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接处警这道关
2017-07-19朱宗保
文/朱宗保
守好接处警这道关
文/朱宗保
朱宗保,三级警督,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淮舜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安徽省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有写作、足球等。
不管是求助、纠纷还是案件,每一起警情都要经历接处警这第一道关,然后才会有下面的故事。对此感到“焦虑”的民警是值得恭喜的,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无论是厌倦、胆怯、烦躁还是其他,起码已经认清了这项工作是道关,并且是警察必须履行的职责,这总比糊里糊涂、认不上账的人强多了。
关于接处警不当引发的各类事件,后期总结大多围绕在方法、能力、经验、态度和警务技战术等具体方面。但从根本上来说,做好接处警工作,首先要对“规范执法”四个字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前置于方法论的,应当是意识论。也就是说,基层民警在接处警时,有没有牢固树立规范执法的意识,进而在意识主导下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如果缺失了这种意识,那么无论多么完备的法律法规,多么严格的制度规定,多么规范的实战培训,最终都将在执行中走样。
多年来,牢固树立规范执法意识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但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总是难免有偏差。究其原因,少数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主观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小觑。
首先,是思想上的麻木,没有考虑到执法不规范导致的不良后果。《左传》“曹刿论战”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像接处警这种长年累月、不分昼夜响起的战斗鼓声,再加上重复警情、无效警情的影响,便容易导致思想上的麻木,让本该规范的执法语言、行为、程序出现问题。那些“无所谓”“差不多行了”和“不行你试试”的思想状态,外面人视做不专业,内部人评为不负责,引发不良后果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在接处警工作中,时刻绷紧规范执法这根弦不是一句空话,凡事要有预见性,往坏处想,做最好的准备。否则,自己给自己挖了坑,终究还得自己填。
其次,是对社会形势和执法环境的忽视,没有考虑到执法不规范带来的社会影响。作为一项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工作,接处警展现的不仅仅是几位出警民警的综合素质,还代表着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而少数人恰恰缺乏这种“舞台”意识,凭老经验办事,看对象执法,分环境说话,顾头不顾尾地处置……始终没有将规范执法贯穿于整个接处警过程,从而给当事人、旁观者留下随性、莽撞等不良印象。所以说,思想要与时代同步,别以为犄角旮旯没人看得见,也别凭着衣着谈吐随意取人,从头至尾地规范执法,才是正道。
最后,对接处警工作感到“焦虑”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法律法规记不牢,专业知识不过关,警务技战术水平不高,接处警能力不能适应现场形势变化。一旦遇到“疑难杂症”,不知道如何快速稳妥处置,只能站着、愣着、看着。说到底,这种情况还得归咎于缺乏学习意识,尤其是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力度不够。如今,诸如“我违了什么法”“凭什么处罚我”“为什么要跟你们走”“不许碰我”等情况,都是在接处警现场经常出现的。当民警根据现场情况发出指令,就必须规范地向对方阐明法律规定和具体条款,待观察对方表现后,再做下一步打算。不想说、随便说或者说不出,那不仅会尴尬,还会给人一种错觉:自己都不懂法还来执法。所以,接处警不是民警去了就完事,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守好接处警这道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民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负重托,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