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羞怯与敌对的关系:同伴侵害和偏执的复合中介效应*

2017-07-18高峰强杨华勇任跃强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敌对同伴个体

高峰强 杨华勇 任跃强 韩 磊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羞怯与敌对的关系:同伴侵害和偏执的复合中介效应*

高峰强 杨华勇 任跃强 韩 磊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对6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羞怯量表、SCL-90、同伴侵害量表的施测,以考察偏执、同伴侵害在羞怯与敌对的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个体的羞怯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敌对倾向; (2)偏执、同伴侵害在羞怯与敌对的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3)羞怯也可以通过同伴侵害对偏执思维的影响预测敌对倾向。

羞怯,同伴侵害,偏执,敌对。

1 引言

羞怯是一种在社交中以恐惧和退行行为为特征的牢固的人格结构 (Pilkonis,1977)。Henderson和Zimardo(2002)认为羞怯存在认知、情绪、生理、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变化,比如:低自尊、消极情绪、口干舌燥等。Henderson和Zimbardo(1999)提出的社会适应模型认为,羞怯个体在社交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在临近或进入社交活动中时,羞怯个体因对社交后果的恐惧,因而对结果产生一种消极预期,这又会加剧对后果的恐惧,导致羞怯个体选择逃避社交情境。逃避行为会降低羞怯个体的心理痛苦水平,但是自责感随之出现,随后羞怯个体会将自责转化成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的怨恨。随着羞怯个体社会互动的增多,对他人的怨恨会持续增加,最终有可能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基于该理论模型我们不难推论,羞怯个体随着在社交情境中对他人的怨恨不断增加和积累,有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敌对倾向。本文希望从环境与个体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羞怯个体对他人敌对倾向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虽然羞怯个体给人留下多是处处被动、不善表达的形象,但是Zimbardo就曾指出羞怯与暴力、破坏性行为存在关联 (Zimbardo,2009),此结论得到了韩磊和薛雯雯等人研究的证实 (韩磊,窦菲菲,朱帅帅,薛雯雯,高峰强,2016;薛雯雯,韩磊,窦菲菲,武云鹏,高峰强,2015)。敌对是对他人长时间的负性评价和认知,同时伴随愤怒情绪,并且可以直接导致多种攻击行为的产生 (陈春玉,陈顺森, 2013),而且刘薇和戴晓阳 (2006)认为羞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存在明显怀疑和怨恨、敌对等消极感受,韩磊等 (2016)的研究从侧面也证明了羞怯与敌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敌对可以被认为是羞怯个体攻击行为发生前的认知激活状态。但是羞怯作为一种退缩性人格特征为什么会出现对他人的敌对倾向呢?本研究希望从同伴侵害和偏执的角度考察个体羞怯与敌对之间的关系机制。

同伴侵害是指个体所受到同伴攻击的经历,当然这种经历是多方面的,比如言语、身体、关系攻击等 (Mynard&Joseph,2000)。同伴侵害的研究多见于儿童、青少年阶段,Ostrov(2010)针对同伴侵害为数不多的追踪研究也指出有同伴侵害经历的儿童在将来会表现出较多的外化行为问题,张文新等 (2009)与Scholte,Engels,Overbeek,de Kemp和Haselager(2007)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同伴侵害与攻击性不良行为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Linder,Crick和Collins(2002)发现即使到青少年晚期同伴侵害依然在起作用。其他研究也验证同伴侵害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攻击和不良行为 (Sullivan,Farrell,&Kliewer,2006)。综上所述,同伴侵害是敌对、攻击等外化行为的一种重要的预测性因素。此外,羞怯也导致个体遭受更多的受欺负、同伴侵害行为 (薛雯雯等,2015;曾玉,陈亮,田录梅,张莹莹,张文新,2010;Schwartz,Chang,&Farver,2001)。因此,我们推断同伴侵害在羞怯与敌对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偏执个体往往存在被害妄想,偏执型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被动体验等(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郝伟,于欣,许毅和吴爱琴 (2011)认为偏执的个体多表现出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易猜疑、歪曲理解别人的举动等特点,偏执进一步发展会成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是偏执性精神障碍。韩磊,高峰强和贺金波 (2011)的研究表明,羞怯个体存在失败上的内部归因和成就上的外部归因偏向;高峰强,高佳琳,韩磊和王悦 (2014)以羞怯个体为被试进行的眼动研究表明在注意早期阶段,羞怯个体存在对愤怒情绪面孔的注意倾向;还有研究发现,羞怯个体对拒绝和挫折十分敏感 (韩磊,陈英敏,高峰强,2015),并且容易遭受同伴侵害和受欺负 (薛雯雯等,2015;曾玉等,2010;Schwartz et al.,2001)。由此可见,羞怯个体存在敏感、猜疑等偏执性思维。胡春红 (2010)的研究发现倔强、偏执以及情绪易冲动性可以显著的预测敌对性倾向,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推断偏执在羞怯与敌对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假设一为羞怯通过同伴侵害和偏执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敌对;假设二为羞怯通过同伴侵害和偏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敌对,即遭受同伴侵害的经历可能导致羞怯个体出现敏感、猜疑和被害妄想等偏执性思维并进一步加剧羞怯个体对他人的敌对倾向。基于上述假设希望最终建立同伴侵害和偏执在羞怯与敌对之间的复合式中介作用模型。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省某高校选取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648份,回收有效问卷601份,有效率为92.75%。其中男生286名,女生315名;年龄范围在17-23岁 (19.09±0.9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羞怯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 Henderson和 Zimbardo编制,2007年王倩倩对其进行了中文修订,共17个项目,每题5点计分 (王倩倩,2007)。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该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羞怯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9。

2.2.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采用Derogatis等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文版 (汪向东等,1999),该量表使用5级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症状水平越高。本研究提取其中的敌对和偏执两个分量表,两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1和0.83。

2.2.3 同伴侵害量表

使用Mynard和Joseph编制的多维同伴侵害量表中文修订版 (陈亮,纪林芹,毛明珠,2009)。该量表采用3点计分,共16个项目组成,分为4个分量表:身体侵害、关系侵害、言语侵害、财物侵害。在量表中得分越高,受同伴侵害的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同伴侵害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

2.3 数据处理工具

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Amos20.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设定,最后通过M-plus7.0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2.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对数据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3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而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13.841%,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3 结果

3.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SPSS19.0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羞怯、偏执、同伴侵害、敌对各变量之间在p<0.01水平上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各变量之间的描述统计结果和相关关系

3.2 偏执和同伴侵害在羞怯与敌对关系中的复合中介效应

根据理论假设,本研究建立了复合中介模型。其中,羞怯是自变量,攻击为因变量,考虑所有的单向路径,以偏执和同伴侵害为中介变量建立全路径模型M0(见图1)并进行路径分析。

图1 羞怯、偏执、同伴侵害与敌对的关系模型

模型M0的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模型M0拟合良好。羞怯到敌对的路径在0.05水平上显著,羞怯到同伴侵害的路径在0.01水平上显著,其他路径则具有0.001水平上的显著性。

表2 侵害和同伴侵害对羞怯与敌对的中介效应模型 (n=601)

3.3 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M-plus软件对模型M0进行重复取样1000次、置信区间为95%的Bootstrap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标准化的直接和间接效果量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羞怯对敌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综上,羞怯对敌对的复合中介模型M0成立。

通过最终结果可知,除羞怯可以直接预测敌对之外,羞怯也通过偏执对敌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羞怯还通过同伴侵害对敌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而且羞怯通过同伴侵害、偏执的链式中介对敌对的正向预测同样显著。

表3 直接和间接效果量的置信区间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羞怯可以通过同伴侵害正向预测羞怯个体的敌对倾向。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羞怯个体的内向、易焦虑、敏感等特征会导致在同伴交往过程中遭受对方更多的拒绝 (曾玉等, 2010),而同伴拒绝又会加剧羞怯个体在社交中的焦虑体验 (秦文波,2013)。长此以往,羞怯个体为避免焦虑、尴尬体验会尽量减少与人的交往互动,而这样的举动又会给他人造成羞怯个体容易欺负、胆小怕事的印象,进而导致遭受更多的拒绝和侵害行为。根据以往的研究,羞怯个体一般都是平时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 “好公民”,攻击、犯罪等外化行为则是突然出现 (Zimbardo,2009),由此可知在羞怯个体表现出明显的攻击之前,同伴侵害的经历一直在强化作为攻击认知激活的敌对倾向,一旦敌对倾向突破一定的限度,羞怯个体则不会再沉默而是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本研究发现羞怯还通过偏执正向预测敌对倾向。根据Henderson和Zimbardo(1999)的社会适应模型,羞怯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羞怯会使个体过于敏感,同时面对社交不利,存在一种消极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可能更多的包含偏执性的成分,即在对待生活中的消极事件时,羞怯个体不是积极地去总结失败的教训和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将其归结为自身交往能力不足,产生更多的自责感,这样会进一步巩固羞怯的人格特质,与此同时怀疑他人与自己交往的目的性,根据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金盛华, 2011),羞怯个体最终会形成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的偏执性思维,而且这种偏执性的思维方式会进一步使羞怯个体形成对他人的敌对倾向。

本研究同时发现羞怯可以通过同伴侵害正向预测偏执性思维。一方面,羞怯个体由于敏感、多疑和易焦虑导致他们容易表现出偏执性思维,另一方面遭受同伴侵害的经历会巩固和加剧羞怯个体的偏执思维。内向、神经质和易焦虑的羞怯个体 (韩磊等,2011)容易成为同伴侵害的对象,同时受到侵害的经历无形中验证了羞怯个体固有的敏感、猜疑的偏执思维,会使羞怯个体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人对自己不好。偏执性思维又会加剧羞怯个体的敌对倾向,最终很可能导致攻击等外化行为问题的发生。

5 结论

羞怯对敌对倾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预测程度的高低还会受到偏执思维和同伴侵害的影响,即羞怯个体遭受的同伴侵害、受欺负经历越多以及羞怯个体越偏执会加剧日后的敌对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羞怯个体的同伴侵害经历也会加剧其偏执性思维,进而使羞怯个体面对外界表现出更多的敌对倾向和行为。所以注重羞怯个体同伴环境的营造及其偏执思维的矫正,是减少其日后敌对甚至攻击倾向的必要方法。

陈春玉,陈顺森.(2013).敌对人群对虚拟攻击场面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2(4),43-46.

陈亮,纪林芹,毛明珠.(2009).多维同伴侵害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2),62-65.

高峰强,高佳琳,韩磊,王悦.(2014).羞怯大学生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特点的眼动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2),210-212.

韩磊,陈英敏,高峰强.(2015).羞怯的多学科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0(3),102-114.

韩磊,窦菲菲,朱帅帅,薛雯雯,高峰强.(2016).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 (1),81-83.

韩磊,高峰强,贺金波.(2011).人格与羞怯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心理科学,34(4),889-893.

郝伟,于欣,许毅,吴爱琴.(2011).精神病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胡春红.(2010).影响大学生敌对倾向的个性特征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12),1504-1506.

金盛华.(2011).社会心理学 (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薇,戴晓阳.(2006).害羞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2),200-202.

秦文波.(2013).幼儿焦虑与同伴接纳、拒绝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6),897-899.

王倩倩.(2007).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与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薛雯雯,韩磊,窦菲菲,武云鹏,高峰强.(2015).羞怯对攻击和社交回避的影响: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6),1053-1055.

张文新,陈亮,纪林芹,张玲玲,陈光辉,王姝琼.(2009).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心理学报,41, 433-443.

曾玉,陈亮,田录梅,张莹莹,张文新.(2010).害羞-敏感行为、社会喜好与青少年的身体侵害.心理科学,33(3),698-700.

Zimbardo,P.G.(2009).害羞心理学.段鑫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133.

Henderson,L.,&Zimbardo,P.G.(1999).Commentary: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In L.A.Schmidt,& J.Schulkin(Eds).Extreme fear and shyness:Origins and outcomes.Series in affective scie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nderson,L.,&Zimbardo,P.G.(2002).Dimension of shyness: The shy Q.Slides from a presentation given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an Diego.

Linder,G.R.,Crick,N.R.,&Collins,W.A.(2002).Relational aggression and victimization in young adults′romantic relationships:Associations with perceptions of parent,peer,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y.Social Development,11,69-86.

Mynard,H.,&Joseph,S.(2000).Developmen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er-victimization scale.Aggressive Behavior,26(2), 169-178.

Ostrov,J.M.(2010).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aggression.Child Development,81,1670-1677.

Pilkonis,P.A.(1977).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hy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45(4),596-611.

Scholte,R.H.J.,Engels,R.C.M.E.,Overbeek,G.,de Kemp,R. A.T.,&Haselager,G.J.T..(2007).Stability in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al adjust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35,217-228.

Schwartz,D.,Chang,L.,&Farver,J.M.(2001).Correlates of vic-timization in Chinese children′s peer group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7,520-532.

Sullivan,T.N.,Farrell,A.D.,&Kliewer,W.(2006).Peer victimiz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nd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and drug use,aggression,and delinquent behaviors among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8,119-137.

Shyness and Hostility:M ultip le M ediating of Paranoid ideation and Peer victim ization

Gao Fengqiang,Yang Huayong,Ren Yueqiang,Han Lei
(School of Psycholog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handong Jinan 250358)

A sample of 648 college students completed Shyness Scales,SCL-90,Peer victimization Scales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aranoid ideation and peer victimiz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host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1)Individuals′shyness level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hostility;2)Paranoid ideation and peer victimization played a multiple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hostility;3)Besides,shyness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hostility through a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aranoid ideation.

shyness,peer victimization,paranoid ideation,hostility.

B848.6

2016-5-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项目 (2016M59120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2YJC19000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ZR2015CQ010)、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13GSF11802)、山东省 “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名校建设项目。

韩 磊

猜你喜欢

敌对同伴个体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