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7-07-18年允许
年允许
摘 要:教师一言堂的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单向的问答形式,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回答问题,课堂互动呈现单一化。生活化教学的引入,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经验,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度,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82-01
0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都是学习的素材。我们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了解化学奥秘。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把化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化学教学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改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帮助。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作以下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
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方讲“二氧化碳”一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夏季,人们总爱喝汽水,打开瓶盖便看到气泡沸腾,喝进肚里不久便有气体涌出,顿有清凉之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情景设置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迫切的想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有清凉之感?”有这样好奇心的驱使,就能很好的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的性质。课程内容完成后,再阐述问题的原因:人们在制汽水时常用小苏打和柠檬酸配制,当把小苏打和柠檬酸混溶于水中后,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瓶子已塞紧,二氧化碳迫使呆在水中。当瓶塞打开后,外面压力小了,二氧化碳气体便从水中逸出,可以见到气泡翻腾。人们喝进汽水后,胃中温度高,胃又来不及吸收二氧化碳,于是便从口中排出,这样带走热量,使人觉得清凉。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能迅速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既学习了化学知识,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二、把抽象的、难懂的化学问题生活化
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学生以记忆化学公式和刻板的练习来掌握高中化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枯燥无味,许多学生也因此对高中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采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使抽象的、难懂的化学原理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笔者讲到“勒夏特列”原理时,学生对“减弱这种改变”很难理解,甚是头疼。但通过打比方:化学平衡的移动,就类似安装在汽车上的“减震”,“减震”的作用仅仅是减弱振动,而不是抵消或消除振动。安装了“减震”的汽车,行驶起来依然会振动,但振动比没有安装“减震”的汽车那么大了。这就与原理中的“减弱这种改变”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也就很好理解了。讲到“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时,在学生弄清了金属腐蚀是金属失电子的本质后,金属的防护的讲解可这样打比方:“如何让学生不上网?”学生异口同声:“不到网吧去”“但是可从家里上网”我补充道。“不到有上网条件的场所去”。“对!不让金属腐蚀,就让金属不到失电子的场所去”,进一步追问:“让被保护的金属到什么地方去?”学生自然想到:到得电子的场所去,即让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通过老师恰当的追问和比方,使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就掌握了金属防护的知识。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后,学生知道了:豆浆加了酱油,为什么会凝成白花花的固体。学习了“酯化反应”,学生了解了炒菜时,加酒和醋产生香味的原因。学习了盐的水解,就知道再也不能用铝制品盛装含盐食品了。为了预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笔者给學生的作业是“你家厨房的有毒食品”。化学要教的轻松,学得主动,就必须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把“化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化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进而更加热爱化学。
总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生活问题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化学问题移进课堂,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步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看待和探索周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