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研究
2017-07-18温霜威栗晓燕
温霜威,栗晓燕
●学校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研究
温霜威,栗晓燕
以A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调查为研究资料,分析其人才培养模式,并就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素质教学改革进程。
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学科,通过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相互关系,明确不同形态之间的发展规律,促进专业实践化发展。在专业教育中,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一支面向于体育健康、体育竞技、运动康复实践型人才队伍,为完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辅助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该专业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发展体系,且未来应用前景较为广泛。然而目前,由于就业压力的限制,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存在脱节现象,正确认识专业培养、社会需求,已成为当下实践教学的关键要务,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益,值得深入研究。
1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办学现状
目前,由于社会需求的变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全面适应于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定位不清、课程体系混乱、教学方法单一、就业率较低等方面,致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下降,并不利于专业教学的持续发展。结合专业教育实践经验,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尚未明确,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技术性团队,不足以满足教学、科研、健康管理、康复指导、营养治疗等领域工作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对专业教育具备积极影响,也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1]。表1为不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表1 不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2 A 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调查分析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A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以18-50年龄段的往届毕业学生为样本对象,并选取20名有关教师专家,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活动。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下发120份调查问卷,回收90份问卷,有效问卷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1%。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课程设置
在A校办学阶段,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研究工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要务,专业课程设置涵盖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实践等模块(见表2)。结合调查问卷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共有12项,学时占比为31.5%;专业基础课程共有20项,学时占比达到50.2%;教育实践课程共有5项,学时占比为18.3%。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占比过重,学时分配不够合理,学习时间过久教易出现厌学心理,不便多样化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表2 不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2.2.2 教学活动
目前,A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包括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医学等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位权限。依据调查问卷,教学活动主要以专业发展状况、知识获取途径、专业认知方向作为基本调查依据,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专业发展状况
自A校正式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后,联合地方医学院共同探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达到300名以上。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A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知识获取途径
目前,A校该专业学生大多以计算机、外语、专业知识作为主要知识。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提升计算机、外语及专业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必备途径,但由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不够全面,教易出现专业知识不牢固、基本技能不全等现象,再加上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较少,知识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见图1。
图1 专业知识的获取途径
3)专业认知方向
结合调查问卷内容,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认知还不够明确,不能理性地看待专业学习,致使近两年本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佳(见表4)。针对专业认知方向发展具体情况,有37.8%的学生认为“康复及健身知识相关信息获取速度低”是造成专业知识学习问题的关键因素,有26.8%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方向不明”选项,证实往届毕业生认为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习存在普遍问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不足,改善专业教学模式很有必要(见图2)。
表4 A校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习态度分析
图2 A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2.2.3 实践内容
在A校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中,以实验课、体育技能课、专业实习、毕业总结作为基本要点。依据访谈活动,明确A校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分配尚未全面,实验课环节比例仅占10%,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缓和就业竞争压力。图3为A校课程实践内容分布情况。
图3 A校课程实践内容分布
2.3 调查结论
依据问卷调查及访谈活动调查结果,A校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实践内容均有不足之处,尚未构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监管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方案明显不足,不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实际可行的人才培养改进措施显得尤为关键,直接影响该专业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
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3.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3.1.1 完善课程设置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的课程设置教易影响人才知识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便于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多以公共必修/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内容,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内容来定,增加必要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课程,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角。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为避免该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学时占比),可从科研、教学、临床等课程内容,以社会健康、康复服务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课程教学改革,突出体育与医学的有机结合[2]。比如,强化《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教学效益,协调基础课程与技术课程,引入传统康复指导技术内容(如推拿、针灸、易筋经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技能,完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模式。此外,依据课程实践环节与非课程实践环节,以竞技体育服务、人体科学教学等应用型技术内容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目标,增加课程实验教学占比,形成专业化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培育技能型人才队伍提供促进作用。
3.1.2 优化教材建设
为有效改善A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立足于教材建设基本内容,凭借高校、医院、企业单位等联合组织,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健康指导相关内容,形成实用性能较强的教学教材。在教材建设中,以体育院校主干教材为主,选用中西医院校教材的实践部分,着重阐述生理、生物化学、解剖等教学要点,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科学专业知识技能,便于为康复养生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编写原则,并从健康、健身、康复方面入手,将人体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服务指导信息相结合,形成特色化教学教材;借鉴国外类似专业教材,围绕运动疗法、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等有效性内容,利用教学科研资源,构建全新型教学教材,以丰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便于辅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及研究意识。以营养学为例,通过分析普通人群的营养状况,将运动营养学内容与康复医学、生理、解剖学、临床医学等方面密切结合,增添人体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并辅助必要的图片、音像资料,构成一整套专业教材,便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3]。
3.2 拟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3.2.1 结合市场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关系的学科群,涉及体育教学、生物化学、神经学、营养学等多项学科,属于一项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在A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当下市场实际需求方面出发,注重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集中式办学模式,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服务训练、科技攻关,形成行业发展导向机制,便于构建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状况,以运动健身、运动康复等特色课程为实施要点,考虑运动康复、运动健康人才培养目标,在市场需求及专业调整的发展基础上,将相关康复医疗、运动健身服务纳入学术考核范围,完善专业建设管理体系;依据教育部门规范目标,改进非课程学分学习条件,结合该专业市场就业信息,以网络公开课程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重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如:挑选体育类核心期刊及其主流刊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记录刊物阅读心得,并以汇报、座谈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弥补原有培养方案的缺陷。此外,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模式,以刊物发表、专业服务、获取职业等级、设计制作等形式为培养方案的创新点,有助于形成先进性、导向性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必要辅助条件。
3.2.2 依据办学优势,磨炼实践能力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已经逐渐深入高校教育,形成独具专业特色的办学优势,以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为典型规范,便于学生更加便捷地掌握体育保健康复基础知识[4]。在课堂教学中,为缓解A校实验教学缺失问题,可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入手,采用课后见习、假期实践、服务实习等方法,贯穿竞技体育服务流程,以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全国运动会科技服务工作”,组织实践学习活动小组,为相关运动员提供运动康复、伤病治疗等专项服务,提升学生的诊断损伤、康复指导实践技能,充分发挥本专业办学优势;立足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教学实验室,借助广大院校办学局域网技术,开辟运动营养学、运动能力诊断与分析等多方面实践场所,既能满足课程教学层次性、专业性,也能保障专业特色人才队伍,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专业市场需求及办学优势特征,利用传统康复手段(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教学改革方案,与全国院校同类专业展开合作交流,构建专业服务工作实操程序,完善运动损伤政治、康复治疗专业管理体系,让学生树立实践操作技能意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如:营养学指导服务、运动伤害及错位推拿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3 倡导有效的就业方针
3.3.1 以专业服务为办学宗旨
为有效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明确科学的就业竞争指导方针,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发展功能,并以专业化服务作为院校办学宗旨,完成大众健身服务要务。依据A校办学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专业基础功能拓展渠道入手,树立体育事业、健身指导相关专业化服务理念,将医学类专业与体育类专业相结合,推广全民健身运动、运动康复大众服务宗旨,避免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尴尬局面。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A校课程改革活动为例,为专业化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平台。通过应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加运动创伤治疗、运动性疾病修复教学流程,引导专业人才独立承担运动技术指导、健康指导、医务监督相关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具体流程如下所示:院校提供职业导向平台,与企业展开校外定岗实训活动,让学生形成专业服务意识;在校内积极开展专业课、公共课,并深入医院、健身俱乐部、敬老院等场所的医疗实践工作,并利用院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组织学生完成运动人群的保健指导与康复服务任务[5]。
3.3.2 以基层服务为发展方向
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中,基层服务(社会服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引导方向,结合专业服务人才机制应用情况,为该专业人才就业提供辅助作用。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健康指导、健身指导、营养指导、运动康复服务、保健按摩、心理治疗等为代表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地位日渐明显,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工作,成为该专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也致使人才培养模式有所转变。为有效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效益,A校参照国外院校先进教学标准,与其他院校展开基层服务就业指导活动,精心设计技术工作内容,并联合地方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相关早期康复实训工作,安排部分学生进入机构实习,处理运动损伤康复指导任务;针对城镇社区与农村街道,组织院校志愿者指导活动,明确运动损伤群体、残疾伤员等康复功能,为专业人才提供稳定就业途径,并指导学生通过基层服务来编写工作心得,便于真正落实专业服务应用技能,提升专业应用技能。此外,总结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规律,以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院校学生提供体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稳固专业培养教学地位[6]。例如,在健身指导教学中,结合课程基础原理,将营养学、针灸学、推拿学作为基层服务内容,组织具备人际沟通、交流合作技能的核心团队,深入医疗结构、社区等基层领域,提供完整的早前康复治疗、后续治疗手段,结合基层康复服务与就业实训操作相关内容,为体育事业、大众健身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有利于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4 总结
综上所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融合类型学科,以健身指导、营养指导、康复治疗为显著特征,并结合生物科学、临床医学、体育学等多项学科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办学现状,利用A校专业教学调查活动,利用合理的课程体系、科学的培养目标及有效的就业方针,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便于完善专业教学应用结构。随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迅猛发展,结合学生在校发展情况及就业现状,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为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辅助作用,以改善就业环境,实现素质教育、专业教学。
[1]《卫生职业教育》2015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5.
[2]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
[3]陈楚杰,潘华山,冯毅翀,等.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
[4]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5]王宏坤,常征,刘武灵,等.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的意义和策略——以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5.
[6]王斌,张蕴琨,孙飙.“书生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Sele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WEN Shuangwei,LI Xiaoya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A school's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specialty,this paper analyzed i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put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which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qua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personnel training;practical ability
G80-05
:A
:1003-983X(2017)05-0444-04
2017-02-01
温霜威(1978-),男,山西晋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