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错误》语言特色
2017-07-18王文玥
王文玥
摘 要:《错误》这首诗是台湾作家郑愁予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主要写了男女久别的愁苦,男子骑着马周游四方,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在家等待,但其實都是个错误。从写作手法和方式来说,古典意象和意境的化用,细密的铺垫以及叙事画面和象征性合用使诗的画面感更加丰富。不但可以看做是爱情诗,还可以被看做是乡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整首诗都有一种“被压着的女性声音”写作对象虽然是女性,叙事的视角却依然还是男性。《错误》中对女性形象的审美转化是值得反思的意识形态基础。
关键词:《错误》 郑愁予 叙事象征 心理描写 女子形象 文本细读
《错误》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去周游江南,女子在家独守空闺。漫长的等待着,盼望丈夫归家。她的心就像一座寂寞的城,没有东风和柳絮为她传递消息。只有时刻留意着路上的脚步声,甚至都没有心思拉开帘子,看看外面的景色。运用许多古典意象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小城、春帷、窗扉、向晚、马蹄等,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一、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在本诗的末尾,“我不是个归人,是个过客”点题,神户主体,画龙点睛。原来这一切都是个“错误”,在诗的最开始提出“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而结尾却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就是运用“反衬”的手法。其实作者整首诗,从一开始就在为“错误”布局。
二、叙事象征,浑然天成
《错误》最大的特点就是叙事性,和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第一节可以称作是第一个叙事的语境,那么季节、容颜、莲花就只用来共同塑造出来这种象征意味的。作者在以第一人称“我”来描写,并且在第二句中,“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是在接着某个人,读者多数情况下回认为是“女性”。其中“等”和“季节”“容颜”是告诉读者叙事内容和时间的限度,而后半句则是对“容颜如花”的升华。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利用叙事性和画面象征化的运用。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被作者想象后写出来就会很有画面感: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她等了很多年,一个又一个季节,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她也开始还饱含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却终于还是没有回来,失落感迎面而来,还有无尽的空虚寂寞。作者通过特有的表达技巧。使简单的借代有了丰富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有了灵魂。
三、心理描写,细腻温暖
第一节“莲花的开落”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女子的期盼和失落。第二节的“跫音不响”就感觉到这个女子期盼,已经发展到去听脚步声,也就是已经刻画到她的五官她的耳朵,这种“晴天”让期盼和失落更加具体。第三节的“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则慢慢的进入她的内心,这似乎是一种“错误”,就更加坐实了期盼和失落的源头,只是恩人而已。我更倾向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作为一名游子的“我”对一个不认识的闺中女子寂寥守候的体恤,但是其实是源于他对在家中守候的爱人的那种深深思念的理解和愧疚。
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本诗用的最多的就是转折和比喻的手法。第二节和第一节是不一样的,首先他是一个视角的转换,从男性视角转化到想象中的女性视角,第一节说的是周游江南的游子,第二节则是等待心上人的深闺女子。但是第三节又转到男性的视角来描写,使形象更加具体化。本诗还运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感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不禁联想到石板路都快长上青苔,在夕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冷冷清清。更深层次的刻画了思念和愁绪。
五、女性形象,审美转化
从审美角度来看,会发现诗中的守候着是一个没有办法诉说自己愁苦的女性,我们姑且称她为“失声”的女性,或者是“被压制的女性声音”,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三节是写的游子的见闻以及一些感受,而第二节却主要是在描写等待的痛苦。虽然女子是主角可是视角依然是男性。或者说这是男子想象的。因为男子是从江南走过,他能看到的应该是姹紫嫣红,又是为什么会见到紧闭窗扉,将愁思写满连昂的深闺女子呢?所以第二节虽然是在写女子,但这确是一种男性的想象。所说的“被压抑的女性声音”不是说诗中的女子,而是为这种形象的女子所发声。因此这是一种想象产物。
虽然女性的守候被写出来,让人觉得很痛苦,心中的痛被触及。但又会因为男性的这种想象给减弱。因为愁苦能被心爱的人知道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苦了。这就是文学审美叙述所小贱,最后他定的对象也就是诗中的这个女性,她的痛苦经验被转换成了文学形式审美创造。用一个男性叙述着的口吻来想象女子在深闺中期待心爱的人这种痛苦会被减弱,其实也是一种体恤,男子体恤女子,通过对痛苦的体恤来消除男性的愧疚感,最后甚至会削弱它的批评含义。女子被定位的角色是守候者,这种觉得是因为对传统性别的分工。这自然也是因为那个时代对传统性别的分工的认同。男生就应该骑马游天下,享受江南美景,享受外面世界的广阔;但是女性就是传统的守候者,只能守着小小的家庭,当一个家庭主妇,恪尽职守,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只能在空闲时间悄悄的思念下丈夫。传统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一直都是敬酒不衰的话题,可能她们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不同的分工。文学叙事也是反思方式之一,我们需要将文学叙事的对象进行审美转化。
参考文献
[1]陈培浩《文本细读和文化批判的缝隙》.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