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调: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当代设计观

2017-07-19袁崇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出版社消费

张 璜,袁崇雯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4)

慢调: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当代设计观

张 璜,袁崇雯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4)

当今消费主义思潮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浮躁与空虚,“慢生活”似乎成了当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设计也应根据时代变化而肩负不同的责任。文章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不安情绪,试图用慢态度找到治愈性的当代设计方式与观念。文章从慢生活所传递出的情感观念出发,找回设计的本体;其次,用慢生活传递出的绿色生活概念找到设计与自然的平衡;最后,立足文化,回归生活,在急躁的消费社会里,用慢态度找回宁静。

消费社会;慢生活;当代设计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空虚的消费社会

人类社会从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消费主义时代跨越到以消费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时代。而在这一时代里,人们不再局限于产品的使用价值,转而追求“时尚价值”以及“符号价值”。消费主义不同于消费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贬义倾向,是以追求体面的消费,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享乐主义为特点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意义上空虚状态的表现。

让·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开篇中便指出:“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①物质社会的极大满足便利了生活,也让人们过度依赖物质消费,生活在一种过度丰富的物性消费幻觉中,这带来的必定是人性的泯灭和物质短暂的生命周期。消费冲动被可怕的占有欲主导,打破了理性之后带来的必然是浪费,必然引起“自然—人—社会”这一生态系统的失衡。其次,消费社会是符号的世界。消费社会中消费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那么物质消费就不仅仅是其自然或物理属性,在消费过程中还具有符号象征的属性。同样,“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②。商品作为符号正在经历一种物的符号转换,从最初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③、物的商品化过程、物的神圣意义向世俗意义的转变、物的“去商品化”过程、物的神圣化过程,直到今天后现代主义的消费社会,商品的消费周期变得有限,社会寿命越来越短,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④消费主义通过主张无节制的物质消费,来满足人们融入社会关系、体现身份地位、追求品味层次的精神感受。同样,在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也表现出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离轨性消费等不良弊端。⑤

由此可见,后现代消费主义作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资源的浪费,是非理性攀比、个人精神缺失导致的片面幸福观,同时也使社会分层、多元文化逐渐消失。

面对种种困境,人们开始进行反思,反思怎样才是最符合人类真实需要的方式,建立与消费社会匹配的价值观念也势在必行。设计作为时代创新性的角色也在这一思考中肩负起其不可缺的重要使命,慢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哲学出现,正是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必然结果。而此处的“慢”绝不是仅针对于“快”而言,指的是适度与平衡。

> 图1 “色部义昭:WALL”个展

> 图2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作品《树的灵感》

> 图3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作品《铝罐城市》

> 图5 孙郡摄影作品

> 图4 2016美国“core77”设计奖包装获奖作品

> 图6 朱赢椿《蜗牛慢吞吞》

二、“慢”设计的态度

慢生活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1986年意大利人卡罗·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倡导的“慢食运动”,是针对当时欧洲社会麦当劳等美式快餐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席卷而出现的,是对外来快餐文化的抵制。由此而发端,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也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对于“慢”的思考,发展成了抵制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场全球性的“慢活”运动。出现了“慢读”“慢行”“慢城”等一系列有关于“慢”的运动。希望人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用放松、平和的状态去感受生活,蕴含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以及充分体验的过程。“慢设计”便是在“慢活”运动精神下促生的一种设计理念。

“慢设计”理念最早由瑞士建筑设计师阿特利·彼特(Atelier Peter Zumthor)提出。慢设计反思的是工业革命以来机器节奏带动下的产品设计取向,丰裕社会带来的对资源的有计划的批量消耗,以及在经济、技术、政治的桎梏中现代设计所引导的不安定的生活方式等。⑥

三、“慢”态度的当代设计观

(一)交流——情感与体验

消费主义文化下,一切事物都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变更着,在如此快速的市场及产品变更当中,当你还沉浸在对当前拥有产品的把玩当中,商家已经设计出了下一个购买的需求。的确,这样的商业手段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的占有欲望。与此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相应变短,这意味着与当前产品或事物未能充分交流,还未建立起用户与产品的情感联系就以另一种新设计动摇了当前建立的情感基础。这不仅会造成产品功能上的浪费,更是情感的缺乏。

让·鲍德里亚在其《物的体系》⑦中引入的模范/系列概念可以用以解释人们频繁更换产品的原因。所谓模范,指的是工业生产时的原型,系列则指与其相关的系列商品。在鲍德里亚看来,此二者关系是在物品的二次度功能上作用的,也就是物品的“个性化”。也就是说,商品的基本功能并未改变,还是曾经的“模范”,而只是做了细微功能的变化而形成的“系列”。因此个性化被作为商家牟利的策略,他们利用这种心理鼓动消费者追求所谓个性化,在“系列”化的产品中不断选择,仍然是一种符号的束缚。由于依附程度太低,标新立异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情感的缺失。

慢设计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十分细腻,它关注使用者的内心需求,注重体验与互动,并对产品产生情感的记忆。阿拉斯泰尔·费奥德吕克(Alastair Fuad-Luke)认为设计之“慢”在于体验:“慢设计是富有灵性、情感的艺术存在,着重在创造力和体验中,而快速的工业设计是一种形式和功能的物质存在。”⑥体验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享受,放慢生活的脚步,学会慢下来,才能进入体验的境地。设计亦是如此,如何做到让使用者能够充分体会设计者的初衷,必须做到的就是倾听内心,让使用过程中慢下来,获得额外的交流,体验情感的存在。色部义昭(Yoshiaki Irobe),日本设计中心色部设计研究室负责人,在日本银座GGG画廊(Ginza Graphic Gallery)的个展“色部义昭:WALL”(图1),通过整理路牌,表达观看展览的人从出发那一刻到最终到达银座GGG画廊的叙事过程,用路牌的故事,将空间与时间完美结合,从而获得除展览现场感受以外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与深度思考。

(二)持续——自然与生态

慢设计除了是对情感的表达,试图用最简单最纯粹的观察、体味与表达事物的方式来感受世界,同时也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是顺应自然的设计方法。过度消费欲望的增加带来了商业社会的繁荣,也引发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从慢生活以及慢设计的观点出发,带给我们以新的设计思考与方式。从自然关系与可持续这个维度出发,设计与自然,必然是当代设计的主流观念。或许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认识到与自然契合的重要性,《老子》中:“‘自然’就是道,就是无为。”《庄子·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王充《论衡》也认为“自然无为”。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在过度铺张的消费主义时代,设计带给人们的自然之风显得尤为重要,慢设计也因此肩负起改善环境与能源问题的责任。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也正是慢设计所倡导的生态理念。设计首先应该是生态的,其次才是美的,并且设计美学总是和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中国的设计里应建立自己的自然设计美学,将中国传统哲学融入到设计之中⑧172。以园林设计为例,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设计思想,其建筑设计尽量顺应自然地势,参差错落,不事雕琢⑧182。这种人与自然亲密融合的状态,对于活在当下浮躁社会的我们是否能重新让自然回到我们面前呢?

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出现了许多对于生态、绿色、持续设计的表达。《树的灵感》作品(图2),是一件太阳能驱动装置。阳光越充足,物品颜色更淡,层次越多。雨水越丰沛,物品颜色更深,层次更浅。通过自然元素与机械装置的结合,带领人们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绿色与未来的关系。《铝罐城市》(图3)是城市废物垃圾重新利用,经过精巧的设计成为美观实用的产品,同样是一次绿色概念的展示,将循环再利用的观念普及给大众。

“慢设计”除了对自然的重视之外,也体现出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是其一直以来的期望。在产品设计中,慢态度带给我们慢产品的理念,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中,应充分考虑产品的环境因素,放慢循环周期,放慢物品的淘汰速度。产品材料的选择,使用环境污染小且耗能最低的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循环再利用;产品的拆卸设计和模块化设计,采用最简洁的结构和外形;少量化设计,结构简单,摒除一切不必要装饰。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长远和持久的发展观。(图4)

除了从具体的设计产品出发,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也渐入“慢”的理智当中。现如今,慢行城市的概念也在我国得到初步发展。在满是压力的消费时代,使人们无暇顾及大自然的闲情雅趣。无论是从人性,还是生态的角度出发,消费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让整个社会充满戾气,城市发展中,在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出行中的汽车尾气排放等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慢行城市理念也应运而生。

(三)关怀——文化与生活

消费社会的过度欲望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文化问题的出现。“慢设计”作为对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在文化生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天消费主义意识渗透的中国社会,设计的文化力量以及对设计主体意识往往遭到曲解,成为纯粹消费符号的象征和经济增长的附庸。而慢设计理念恰好表达的就是从生活的点滴与琐碎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怀,体现文化的力量。

从文化价值出发,“慢设计”让社会、文化、个体三者之间充分交流与平衡发展。慢设计通过对具有传统的、地域性的设计深入探索,来实现文化的价值回归。而这些无关乎商业的设计,它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2013年9月10日,“问道——靳埭强作品展”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展出。展览以“问道”为主题,在活泼自由的空间中解放设计,靳埭强主张设计要慢下来,沉下心来对中国文化做深刻理解与探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设计的理念,而不是照搬西方设计⑨。在当今追求精神消费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的个性化固然重要,然而放之在国际舞台上,设计的文化自觉,设计的本土文化力量将指引着当代设计师不断探索。

中国青年摄影艺术家孙郡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他认为中国大量时尚摄影都是照搬国外模式与风格,是为了商业而进行的商业设计。他将工笔画与摄影结合形成的新的人物摄影风格,在中国文化里找到了极强的认同感。(图5)

设计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快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节奏让你眼花缭乱,舍本逐末。在当下的消费社会里,我们被速度绑架,被符号奴化,慢下来才能找到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处,找到为人而做的设计目的。

朱赢椿在谈到其书《蜗牛慢吞吞》⑩时说:“人的生活状态不是一味地快或者慢,它就是顺其自然的状态,自然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跟随自然走去。”慢,有慢的智慧,朱赢椿做了一本慢悠悠的书,一本毫无商业色彩的书籍,却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最美书”(图6)。用设计让生活慢下来,在慢下来的生活中寻找设计之泉,作者与蜗牛的朝夕相处,不仅让他贴近自然,也给了他许多生命的启迪。

结语

在消费社会带来的空虚生活以及对符号的纯粹追求,慢设计强调“慢”,但也绝非仅是对“快”的反面而言。生活的高品质和高标准成为人们追求的趋势,而在这一驱动下,带来的多是情感的模糊、资源环境的浪费,以及文化内涵的缺失。在消费社会带来的冲动下,理性才是最后的归属。而设计,这个人类第三种智慧的存在,必然要肩负起责任,通过设计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找到当今社会正确的价值方向。那么,随着慢调的生活呼声高涨,在当代设计中把握设计的情感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成为新一代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

1、图1:(2016-09-07)[2017-3-16].http://www.wtoutiao.com/p/3a5jK15.html

2、图2、图3:潘力.设计解读——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3、图4:2016美国“Core77”设计奖包装获奖作品.(2016-06-06)[2017-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6d5240102wjh7.html

4、图5:孙郡设计,(2017-01-01)[2017-3-16]. http://weibo.com/u/124436 6740?topnav=1&wvr=6&topsug=1&is_all=1#_rnd1489659348694

5、图6:作者自摄

注释:

①(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②马克·波斯特 编.让·鲍德里亚文选[M].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1:25,英文版.

③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提,“商品拜物教”其实是异化的一种形式,说的是商品的物的形式掩盖了隐藏在其背后的社会关系。

④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⑤纪秋发.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现象简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⑥史跃军.坏了的钟摆——对慢设计理论尺度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装饰,2010(3):91-92.

⑦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⑧周至禹.设计与自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⑨邹其昌.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2013)[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⑩朱赢椿.蜗牛慢吞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波斯特编. 让·鲍德里亚文选[M].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1:25,英文版.

[3]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纪秋发.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现象简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5]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周至禹.设计与自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7]邹其昌.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2013)[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8]曹琦,李晓斌.设计并不重要:香港创意人的设计反思[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9]朱赢椿.蜗牛慢吞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杜大恺,主编. 清华美术,消费文化的艺术镜像(卷9)[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绍强,沈婷.对话日本设计[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12]方晓风.写在前面[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

[13]史跃军.坏了的钟摆——对慢设计理论尺度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装饰,2010(3):91-92.

[14]赵华.慢慢快活——“快与慢”慢生活与慢设计研讨会[J].装饰,2012(6):16-26.

[15]张军元.751与中国当代设计十年[J].装饰,2016(09).

[16]安从.设计的初衷——黑川雅之与张夫也关于设计的对话[J].美术观察,2015(5).

[17]张黎.消费社会的设计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Slow Tune: Contemporary Design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Society

ZHANG Huang,YUAN chong-we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Nowadays, under the trend of consumerism, people's lives become fickleness and emptiness, and the idea of slow life seems to be a new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the design also has 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ocial unrest, with a slow attitude to find a cure for contemporary design. Finding the essence of design based on the slow life; secondly, finding the balance of design and nature based on the green life concept passing out with slow life; finally, in the impatience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from the culture perspective, return to life, to find calm with slow attitude.

consumer society; slow life; contemporary design

J022

A

1008-2832(2017)06-0026-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出版社消费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我等待……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40年消费流变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新消费ABC
石油工业出版社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