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2017-07-18宋来臻冷翠玲��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网络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宋来臻++冷翠玲��

摘要: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界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切入点,论述了增强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及其必要性,并针对如何增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对增强中国未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起到投砾引砖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31-02

在“黑天鹅”效应频现的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全球格局的变化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从社会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为让更多群众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需要培养一支优秀的网络人才队伍,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接班人和主力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咽喉要地,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一项战略工程、强基工程、铸魂工程,不断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念好建设网络强国的人才经。学术界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上理解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开展网络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上解释为,高校教育者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使用各种网络载体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沟通的教育实践活动,文章中我们所指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广义上的理解。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可行性、针对性与结果的明显性,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通过互联网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解决自身现实问题,表达思想感情倾向形成的影响力、吸引力等良好的结果。[1]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政治意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一些价值观问题应运而生,增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代高校教育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者必须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是应对“网络挑战”的新要求,也是抓住“网络机遇”的必然需要。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高达731亿,网民规模相当于欧洲人口总数,互联网普及率达532%,新增网民4299万,增长率为6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2016年网民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577%增长至675%。[1]报告显示,18-24岁的年轻群体比重有所增加,年轻群体网上支付、线下支付结算率逐年攀升。报告显示,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网民规模庞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趋向多样化、复杂化。例如,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危害着大学生网民的身心健康,网络失信行为助长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道德滑坡现象,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一些西方国家将互联网视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2]。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摇摆不定,莫衷一是,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高校教育者通过借助网络世界丰富的教育内容,运用灵活、便捷的教育形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现实世界高校教育者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被视为解决高校现实问题的一种新需要,是抓住“网络机遇”的必然要求。

二、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做好“宣传”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要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教育者要有团队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网络宣传的作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主要包括:一是网络宣传方法要科学化,增强针对性;二是要优化教育平台;三是要有问题意识。一是网络宣传要科学化,增强针对性。高校教育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依据现实需要,创新宣传手段,实现传统宣传教育方法与现代多媒体宣传教育法的有机结合。例如,高校教育者借助校园网站、网上论坛、网上博客、微信群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活动,把校园网站和交友平台作为宣传主流思想观念的网络渠道。二是结合宣传网站的三个特点,优化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参与度。首先,校园网站的版主必须是辅导员或者“又红又专”的学生干部,即主动权掌握在学生工作队伍手中;其次,网络顾问组应该是由具备一定学生工作水平或者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校园工作者组成,即舆论权掌握在学生工作队伍手中;最后,宣传网站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全体在校大学生,网站交流权属于学生群体,大学生网民可以自由探讨生活热点与难点,大学生通过营造平等信任的网络交际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宣传网站的作用,即控制权掌握在学生工作队伍手中。三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高校教育者必须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强烈的问题意识固然有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重视提出“高水准”问题同样很重要,试想,假如提出的问题是伪命题,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则毫无价值可言。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三支队伍有序开展工作,即学校党政机关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高校要特别重视优化这三支队伍的选拔、培育和管理机制,一是要保证高校“三支队伍”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保证教育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者所开展的工作才具有“正向性”。二是高校教育者要具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意识。教育者品德高尚才能确保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网民讲“网德”、讲“微德”。三是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的、高超的管理技能。例如,辅导员根据实际需要创新、实施管理机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三网一平台”的作用,所谓“三网”即党团网站、交流网站、博客网站,“一平台”即大学生交友平台,网络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既提升点击率,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网民的参与度、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的高校教育者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善于总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踵事增华。创新教育方法并不是抛弃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形式和手段: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经过思考,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例如,高校教育者通过丰富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迎合”大学生的网络爱好,各抒己见,提高互动性,弘扬了校园正能量,这些方法值得借鉴,这些努力值得表扬,这些成果值得肯定。二是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教育者还要善于独立思考,独具“匠”心,独当一面。高校教育者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2],高校教育者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三是高校教育者解放思想,立足实践,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创新网络教育方法。例如,学校网络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中的“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舆论领袖”,由于“大多数网民会尽力避免因为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引发孤立,所以当他感觉自己的意见趋于少数时,则倾向于不表达出来,而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就会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3]。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自身优势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缓解紧张的网络氛围,井然有序地解决网络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四)改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增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改善、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是教育者要努力改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要素。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鉴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与开放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比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范畴要宽泛,教育环境就是能够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切因素和氛围,包括宏观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微观环境(网络道德环境、校园文化因素等)。教育者通过优化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为学校师生提供德育、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校园网。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好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提供技术支持,教育者要努力建设好校园特色网站,杜绝校园网站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分拣良莠不齐的校园文化,将党团网站建设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地、大本营,将校园网站建设成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成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前沿阵地。二是教育者要有法制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作用。例如,2000年9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自颁布之日至今仍然维护着网民的合法权利,保护着电信网络信息的安全,为适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该条例于2014年8月15日和2016年2月6日多次修订。同时,为适应互联网发展,国家重视健全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互联网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有助于增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7-65.

[2] .网络外交崭露头角(网络改变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7-23.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5.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5]魏超.大众传播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14.

责任编辑:于 蕾

猜你喜欢

网络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