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体育教学融合竞赛因素的实践与探索
——以羽毛球选课教学为例

2017-07-19张迪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验班羽毛球选项

张迪冲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4)

关于体育教学融合竞赛因素的实践与探索
——以羽毛球选课教学为例

张迪冲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羽毛球选项课进行研究,旨在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竞赛因素;羽毛球;愉悦

运动技能形成有着其固有的规律,而传统体育教学都围绕着教学过程的完整、技术动作的规范等等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本体的感受,体育运动中固有的“愉悦”因素也被形而上学的教学过程所“牺牲”,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影响极其不利[1]。而这里所说的“愉悦”,就是竞赛因素引发的“愉悦”,感受的主要载体就是竞赛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竞赛过程中的个体感受,这些是教师讲授所无法达到的效果[2]。通过深化竞赛因素与教学过程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羽毛球运动的“愉悦”,从课上学习延伸到课后思考,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竞赛机制主要体现为在课内的联赛形式,而学生的期末成绩实操部分为学生在联赛中的排名。

一、省内外的研究现状

竞赛机制与高校体育的结合初期是2010年以俱乐部形式为雏形,是由崔建华在《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18卷第8期中提出《探索乒乓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该方法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生们的青睐。俱乐部形式注重课内外一体化,将课内教学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

2013年细化至课内联赛形式。罗智敏在《四川体育科学》2013年10月第5期发表的《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实施“课内联赛”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中提出课内联赛模式。该文中关于课内联赛的教学形式成熟、新颖。但在期末考核环节还停留在技术单项考核的传统模式。

竞赛因素与高校体育课教学结合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只可查询到6篇。而关于羽毛球选项课的竞赛机制结合仅为罗智敏在《四川体育科学》2013年10月第5期发表的《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实施“课内联赛”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1篇。

二、研究的意义

笔者对体育教学融合竞赛因素的探究,将填补高职院校羽毛球课教学这一范畴研究的空白,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我院羽毛球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侧重技术动作规范性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检验教学效果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规定动作,考核分数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新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主体感受因素的比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

竞赛因素的融入,使学生在比赛中用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竞争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延伸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3]。

三、研究对象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羽毛球选项课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实验班32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0人。对照班32人,男生11人,女生21人。共计64人。研究过程为组间对照实验法。在随机抽取的两个羽毛球选项班中确定一个对照班和一个实验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结合竞赛因素教学两个方法,并且由同一名羽毛球专业的体育老师授课。两个班的教学内容、进度、学生人数、课时数、场地、器材均相同。对照班的传统教学方式包含复习—新课—练习、总结。另外采用理论课进行规则及竞赛编排的教学。教学内容为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击高远球。从表1的教学计划中不难看出,对照班的教学内容繁多,切关联性差,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时间远远不够。

表2是实验班的教学计划。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教学方式采用了竞赛因素结合比赛开展教学。通过前5周的测试方法,学生快速地掌握正手发高球和正手击高远球两项技术。

从第六周开始进行联赛式的教学比赛。从赛事安排,到裁判工作,都由学生为主来执行,教师指导。最后比赛的排名为学生期末的成绩。

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定标准以课堂表现、素质德育和技能测验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课堂表现20分,出缺勤30分,技能测验50分。实操得分为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相应名次,具体细则见表3:

表1 对照班教学计划

表2 实验班教学计划

表3 实验班期末成绩得分表

实验班和对照的教学效果检验方式均采用羽毛球比赛形式。

学生在同性别组进行随机抽签。赛制采用11分制进行比赛。6分交换比赛场地。比赛由实验组学生31人对对照组学生31人。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人数有1人差异,为排除此特殊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自由11名男生和20名女生参加比赛。两个组抽签产生1名比参加比赛的学生。共31场比赛,比赛成绩作为两组学生所学技术运用的检验成绩。

三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从教学步骤、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学步骤的对比

1.两种教学方法步骤的共同点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步骤的共同点为,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准备活动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环节。要在20分钟内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同时降低运动风险。与准备活动同样放松练习也是两种教学方法的相同环节。这两点相同点不仅保持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同时,也避免了运动创伤的发生。

2.两种教学方法步骤的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基本部分。对照班的教学模式是:复习已学技术-讲授新技术-学生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授课方法的优点是学期学习的内容丰富。弊端是学生掌握情况较差,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习得程度相对较差。实验班采用前8学时的单周为学习技术-练习教师指导,双周为学生练习-考核技术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9~16周为比赛单元,学生在此单元将所学技术在比赛中进行合理运用。对照班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对于所学技术的实际应用上并没有过多的练习安排,因此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与实验班相比差别不明显。但在实战中的应用能力上,对照班却比实验班差距比较明显。

(二)身体素质情况的对比

实验前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实验后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内容为: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

根据测试数据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高均不明显分析原因身体素质先天条件为一方面,后天锻炼的成分在短时间的一般性体育锻炼很难达到明显提高的效果。因此,仅仅32课时的羽毛球学习并不能够明显身体素质提高需要长时间坚持训练。因此,竞赛因素对身体素质提高效果不明显。

通过实验数据所得,实验班与实验班学生在比赛中为25:7。其中男生为9场,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比赛成绩为9:2,女生比赛成绩为15:5。很明显,实验班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训练,找技术的运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主要原因为竞赛因素的融入不仅强化羽毛球技术动作,还提高了实战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需要在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对照班学生的练习侧重于简单的羽毛球技术动作,缺乏实战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是竞赛因素融入到教学中的黄金知识点。这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实现的核心环节。

(三)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的对比

数据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因素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对照班学生通过重复的训练,对技术的成功率有流畅感受的体验。同时,对羽毛球掌控能力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会对羽毛球兴趣有所提升。实验班学生更多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现在比赛中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自己习得的技术,通过思维加工采用合理的战术取得比赛的胜利,是学习兴趣提高的主要原因。

(四)赛事组织及执行力提升的对比

赛事组织及执行能力的提升方面,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方式分别为实践方式和理论方式。在学生繁重的理论课课业压力下,学生易产生习惯性厌学。实验班学生在教学中是实验实践的主体,一切竞赛的组织安排,到裁判工作的实践,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学生有非常大的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的空间。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赛组织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到其他课业科目的竞赛中。在赛事组织及执行力上,实验班学生有明显优势。

四、结论与建议

(1)竞赛因素的结合在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建议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需加强更为系统的训练方式。

(2)竞赛因素的结合在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对羽毛球技术掌握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方面比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对学生在羽毛球各项技术运用,比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大的优势。建议在今后其他选项科目的教学中也可广泛运用。

(3)竞赛因素的结合在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性都有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羽毛球的核心内驱力这一关键点,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在各个选项课中,均可以尝试融入竞赛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核心内驱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竞赛因素的结合在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竞赛组织和执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在羽毛球规则的学习上效果也更加出色。建议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大竞赛因素的融入,并可延伸于其他运动项目中。

[1]李杰凯,运动休闲视角下“运动项目基本规律问题”研究的理论商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01):1-4.

[2]李杰凯,马艳红.关于运动项目“特点”学说的理论商榷——兼论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研究的必要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41-46.

[3]李杰凯,母毅刚,张云鹏,庞珊娜.新旧“赛文化”观念与学校体育现实困境及其解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8(08):88-94.

[4]李杰凯,庞珊娜,刘建.竞技运动项目的自在逻辑与体育精神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12(04):1-6.

Teaching Approaches Explo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Factors——Takingthe Badminton Course as an Example

ZHANG Dichong
(Liaoning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Modern Service,Shenyang110164,China)

In the paper,the author made a study on badminton course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s,experimental comparisons and data analysis in order tofind out the best teachingmethods for students toimprove the teachingeffects.

competition factor;badminton;joviality

G807.4

A

1671-0517(2017)04-0033-04

2017-05-15

张迪冲(1982-),女,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班羽毛球选项
羽毛球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