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性

2017-07-1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病患者慢性病娱乐

丁 峰 杨 夙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性

丁 峰 杨 夙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老慢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量表和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对社区140例老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慢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中面对得分最高为(20.25±2.34)分,其次为回避(13.72±1.61)分、屈服(9.26±2.23)分。老慢病患者健康功能损失得分前3位为:娱乐消遣(51.74±9.45)分,家务管理(48.97±8.82)分,躯体功能(42.19±6.05)分。面对与娱乐消遣、躯体功能、饮食损失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屈服与娱乐消遣、睡眠休息、社会心理损失失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社区老慢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中以面对为主的人群能减少疾病对部分健康功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的人群其健康功能更易受到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社区工作人员为老慢病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时应重点关注采取消极应对疾病的老年人,以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减少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对方式;健康功能损失;慢性疾病

应对方式反映了老年人对疾病相对稳定的应对行为和认识活动,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冲疾病所造成的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可以加重疾病对健康功能的损失。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慢性病(老慢病)患者健康功能损失与其疾病应对方式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便利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老慢病门诊或某三甲医院下属社区医院老慢病患者140例。纳入标准:年龄≥65岁;至少罹患1种符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断标准,且病情稳定,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合并其他疾病等严重并发症者。其中男59例,女81例;平均年龄72岁。

1.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①老慢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民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目、月收入、患病情况。②医学应对问卷(MCMQ)〔1〕用于评定患者对于疾病这种“特定”生活事件的应对特点。由沈晓红等〔2〕汉化修订为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共计20个条目,累计加分,其中有8个条目需反向计分。由于各维度包含的条目数不同,为使评价时得分情况有可比性,分析时采用得分指标(得分指标=总量表或该维度实际得分/总量表或该维度最高可能得分×100%)。③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测定: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3〕包括136个项目,共12个方面、7个维度组成,用以评价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7个维度分别为躯体功能、社会心理、睡眠休息、工作、家务管理、娱乐消遣、饮食。各维度条目功能损失分累加,除以该维度的满分再乘以100,转换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维度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越严重,生命质量水平越低。涉及工作维度的信息未采集。

1.3 调查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研究对象填写前,需由培训合格后的研究人员将调查表各条目逐条口述并进行询问。发放问卷156份,有效问卷为140份(89.7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老慢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得分 面对(总分32分)(20.25±2.34)分,得分指标63.28%;回避(总分28分)(13.72±1.61)分,得分指标49.00%;屈服(总分20分)(9.26±2.23)分,得分指标46.30%。

2.2 老慢病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各维度得分 娱乐消遣(51.74±9.45)分、家务管理(48.97±8.82)分、躯体功能(42.19±6.05)分、睡眠休息(34.00±8.39)分、社会心理(24.96±5.67)分、饮食(15.51±5.16)分。

2.3 老慢病患者应对方式与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性 面对与娱乐消遣、躯体功能、饮食损失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屈服与娱乐消遣、睡眠休息、社会心理损失失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表1 老慢病患者应对方式与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性(r值)

1)P<0.01

3 讨 论

身体健康各功能的损失程度与生理年龄的增加呈正比,而慢性病更是让老年人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不良的疾病应对措施进一步加重机体各项功能的损失程度。疾病应对方式是患者为减少疾病所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认知和努力,患者采取面对、回避或屈服都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次研究显示,老慢病人群中较多人选择了“面对”来处理疾病带给自己的影响,针对各种慢性病给机体带来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采取正向的措施去解决,有利于康复。但老慢病患者应对方式采取消极的方式仍不在少数,通过访谈得知部分老人针对慢性病病程长、需长期服药却效果不太明显、需采取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习惯等特点,认为自己无法坚持,并且需要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朝夕便能达到的,部分老人声称住院期间在医务人员的督导下能坚持服药和健康生活方式,但病情缓解后回归社区缺少督促和有效管理,便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

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平时以体力活动为消遣方式的老慢病患者认为身体健康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娱乐和身体锻炼,但患病后由于担心疾病的发作或疾病造成的身体限制使得他们多采用静养的方式,减少了外出和社会交往的活动,因此娱乐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但对于采取文体娱乐的老慢病患者,患病与否对娱乐方面影响不大。健康损失得分第二位是家务管理,性别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推测分析原因可能为:一般家庭中多以女性为家务承担者,患病后疾病限制和家人照顾关怀心态使其家务承担减少。躯体功能失分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体力和疾病限制引起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部分患者长期在家静养,缺乏适量的锻炼,参与社会活动减少,接触人群减少,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由于生理原因和疾病困扰老年人睡眠浅质量不佳,部分患心脏和呼吸道疾病老人认为晚上不敢熟睡,担心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夜间发作而彻夜处于浅睡眠状态。饮食方面失分最少,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本次筛选的研究对象处于病情轻中状态,大部分尚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饮食功能影响较小。

本研究结果提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疾病带来的健康功能损失,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会促进健康功能损失的恶化。老慢病患者更愿意参加自身能耐受的老年团体文娱活动,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通过娱乐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并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疾病知识经验,增加面对疾病的信心。研究〔4〕称社会支持对患者疾病的应对方式有正性影响作用,这对采取“面对”的老年病患者是一种良性循环。积极应对的患者倾向于改变不良的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养生锻炼身体,虽然明白某些老慢病无法根治,但积极的心态使他们更相信通过正确用药,健康生活习惯可以控制延缓疾病的发展。消极的患者面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漠视疾病的症状和影响〔5〕,进而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更是使他们认为疾病是老年人最终的归宿,自认做什么措施都是无用功,回归正常生活不可能,因此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对娱乐和锻炼失去兴趣,心情抑郁。

综上,社区或老慢病门诊工作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鼓励老人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提供疾病有关信息及应对策略技巧,协助老慢病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功能损失情况,提高生命质量。

1 Feifel H,Strack S,Nagy VT.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J〕.Psychosomatic Med,1987;49(6):616-25.

2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问卷(MCMQ)701例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3-7.

4 孔令娜,周颖清.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45-6.

5 陈务贤,梁晓梅,李高叶.冠心病患者PCI后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10):1301-4.

〔2015-12-14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R592

A

1005-9202(2017)13-334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103

杨 夙(1985-),女,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丁 峰(1981-),男,主治医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老年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病患者慢性病娱乐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