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节语文课所产生的几点思考
2017-07-18冀云峰
冀云峰
(秭归县茅坪镇逸夫小学 湖北 秭归 443631)
【摘要】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评价一节课不仅要看目标是否落实,还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是否紧紧围绕、落实教学目标;更要看老师是否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此外,一节课中,教师还应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分析 思考 评价
近日,和组内的老师一起听了一节新进教师的语文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遂记载如下。
一、具体教学环节
这节课是刚毕业的袁老师在一年级上的一节新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版。课题为《ie üe er》。
这节课分为以下环节:①复习导入;首先复习了单韵母,再复习已学的由单韵母两两组合形成的复韵母。其中强调了ui、iu的区别。②分别认读ie、üe 、er。三处学习都采取了认识、读、读四声、与生母组合成音节的形式。③练习:比较读:ie—ei,iu—ui,üe—ie,er—ei;连线:把拼音和图片连起来。④书写: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⑤观察书中插图,看你能发现什么。⑥复习检查。
二、赞赏部分
听完这节课,笔者对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赞赏:
(一)关注细节
低学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在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正处于长成阶段,对很多知识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通过反复的学习、练习、复习来达成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对细节有一定的关注。例如对“ui-iu”的区别,教师在复习导入部分进行了强调,在新课后的练习中,再次强调。在这两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大部分学生在两次活动中都很积极。少数学生在第一次活动中,表现得略显拘谨。但在第二次活动中,也能够积极、大声、正确地回答。这正是源于教师注意到细节,关注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体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在进行连线练习时,教师先指明了题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去做。再让学生去进行练习。这也是对细节的关注。
(二)注重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音节的四声问题。那应该怎样标记
声调呢?教师让学生复习了《声调标记儿歌》,让学生根据儿歌中的方法去标记声调。这正是一种对方法的传授。
在三个复韵母(ie、üe 、er)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ie”的教学。通过多图片认知、四声练习、多种形式的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了“ie”。对后面两个复韵母的学习,采取的仍是这几种方法。学生上手快,用时短,高效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三、四点建议
(一)教师要注重课堂有趣性
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课堂,首先应关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低学段的学生,受限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的关注度普遍不高。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有意思,从而愿意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在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的兴趣能保持下去。
本节课中,教师也尝试采取了一些活动,但略显不足。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略显乏味,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老师进行各项活动。
建议:把一节40分鐘的课,根据课堂内容,分成4—5个小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导入、新授、练习、评价。让孩子带着兴趣开始,保持兴趣学习,怀着梦想练习,最后拥有一次成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以最佳状态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成功。
(二)教师要大胆放手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活动。
在这节课中,教师对学生放手略显不足。特别是在对四声的指导上,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了《声调的标记儿歌》,然后却不敢放手,而是出示了课件,让孩子们照着课件上出示的内容去读“ie”的四声。
试想,如果教师在此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到的标记方法,自己独立去标记声掉,再说说标记的理由。相信孩子们能成功地完成这一环节所需达到的目标,从而提升其成功的喜悦。
建议: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学生会的让学生说,学生不会的,注重引导点拨”。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其学习成果,让其收获成功。
(三)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学习完新课后,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看学生能发现什么。此环节,笔者认为设计的不合适。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一年级的学生,受限于所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多偏重于“听、说、读”的训练。本篇课文插图有“椰子树、月亮”等内容。这些都是孩子们已经熟知的东西,能够叫出它们的名字。而且,这些物品的名字中含有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三个音节。如果把观察插图这一环节放到课堂导入后,新课学习前,既能让孩子有兴趣地去说,又能很快的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建议:教师要深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改编,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
(四)教师要联系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要有一种大语文思维,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语文。
对于一年级的拼音学习,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注重拼读。让学生把韵母和声母组合,组成音节。再说说生活中听到的这些音。这一环节做得好,课堂会很精彩;做的不好,可能会导致冷场,甚至有种种尴尬的事情出现。该如何开展呢?
建议: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可以说说熟悉的称谓,附近的小地名,老师、同学的姓名,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既能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又有益于培养孩子们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