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草枯诱导的SH-SY5Y细胞中核连蛋白2基因的表达变化

2017-07-18田小菲张经一张亚星张国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酶原明显降低神经细胞

田小菲 张 晓 张经一 王 芳 张亚星 张国徽 庞 灏

(河北北方学院法医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百草枯诱导的SH-SY5Y细胞中核连蛋白2基因的表达变化

田小菲 张 晓1张经一1王 芳1张亚星1张国徽 庞 灏2

(河北北方学院法医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目的 检测核连蛋白(NUCB)2在百草枯(PQ)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分析NUCB2在PQ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SH-SY5Y细胞毒性分析。选择PQ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进一步收取经PQ处理后的SH-SY5Y总RNA,首先采用RT-PCR方法观察NUCB2的表达趋势,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NUCB2基因进行表达变化检测,采用ΔΔCt法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MTT方法在酶标仪490 nm波长下,分析得到PQ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是0.5 mmol/L作用24 h,此时细胞活力较对照组低约41.67%;采用ΔΔCt法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发现NUCB2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 6);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SH-SY5Y细胞经PQ诱导后引起了caspase-3酶原形式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NUCB2基因在经PQ诱导后的SH-SY5Y细胞中表达量明显降低,分析其可能在神经细胞的凋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连蛋白(NUCB)2;PQ;SH-SY5Y;凋亡

SH-SY5Y细胞系是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研究中一种常见的体外模型,因其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一些特性〔1〕,此细胞可分泌酪氨酸羟化酶、β-多巴胺羟化酶和多巴胺转运蛋白。百草枯(PQ)可为活性氧种属产生的激活因素之一〔2,3〕,位于细胞膜上的这些小叶状活性氧簇(ROS)不饱和脂类的相互作用,将对细胞器造成一定损坏,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发生〔4〕。细胞凋亡涉及众多凋亡相关基因和多种信号通道,核连蛋白(NUCB)2也称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蛋白,此蛋白与1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TNFR)脱落氨肽酶调控因子(ARTS-1)形成的复合物能对TNFR1的释放进行调节,从而影响TNFα-TNFR1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过程〔5〕,同时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能对NUCB2进行裂解〔6〕。目前国内外还没有NUCB2所参与的神经细胞死亡机制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拟采用PQ诱导SH-SY5Y细胞建立PD的发病机制模型,以探讨NUCB2在经PQ诱导后的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购于中科院细胞中心(源自美国ATCC);胎牛血清(FBS)和DMEM/F12培养基,Hyclone公司;噻唑蓝(MTT),凯基公司;PQ,Sigma公司;Ex-Taq试剂盒,RT-PCR试剂盒和SYBR试剂盒,TaKaRa公司;TRIZOL试剂,Millpore公司。

1.2 细胞培养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用含有10% FBS的DMEM/F12培养液(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μg/ml)悬浮,以大约5×106个/ml的密度接种于直径10 cm的培养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在37℃,5%CO2,湿化条件下培养,待细胞覆盖率达90%左右时,常规胰酶消化传代。

1.3 MTT进行细胞毒性分析 选用不同浓度的PQ(0.025,0.05,0.1,0.25,0.5,1.0,1.5 mmol/L)作用浓度作用于SH-SY5Y细胞不同时间(6,18,24,48 h)后,采用MTT方法进行细胞毒性分析,选择最佳的PQ作用浓度和时间。

1.4 NUCB2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检测 根据1.3中的结果选择PQ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收取SH-SY5Y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设计NUCB2的特异性引物,β-actin上游引物5′-AGATGACCCAGATCATGTTTG-3′,下游引物5′-ATCACGATGCCAGTGGTA-3′;NUCB2上游引物5′-AGGCAGATGAGCTTCAGA-3′,下游引物5′-TCTGCTGTATGACCTGATGA-3′。采用RT-PCR和real-time方法对处理前后的SH-SY5Y细胞中NUCB2在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ΔΔCt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NUCB2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三组样品分别进行分析3次。

1.5 caspase-3的检测 根据1.3中的结果选择PQ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收取SH-SY5Y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caspase-3激活情况的检测。用凝胶自动分析成像软件FluorChem V2.0进行蛋白灰度值(分别以caspase-3的整合密度值比内参β-actin的整合密度值)分析,进而做定量比较,三组样品分别进行分析3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PQ作用最佳浓度及时间选择 MTT方法在酶标仪490 nm波长下,分析得到的细胞经不同浓度处理6、18、24、48 h的生存活力,因6、18 h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48 h细胞死亡太多,故仅对24 h进行分析,见图1,0.5 mmol/L PQ作用24 h后,细胞活力相对于未经PQ作用组比较降低了约41.67%,标准偏差为0.033;虽然随着PQ浓度的增大,细胞生存活力降低越明显,但是当PQ浓度大于0.5 mmol/L以后,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即出现皱缩,呈现出明显的病理形态,所以不宜选择大于0.5 mmol/L的PQ浓度进行后续分析。

2.2 caspase-3表达检测 SH-SY5Y细胞经PQ诱导后活性明显降低,进一步收取SH-SY5Y细胞经0.5 mmol/L PQ作用24 h后的总蛋白,进行caspase-3酶原形式的表达量变化检测。SH-SY5Y经PQ作用后,导致了caspase-3酶原形式的表达量降低(P<0.05)。见图2。

2.3 NUCB2 mRNA表达检测 SH-SY5Y细胞经0.5 mmol/L PQ作用24 h后,PQ组NUCB2 mRNA水平的表达量(1.452 715±0.038 37)明显低于对照组(1.519 701±0.057 78)(P<0.05)。见图3。

图1 PQ作用于SH-SY5Y 24 h后MTT分析图

图2 caspase-3表达检测

图3 NUCB2 mRNA表达水平

3 讨 论

有报道SH-SY5Y细胞经凋亡诱导剂作用后,将导致此细胞各种凋亡现象的发生〔7〕,因其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一些特性,因此SH-SY5Y细胞模型已在由PQ引起的PD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可。流行病学报道显示,经常接触PQ的人群患PD的概率明显增高〔8,9〕。有报道在经PQ作用后的神经细胞,亦有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caspase凋亡途径的激活等的相关报道〔10〕。内环境中Ca2+的紊乱,也是细胞凋亡的一个主要诱因。正常情况下,胞外液中Ca2+的浓度为1 mmol/L水平,而胞质内游离Ca2+的浓度为0.1 mmol/L。当经1-甲基-4-苯基-吡啶(MPP+)作用后,可引起机体Ca2+内环境稳态的紊乱,进而诱发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caspase-3调控的凋亡途径的发生,进而引起细胞死亡的发生〔11〕,而PQ的化学结构与其极其相似〔12〕,本研究显示caspase-3酶原形式的表达量经PQ作用之后明显降低。

NUCB2可参与TNFα-TNFR1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过程〔5〕,参与调节细胞内外 Ca2+的内环境稳定。NUCB2可调节神经元胞质内Ca2+的稳态〔13〕。胞外TNFR1与NUCB2-Arts1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影响其与TNF-α的结合,从而影响TNFα-TNFR1系统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发生〔14〕。当TNFα与TNFR1结合后,激活细胞凋亡信号,启动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的级联反应过程,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15〕,又有报道,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caspase能对NUCB2进行裂解〔6〕。本研究发现,当PQ作用于SH-SY5Y细胞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细胞凋亡过程中涉及的重要蛋白酶caspase-3酶原形式的表达量经PQ作用之后亦明显降低。PQ作用于SH-SY5Y细胞之后引起了细胞凋亡的发生,进一步发现经PQ处理组NUCB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可得NUCB2的表达变化参与了TNFα-TNFR1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过程,但是又因为细胞凋亡激活信号引起的caspase的激活可能导致了NUCB2的降解。即在整个过程中NUCB2既参与了TNFα-TNFR1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的激活,又可能是caspase-3的作用底物。因此,NUCB2在PQ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1 Chade AR,Kasten M,Tanner CM.Nongenetic causes of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al Transm Suppl,2006;26(70):147-51.

2 Bus JS,Gibson JE.Paraquat:model for oxidant-initiated toxicity〔J〕.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84;55:37-46.

3 Shimizu K,Matsubara K,Ohtaki K,etal.Paraquat induces long-lasting dopamine overflow through the excitotoxic pathway in the striatum of freely moving rats〔J〕.Brain Res,2003;976(2):243-52.

4 Hertzman C,Wiens M,Bowering D,etal.Parkinson′s disease:a case-control study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J〕.Am J Industr Med,1990;17(3):349-55.

5 Roy DN,Mandal S,Sen G,etal.14-deoxyandrographolide desensitizes hepatocytes to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calcium-dependent 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A release via the NO/cGMP pathway〔J〕.Br J Pharmacol,2010;160(7):1823-43.

6 Islam A,Adamik B,Hawari FI,etal.Extracellular TNFR1 release requires the calcium-dependent formation of a nucleobindin 2-ARTS-1 complex〔J〕.J Biol Chem,2006;281(10):6860-73.

7 Tazik S,Johnson S,Lu D,etal.Comparativ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rasagiline and aminoindan with selegiline on dexamethasone-induced brain cell apoptosis〔J〕.Neurotox Res,2009;15(3):284-90.

8 Bredesen DE,Rao RV,Mehlen P.Cell death in the nervous system〔J〕.Nature,2006;443(7113):796-802.

9 Schulz JB.Update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2008;255(5):3-7.

10 Fei Q,McCormack AL,Di Monte DA,etal.Paraquat neurotoxicity is mediated by a Bak-dependent mechanism〔J〕.J Biol Chem,2008;283(6):3357-64.

11 Selvaraj S,Watt JA,Singh BB.TRPC1 inhibits apoptotic cell degeneration induced by dopaminergic neurotoxin MPTP/MPP(+)〔J〕.Cell Calcium,2009;46(3):209-18.

12 González-Polo RA,Rodríguez-Martín A,Morán JM,etal.Paraquat-induce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cerebellar granule cells〔J〕.Brain Res,2004;1011(2):170-6.

13 Taniguchi N,Taniura H,Niinobe M,etal.The postmitotic growth suppressor necdin interacts witha calcium-binding protein (NEFA) in neuronal cytoplasm〔J〕.J Biol Chem,2000;275(41):1674-8.

14 Aebischer J,Sturny R,Andrieu D,etal.Necdin protects embryonic motoneurons from programmed cell death〔J〕.PLoS One,2011;6(9):e23764.

15 宋红丽,吕 飒,刘 沛.肿瘤坏死因子致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4):290-3.

〔2016-02-24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指导项目(Z2017027)

庞 灏(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学研究。

田小菲(1983-),女,讲师,主要从事法医学研究。

R285

A

1005-9202(2017)13-315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16

1 河北北方学院2012级法医学本科1班

2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血清教研室

猜你喜欢

酶原明显降低神经细胞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沙苑子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