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2017-07-18曹学超宫晶晶韩洪文
曹学超+宫晶晶+韩洪文
(烟台南山学院 山东 烟台 265706)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宏观经济调控不可或缺,央行为抑制经济过热,在较长时间内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等;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迫使各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改善信贷结构,谋求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紧缩性货币政策 影响 对策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理论概述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热,致使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降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提高利息率,为社会经济发展降温,以达到稳定物价、实现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有利影响
(1)从紧货币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不可分割,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减少,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迫使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改善信贷结构,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积极开拓中间业务,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2)从紧货币政策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回笼资金使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减少,加强对客户和企业的资信状况的严格评估,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违约风险降低;大量资金回笼使银行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投资,分散非系统风险,已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1)对商业银行以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从 2004 年上半年我国真实利率进入“负利率时代”后,2004年10月29日加息前, 一年期贷款利率只有5.31%,现在已提高到7.47%。存贷差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要盈利模式。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而言,意味着信贷类资产业务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将成为重点调控的对象, 其赖以生存的传信贷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势必将受到严重挤压。央行非同步调利率的措施将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 信贷规模的收缩、长速度的减缓, 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收益增长受到影响
(2)对商业银行部分信贷资产的质量存在挤出效应。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一些传统的以银行贷款为生命线的行业及客户,典型的如房地产项目贷款、个人商住房按揭贷款以及“两高一剩”特殊行业或特殊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行业的分化与整合将日益加剧,经济高速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可能逐步显现。信贷紧缩与受阻的经济正显现出互相钳制的状态—贷款增幅的大幅回落,使得部分可能正常运行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偿债能力下降,企业的经营的风险最终将转换为银行信贷风险,使得原本属于正常状态的贷款劣化为不良贷款。
(3)从紧货币政策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汇率风险.今年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4.5%的历史新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将会使商业银行更多的资金被冻结到央行。如果央行继续加息,商业银行负债必然增加,成本必然提高。
三、商業银行应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对策
(一)强化服务载体的选择,以质论优、优中选强,把握自我风险与收益的理性平衡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普遍奉行“大户”战略。“大户”战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但在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由于受到资本监管的约束、信贷规模的控制,特别是区域优良信贷载体稀缺的影响,银行与大客户对等的谈判地位将有可能进一步丧失。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摈弃以往贪大、图多的心理,以质论优、优中选强,加大客户结构调整,注重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平衡,通过相应的定价手段转移和控制风险,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平衡点,避免“垒大户”和畸形的“资金洼地”情况的发生,将有限的信贷规模释放到只要能在覆盖风险的同时给银行创造较大的经济增加值的各类符合国家产行业政策的优良、高端客户的信用需求上。对公司贷款方面,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积极介入产行业中的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小企业;个人贷款方面,确保优质大型楼盘的按揭贷款。
(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充足的流动性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对流动性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要充分掌握本省的财务状况,通过各种财务分析工具对资产负债的流动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密切关注市场的资金的供求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将流动性风险最小化。
(三)经营模式、业务结构多元化
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应是在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和业务整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之下,分布推进非银行业务的发展,逐步充实商行业务体系多元服务能力。商行应根据综合经营相关业务与商行职能的相关性以及商业银行对于相关风险控的特征,对非银行业务实施分类开放。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管,继续坚持严格的机构准入规则,建立公幵透明的新兴业务核准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强化对高杠杆率和高资本消耗类业务的控制,严格控制新兴业务的风险暴露。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现代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和业务创新必须依赖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发展与相互协调,依赖于金融市场的成熟与稳定。因此,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与业务创新的主要方向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惟有积极介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发展,才能为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和业务创新拓展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机遇。大力开展无风险低风险类中间业务,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代理收付、委托、保管、咨询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如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保管类中间业务,基金类中间业务。
参考文献:
[1]高存泉.论紧缩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11).
[2]沈希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4,(05).
[3]张宇辰.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