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2017-07-18白学虎
白学虎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其核心理念主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高中化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这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立足学生学情,提出几点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探究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74-01
0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旨在打破满堂灌、一刀切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当中。
一、创建和谐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构建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另外,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必须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中经历挫折的磨砺,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让他们充分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实验“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的转化”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转化所需要的条件。课前准备0.1mol/LFeCl3溶液和0.1mol/LFeSO4溶液以及新制氨水、铁粉、KSCN溶液等试剂。并且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
1.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大胆假设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的转化条件
2.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且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现象
以Fe2+→Fe3+为例:
诱导过程:
教师:Fe2+被氧化成Fe3+,需要氧化剂,上述试剂中,哪一个符合?
学生:新制氨水和稀硝酸
教师:实验过程如何设计?
实验设计:将新制氨水滴入盛有1mL0.1mol/LFeSO4溶液的试管中并振荡,随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他那就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加入氨水之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加入KSCN溶液之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反应方程式:2Fe2++Cl2 ==== 2Fe3++2Cl- Fe3++3SCN-====Fe(SCN)3
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学生能够清晰观察,顺利掌握氧化还原相关知识。
学生之间思维有差异性,其他学生还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向盛有1ml0.1mol/L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ml氨水。随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
不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血红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红色消失。
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现象?
2.大胆猜想,并且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从单调的分析方程式中解救出来。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带着乐趣进入其中,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师生互动,延续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要求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课下认真备课。第一,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演示实验,深度剖析实验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二,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精心准备实验试剂和实验工具。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硫通入溴水”的实验。教师利用实验试剂和实验工具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推测发生现象的可能性。
诱导过程:
教师:发生了什么反应
学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如何验证生成的产物?
设计方案:
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验证:取两份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一份滴入BaCl2,喜爱那个另外一份溶液滴入AgNO3和稀HNO3(为保证实验严谨,除去其中的SO2-4)接着跟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怎么验证存在SO2-4和Br-引导学生写出方程式:(1)SO2+H2O == H2SO3.(2)Br2+H2SO3+H2O == H2SO4+2HBr2 .最后让学生自选试剂,探究SO2是否跟其他氧化剂反应,并且设计实验证明猜想。经过实验探究,学生最终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可以与氨水、碘水、高锰酸钾等溶液发生反应,有较强的还原性。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可行方案,并且设计实验论证猜想,最终得出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这种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探究,规避了机械接受结论的枯燥性。整个过程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總之,化学是建立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观看实验现象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住,这也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性学习与知识创造过程[J]. 王冰,尹涛,吕廷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银镜反应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夏宏宇,祝贻林. 化学教学. 20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