠等,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62 62 t P 5.34±1.24 5.26±1.54 0.319>0.05 1.34±0.94 1.98±1.54 2.793<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显著优于参照组80.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优于参照组11.29%,差异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咽喉部与食管毗邻,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通道,易接触酸性物质引发咽喉部黏膜损伤。反流性咽炎患者多伴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咽部酸性气味和消化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区域。该疾病发病主要与情绪、饮食、体质、年龄等因素息息相关。上述因素引发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至气管、声带、咽喉部黏膜处造成损伤[3]。反流性物质会损伤正常喉部上皮的保护性物质,从而削弱黏膜防御机制。再者,反流物质会刺激食管远端部位的迷走神经,引发咳嗽、清嗓等动作,从而损伤声带黏膜和松弛上食管括约肌,使反流物质进入咽部。

中医将反流性咽炎归纳为“喉痹”范畴,咽具有吞咽作用,上接食管、直通于胃;咽为水谷入胃必经之处,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咽、脾、胃三者同属一门,水谷精微物质的转化依赖咽与脾胃的受纳、消化、输布,因此构成一个轴心[4]。咽主地气,与脾胃相通,是脾胃之候。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病理情况下,会因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失调,而引发疾病。如患者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情志不畅、思虑过度导致肝胆疏泄异常、肝气犯胃;饮食不适、生活习惯恶劣损伤胃经;素有胆病,胆邪损伤脾胃,造成湿热中阻,引发上逆、呕苦;因饮食不节、思虑劳累、久病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弱无力,脾土瘀滞日久,郁而化热、上逆。上述均是本病发病机制。本次研究选取的124例患者均患有气郁痰阻型喉痹,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咽喉部梗阻感,痰多口腻、嗳气呃逆反复发作,胸闷、叹气、吞咽不畅、咳嗽、声音嘶哑,情绪异常,咽喉不适,嗳气反酸,大便艰涩,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临床治疗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为主。方剂组成包括半夏、白芷、海螵蛸、瓦楞子、蒲公英、夏枯草、枳壳、焦山楂、甘草。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白芷燥湿止带、消肿,海螵蛸制酸止痛,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焦山楂行气散瘀、消食健胃,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金杨君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1]李云英.中医治疗反流性咽炎的辨证思路[J].新中医,2012,44(5): 151-152

[2]叶方.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4):117-118

[3]柴峰,王俊杰.保和丸合桔梗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95-296

[4]何慕芝,蔡闯,彭华,等.老年人食管反流性咽炎所致慢性咳嗽32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0):756-757

[5]金杨君,金朝阳,金银芝.中西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126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7):498-500

R76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30

2017-03-20)

猜你喜欢

咽炎流性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