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业设计教育之再设计Redesigning the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2017-07-18郑建启ZHENGJianqi黄雪飞HUANGXuefei汤军TANGJun李翔LIXiang

设计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汉理工大学基础工业

郑建启 ZHENG Jianqi 黄雪飞 HUANG Xuefei 汤军 TANG Jun 李翔 LI Xiang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设计特稿(Design Feature )

论工业设计教育之再设计
Redesigning the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郑建启 ZHENG Jianqi 黄雪飞 HUANG Xuefei 汤军 TANG Jun 李翔 LI Xiang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设计思维与综合造型基础”是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教学团队的教育部精品课程,对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高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第 3 届全国高等教育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于 2017 年 1 月举行,以此为契机,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情况,再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设计。以设计综合基础、设计方法以及支撑课程,探讨工业设计教学的科学规律以及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综合造型基础;工业设计;教育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第3届全国高等教育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于2017年1月举行,全国范围内设计院校教育工作者都参与进来,针对“设计思维与综合造型基础”这一工业设计核心基础课程,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工业设计学科的老中青教师齐聚一堂,学习研讨,展示出了对专业的热忱和信念。

“设计思维与综合造型基础”是教育部精品课程,也是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多年来对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坚持。该课程对我国工业设计教学与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邱松教授、蒋红斌副教授、唐林涛副教授与刘新副教授,是这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均师从于柳冠中教授。可以说,这门“设计思维与综合造型基础”课程,反映了这支由老中青几代人构成的集体智慧与对专业建设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

柳冠中教授早年在德国访学,跟随著名工业设计教育家克劳斯·雷曼(Klaus Lehmann)教授学习。回国后,投身于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工作,将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提出了“事理学”设计方法论,并培养了一大批工业设计教师和设计师。

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科与清华大学工业设计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原因之一就在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的老中青教师,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柳冠中教授的教育和指导。而“设计思维与综合造型基础”一般也是每位受教者的必修之课,这门课程是工业设计基础学习中的基础,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构建自身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基石。

无论是建筑、汽车这种物质实体,还是服务、策略这种非物质领域,都能体现设计的做计划、创意解难以及组织结构、内容与形式等特征。无论媒介和信息怎样发生变化,这种创意的过程,都能体现在“想”、“看”和“做”等几类行为上,以此来激发设计师设计的创造性[1]。

以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团队近年来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为例,我们具体来探讨工业设计教育之再设计的可能性。

二、“设计思维、基础与方法”课程群建设

1.“综合设计基础”课程

根据工业设计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设计思考与实践的规律,围绕工业设计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基础与方法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设计并建设了“1+1+3”的课程群(见图1)。

图 1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级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安排①

“1+1+3”中的第1个“1”,是初期阶段设置的“综合设计基础”。该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工业设计观念的初步形成。它从认识论的层面,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不同于纯粹的构成训练或形态练习,它围绕工业设计活动而展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课程主要针对形态、形式、空间、结构、机构、机理等要素进行学习、模仿和创新训练,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将功能性与目的性,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2]。由此所创造出的形态、外观或视觉符号,将是带有功能性的。这种训练,也将引导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训练中,带着目的性与合理性去创造新的造型、新的结构和新的形式。

在大学新生对于工业设计是什么都不是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并不适合让其马上完成一些真实的设计课题。因此,“综合设计基础”在教学中的基础性意义就体现出来了。课题经过转换和适当的抽象,便具有更佳的训练效果。学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见图2、图3、图4),探索形态、空间、尺度、机能、机构、结构、语意等要素的特点,在约束条件下尝试新的形态,体会形态背后的意义和造物活动中的逻辑[3]。

图 2 学生岑敏作业②

图 3 学生普曦乐作业②

图 4 学生孙哲作业②

2.“设计方法学”课程

“1+1+3”中的第2个“1”,是中期设置的“设计方法学”。该课程同样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阶段的重点,课程从方法论的层面解析工业设计的活动规律。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认识整个设计学科的学科结构,了解学科渊源。

该课程置于“综合设计基础”之后,培养学生能从认识论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进行系统学习,能够更真切地对工业设计活动的内涵、设计师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形成系统认知,并初步具备自我学习的适应能力。

“设计方法学”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基于系统论的解析,梳理设计创新这种活动的过程与基本逻辑。

(1)设计活动的前期,主要是对问题的研究和剖解,是确立系统目标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发现和挖掘出问题是什么(事与物),关系到哪些人与人群(人与情),以及何种情境下会出现该类问题(情与境)。

(2)设计活动的中期,焦点在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之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规律并以一定的课题加以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提出新颖的不同于传统的概念和解决方案。

(3)设计活动的后期,主要围绕概念的产品化而展开,是与可行性设计、结构设计、工程设计等活动相关的深化设计阶段。该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使概念得以实施,并通过商业运营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带来价值,也让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

一言以蔽之,设计带来的价值应该是多方共赢的,而设计方法同样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学课程的目的,在于研习有关设计研究、思维与方法的科学规律,将设计活动的基本逻辑,从认识论上升到方法论。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设计任务,选择合适的设计组织形式与方法。

3.“设计材料工艺学”、“产品结构设计”、“模型制作”课程组

“1+1+3”中的“3”,是“设计材料工艺学”、“产品结构设计”、“模型制作”课程组。这3门课程是围绕“设计方法学”而设置的重要支撑课程。在前期“综合设计基础”学习阶段,已将材料工艺、产品结构,以及产品的造型、色彩与质感等因素,作为造型过程中的限定条件加以考虑,只是涉及的知识面与选择面相对较小。因此,这3门课程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经验的积累方面进行强化,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工业设计实际产品创新能力。

(1)“设计材料工艺学”是基于工业设计学科而设定的课程,不同于材料、工程、机械等其他学科中的材料工艺学课程。工业设计学科所需了解和掌握的材料工艺知识,要为工业设计活动服务。

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如金属、竹木、玻璃、陶瓷、塑料、橡胶等常用产品材料的性质,以及切割、连接、成型、表面处理等工艺技术。

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具备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意识,并具有对其进行整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基于需求研究而进行的一些材料的跨界应用,如混凝土在灯具和家居用品中的创新应用;橡胶塑料类废弃材料在建筑建造领域的应用;碳纤维材料在运动器材和交通工具领域的应用等。这些都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价值和发展机会。

(2)“产品结构设计”主要是解决产品内在结构问题的课程,产品结构设计能力也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外在的形态与结构息息相关,优秀的结构设计完全可以呈现出来,传达出产品真实可靠的功能价值。即便是隐藏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形体的包覆,创新的包覆形态也需要反映出一定的内部形态和运转方式。

(3)“模型制作”课程是为设计方案的深化与优化服务的,模型制作也是为了产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载体,方便设计评价和验证。该课程重视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还是一个分析和推敲的训练。

制作时,学生需要思考产品的尺寸、比例、材料、工艺、成型方式、装配方式等。完成后,学生还需要分析和验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后续优化和改善设计方案的必要途径。

现在有一些学生的工业设计毕业设计,将模型制作完全委托给手板公司完成。这对学生而言,无论是从其个人知识与经验积累方面,还是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方面,都是有着很多遗憾的。

三、工业设计本科“课程组计划”教学改革试点

在工业设计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武汉理工大学产品设计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尝试和探索,曾在2011级学生中试点实施了4年的“课程组计划”。

在其中7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围绕1个指定课题完成设计实践。7个课题根据不同学期阶段进行差异化设置,循序渐进。从灯具到家具,从家电到交通工具,从实体设计到信息交互设计,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别的设计课题。各个课题的课程设置、知识安排、师资配备以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也均围绕这7个课题进行组织和开展。

在每个学期,学生从设计基础到设计思维,从设计调查与研究分析,从设计草案的产生到模型推敲,让每个设计课题都变得完整。经过不断的强化和积累,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引导下的认识观和方法体系。在课程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强化基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不断熟悉基于设计研究的工业设计开发流程,逐步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以及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设计实例

《旋转泡面盒》(见图5)、《便携式茶杯》(见图6)和《享受变化(Enjoy Change)》(见图7),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分别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所获奖的作品。

《旋转泡面盒》源于旅行途中传统泡面盒所占空间带来的不便,促使设计者创造了既能缩小面盒体积又不影响泡面使用的新形式。《便携式茶杯》则源于围绕中国饮茶文化而展开的设计研究,在当代快捷的生活节奏中寻求对传统饮茶方式的传承,这个便携式茶杯便是满足这一需求的载体。《享受变化(Enjoy Change)》是面向年轻夫妇群体的可变形婴儿推车,设计的基本目的是改善推车出行时年轻父母的体验,通过将推车转变为骑行方式,使中远距离出行成为一个轻松的过程。

图 5 德国 IF 设计奖获奖作品《旋转泡面盒》( 2015)③

图 6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获奖作品《便携式茶杯》(2016)④

图 7 德国 IF 设计奖获奖作品《享受变化(ENJOY CHANGE)》(2017)⑤

工业设计师的一个核心能力,就体现在如何使用合适的结构、机构、形态,将抽象的概念,以实体和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此同时,设计师还要为形态赋予与功能和使用方式相一致的产品语意,让产品能够易于被用户所理解,使用户操作便携而乐于使用。

可以说,以上几件学生的参赛获奖作品,均直接或间接得益于“综合设计基础”课程训练以及设计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从折叠方式的选择上来看,泡面盒和茶杯两件作品存在相通之处,就在于这两个案例均在尝试解决“折叠—展开”的状态变化。同样是折叠方式,可变形婴儿推车的设计会更复杂,原因在于推车系统牵扯到的因素更多也更复杂。它既需要同时从结构、机构、力学等方面综合出发,解决产品不同状态间的切换;还需要考虑切换过程中人的特性,让用户能安全方便地使用产品。

综上所述,“综合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围绕形态、语义、机能、原理、空间等主题展开训练课题,以材料、工艺、功能等条件加以约束。该课程科学地表达了工业设计是在一定限定条件下所进行的有目的创新这一内涵。这种综合的素养,需要学生从入学伊始就开始系统训练,让他们逐步培养理解并综合使用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工业设计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积极寻求改变。

因此,无论是美术生还是工科生学习工业设计,都需要学习工业设计基本要素,把握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中寻找突破,形成新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学生单方面被动的学习和接受,一定是学生去主动地吸收,致力对知识和方法加以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渐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在“做”中学习知识,在“练”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形成兼具研究分析、创新、创造和实施、实践的综合能力。

注释

① 图1来源:作者自制.

② 图2、图3、图4来源:汤军教授指导学生岑敏、普曦乐、孙哲创作.

③ 图5来源:2015年德国IF设计奖获奖作品《旋转泡面盒》作者江坤。参见:李佳.武汉理工大硕士生做旋转泡面盒,获得设计界奥斯卡大奖[EB/OL].(2016-06-30)[2017-05-13].http://hb.ifeng.com/news/ cjgc/detail_2015_06/11/3994639_0.shtml.

④ 图6来源:2016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获奖作品《便携 式 茶 杯 》 作 者 徐 文 鑫 、 李 超 阳 、 王 东 苑 、 于 淼 、宋周全、欧阳雪欣。参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我院两个研究生团队同时获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EB/OL].(2016-06-30)[2017-05-13].http://a-d.whut.edu.cn/xyxw/201606/ t20160630_235006.shtml.

⑤ 图7来源:2017年德国IF设计奖获奖作品《享受变化(ENJOY CHANGE)》作者孙晋、吕米雪、郎玉帅、宋周全。参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我院学子喜获国际工业设计大奖:德国IF奖[EB/OL].(2017-03-28)[2017-05-13].http://a-d.whut.edu.cn/xyxw/201703/t20170328_260667.shtml.

[1] 大卫•A•劳尔,史蒂芬•潘塔克.设计基础[M].8版.范雨萌,王柳润,黄聪,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3-6.

[2] 柳冠中.综合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

[3] 克劳斯•雷曼.设计教育,教育设计[M].赵璐,杜海滨,译.柳冠中,审校.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41-49.

(责任编辑 孙玉萍)

“Design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Modeling Foundation” is a top-quality course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 built by the teaching tea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eaded by Professor Liu Guanzhong.The cours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foundational teaching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and had good demonstration effects fo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3rd National Forum on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Design Found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held in January 2017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further study the educational design of industrial design major.The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eaching reforms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industrial design major also contributes to this research.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foundation, design methods and support courses, the research has probed deeply into the scientif i c laws of teaching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reform on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modeling design foundation;industrial design;educational design;curriculum reform

J0-05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7.03.001(0001-06)

2017-06-02

郑建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雪飞,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汤军,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李翔,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武汉理工大学基础工业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征稿启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几何形态和视觉感知的探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