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设计应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017-07-18李中旭
特约撰稿人:李中旭
王昕:设计应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特约撰稿人:李中旭
人物名片王昕
高级室内设计师、金螳螂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院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设计师等荣誉。近年来,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商业项目设计,表现突出。其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荣誉。
主要作品有:徐州荣盛未来城、西安中铁立丰国际广场、西安盛安广场、南京悦居广场、唐山荣盛未来城、西安高新9号、海门人民医院、连云港东海水晶城、南京六合荣盛时代广场、苏州高铁新城圆融商业广场、苏州世茂运河城商业二期等。
采访者:你觉得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比较重要的阶段?
王昕:探索期,刚入职场,对任何空间都有兴趣,拼命的加班,体验各种设计风格,积累大量实战经验;实验期,探寻自己的设计风格,根据个人爱好及兴趣选择一些固定的空间项目,累积大量设计资料;立业期,确立自己的设计风格,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项目,一群固定的优秀团队,共同创业。
采访者:你坚持多年的设计主张是什么?
王昕:设计应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首先应为大众服务,功能性应该放在首位,然后把美学元素及特征融合到设计中去,单纯为了美而放弃使用功能的空间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设计也需遵循建筑的结构、功能、造价等整体思考,单纯为设计而设计,也不可取。再次,设计应与时代相吻合,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处理设计的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改革。
采访者:您觉得目前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哪些方面有最大的创新空间?
王昕: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整个商业项目中,除了室内设计部分;我们还应涉及商业管理的范畴;共同指导商业空间的日后运作程序;指导公共区内软装、展陈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配合业主对艺术品创作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只有站在业主的角度的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才能更好的落实每一个项目。
采访者:你对自己多年的职业生涯有怎样的思考?
王昕: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人,我不会刻意去打造自己的形象。我不是明星,也不再年轻,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没有必要追风,也没有必要作秀。我很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当别人探究我的发展历程和心得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我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却不值得学习。我的模式是多种偶然因素的结果,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我能够与你分享的只是我一路走来的感受。中国人喜欢讲修行,而我还停留在磨砺的阶段,谈不上修行。设计师除了良好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还要有很好的自省能力。这是一个痛苦的也是必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不能知自能者,焉能不苦。
“修行”——一个设计师如果没有大的修行,他是做不出好的设计的。我们讲"作品是一个人的延伸",你作品的深度反映出你对生活的观察。现在很多设计师流行曲西方游学,花个一、二十万,用几个月时间,换张文凭,镀层金。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积极的态度。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出发是为了什么?如果用几个月学一点点西方的皮毛,又不了解本土的需求和潮流。很难真正找准切入点去做设计和创意。没有办法找回自我,未来的路就走不通,这个值得我们每一个设计人深思。
“设计”——做设计只谈设计,学设计只研究设计,那是小学生干的事。你要站高一个层面去看着问题。设计师比寻常人,不就是“要有一发现美的眼睛吗”我们的设计不是空中楼阁,脱离开家庭,社会,城市,国家。只从技术谈技术,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因此,设计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视野。除了“能发现美,还要能创造美”。搞设计先要丰富自己,才能去丰富别人。设计师的内心不仅必须强大,有深度,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
“体验”——我们一直在讲体验式设计,体验式消费。究竟什么是体验式?题目太大,不好讲。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商业综合体做得比较多,中庭栏杆很多都是金属做的,休息座椅都是金属做的。好不好看放一边,座椅冬天坐上去很冷你们知道吗?扶手会有静电你知道吗?业主们想的只是不要被人去破坏,而不想怎么去解决。很多细节更多地是从感官,从材料,从施工工艺去考虑,但惟独没有从舒适度,从使用感觉去考量,这样的设计就谈不上人性化,谈不上体验感。最后,我们完成了工作,却没有诞生作品。就像我们把孩子生下来了,养大养活了,但也仅仅是养大养活了。
“怎么办”——我们现在出去投标都很谨慎,搜肠刮肚地找好话,吹捧业主前期的工作如何有效。我的习惯是去和客户提案,首先谈的就是问题。把我看到的,意识到的提出来,然后提出解决方案。不是吐槽,不是批判,而是把问题放在业主面前,让他意识到,然后告诉他我可以解决。如果客户认可了,甚至他没意识到,你意识到了,他就会敬服你,相信你。这个和看病时一个道理。一切从问题入手,强调我们不是来锦上添花的,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
东海水晶城作品西安高新9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