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爱的名义贻误学生
2017-07-18黄桃香
□黄桃香
别以爱的名义贻误学生
□黄桃香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有效方法之一是关爱,即渗透着丰富情感的教育。但班主任如果只凭一颗纯朴的心去教育学生,而不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做一些调整和探究的话,恐怕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以爱的名义贻误了学生。
课堂上,我一边播放着课件,一边扫视着全班同学,观察他们注意力是否集中。涛像往常一样,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一会儿拿着笔在本子上乱画,一会儿把帽子戴在头上,来回扯着帽子上的绳子,有时甚至钻到桌子下面,不停地拨动拉杆书包的轮子,自娱自乐……起初,我并不想因为他一个人浪费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我一次次地用眼神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可他根本就不看我,我关切的眼神反而让其他同学频频朝他那里看。
看来,课,是无法继续上了。
“涛!”没有人回应。涛的同桌低下头,小声对他说:“老师叫你。”
“怎么啦?”涛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大声说,“叫我干嘛?”
“请坐好,认真听讲。”
“哦——”
可没过两分钟,他又把头靠在后面同学的桌子上,身子躺在椅子上……
涛的故事在学校不定期地上演着。三年来,带过他的老师和班主任都被他折腾得焦头烂额。
像涛这样自控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是班主任“偏爱”的对象。我们常常迫不得已地围着他们转,对他们过度关注,密切观察他们的行为,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以最快的速度扼杀在摇篮里。若稍微松懈一点,待他惹出事后,我们就要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刚开始当他的班主任的时候,我备受折磨,但也只能自认倒霉。任课老师也表示,只要他不影响别人,或者是影响较小,就会宽容他的行为。作为他的同学,最好不被他搅扰到,万一不幸与他产生摩擦了,也只能对他苦口婆心地讲一番道理,最后以原谅涛的行为而告一段落,有的同学吃一堑长一智,疏远涛。久而久之,涛越来越自卑、孤独。
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是师德的基础;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班主任的责任;享受学生的进步,享受课堂的高效,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乐融融,是我们的使命。
为了深入了解涛的情况,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安静地坐下来,于是我跟涛的妈妈进行了一次电话沟通。
“您是涛的妈妈吧,我想跟您聊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他又在学校犯了什么错?”
“没有没有,我只是想跟您沟通一下孩子的表现。”
“我一听到老师找我,我就怕。”涛的妈妈说,“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他不懂事,以前的老师常常找我。我在家里天天跟他说,叫他上课认真听讲,嘱咐他不要惹别的同学。大道理、小道理不知讲了多少遍,我现在说上句,他都能够接下句了。我知道给你们老师添了很多麻烦。真是对不起!”
“您客气了,关心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根据他的表现,我建议您带他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看是不是有多动症?”
“我给他查过,没有多动症。”
“您在哪家医院检查的?”
“多动症,还用去医院检查?我自己在网上查的。我带他出去,我的朋友都开玩笑说他有多动症,我就在网上查了多动症的症状,涛不符合那些症状。”
“没有是最好的。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我建议你去大医院检查一下,给孩子做个体检,看缺不缺什么微量元素。”
半个月后,涛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忧心忡忡地告诉我:“涛属于重度多动症,前庭功能失调。”
凡事有因才有果。孩子的异常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以“爱的名义”,宽容他的异常,帮他收拾残局,抚平他对周围人的影响,而应该从根源上去分析行为出现的原因,并尽力帮助他缓解。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尤为重要。家长也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但如果孩子已经病了,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能药到病除的良药,而不只是对他本人及疾病造成后果的悲悯和包容。
前庭功能失调,像咳嗽一样不仅需要治疗,而且也能够治疗好,但既需要吃药,还要配合康复训练。
以前的老师一次次地诉说涛的“故事”,家长一次次地表示歉意。涛的妈妈曾经对我说,在家对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她比其他的家长付出的多得多,可是还是没有一点作用。
朋友开玩笑说涛有“多动症”,她也怀疑过,也在网上查询过,但作为母亲,她的内心是不愿接受这个事实的。她觉得孩子只是不懂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我劝她带孩子去检查时,她才知道原来多动症是可以去医院检查确诊的。当确切的结论摆在面前时,她的内心是复杂的:怕伤害了孩子,怕老师放弃她的孩子,怕同学瞧不起她的孩子,更担心孩子会不会好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安抚家长的心,让家长有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陪同、协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我对涛的妈妈说:“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涛的,希望您也不要放弃他,好好给他治疗。作为老师,我们不会因此轻视涛的,同时,我也会替您保密的。”
孩子因病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影响同学,折磨老师,其实最受伤害的是他自己:课堂上不守纪律,被我们呵斥;课间嬉戏伤了同学,被班干部“押送”到教师办公室;作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常常是别人做完了,他只写了几个字,桌子上横七竖八地放着书和本子,座位周围都是他扔的垃圾……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
涛的病情一直被关心和爱他的人容忍、忽视,他的身心健康被耽搁。我们不是医生,不会诊断疾病,也不会治疗疾病,但我们要运用教育的智慧,提醒他去诊病、治病,这样他才能真正好起来。只有他好了,才会不再需要我们的“偏爱”了,老师、家长、同学也皆大欢喜。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观察、分析、破译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密码,排除影响他们的各种障碍,体现爱的细致和深刻。如果对学生不够了解,就无法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盲目甚至糊涂地给予爱护关心,起不到帮助他的作用。
班主任要用博大的爱心,科学地引导,让师爱发挥神奇的力量,拨正学生人生的航向,扬起他们身心发展的风帆,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