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萨福克羔羊慢性铜中毒的临床诊断
2017-07-18蔡洪波辽宁省建平县八家农场动物卫生监督所
文│蔡洪波(辽宁省建平县八家农场动物卫生监督所)
● 养殖顾问
一例萨福克羔羊慢性铜中毒的临床诊断
文│蔡洪波(辽宁省建平县八家农场动物卫生监督所)
为了促进生长,辽宁省朝阳市某种羊场给萨福克羔羊饲喂了“551”仔猪全价饲料,从而出现一起以贫血和血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验、人工饲喂试验和实施药物防治,最终确诊为羔羊慢性铜中毒。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羊。朝阳市某种羊场自然发病的萨福克羔羊。
2.方法。
(1)病史调查。
(2)临床症状观察。对就诊的两只患病羔羊进行检查,调查了解其余14只病羔羊。
(3)剖检病理学检查。共剖检5只病死羔羊,眼观病变。无菌采集病死羔羊的肝、肾病变部制作组织切片,切片用95%乙醇固定,石蜡包埋,用HE染色,高倍光学显微镜镜检。
(4)实验室检验。对59号病羔羊发病后颈静脉采血,进行血红细胞计数,测血红蛋白量。
血清铜测定应用原子吸收法,对59号病羔羊和5只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的血清铜进行测定。
附红细胞体和羊焦虫检查,取刚刚死亡的病羔羊淋巴结和血液涂片,95%乙醇固定,分别用瑞氏和姬姆萨进行染色1小时,水洗干燥后镜检,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和焦虫。
(5)人工饲喂猪颗粒料对比试验。用551仔猪颗粒料(含铜量为200毫克/千克)分别给场外4只普通羔羊(35日龄左右)饲喂,饲喂到90天、110天、140天,一只不喂作对照。
(6)临床诊断。羔羊出现典型铜中毒的临床症状,如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血清铜含量略有升高,AST、ALT等肝损伤特异性酶活性升高;人工饲喂猪颗粒料对比试验,得出结论与该场病例极其相似;附红细胞体、焦虫虫体检查均为阴性,可判断为羔羊慢性铜中毒。
(7)治疗原则及方法。经过分析确定酮中毒的根源是饲喂“551”仔猪全价饲料,所以立即停止投喂猪用颗粒料,全场外购羔羊用颗粒料,或者自配全价精料。在饲喂羔羊时,添加钼酸铵,每天每只按100毫克量计算,制成溶液喷洒在饲料上和玉米秸秆上,或者添加在饮水中,羔羊自由采食饮水。
解毒方法:对全群羔羊一律用硫酸亚铁1克、氧化镁1.5克和清水50毫升溶解后1次内服,4小时1次,连服2次,中和或氧化铜以起到解毒作用;对全群每只羔羊肌肉注射强力解毒敏注射液1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对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羔羊,为了使血浆中游离铜迅速与白蛋白结合,促进铜排出体外,应用三硫钼酸钠注射液(含钼0.05毫克/千克)稀释到5%葡萄糖溶液中,100~200毫升溶液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
对症治疗:为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二巯丁二钠1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天,间隔4天,再应用1个疗程。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ATP)60毫克、辅酶A(CoA)300单位混合静脉注射。同时应用中药,配方为黄芪(炙)6克、党参3克、焦白术5克、当归6克、白芍6克、陈皮5克、茵陈5克、龙胆3克、栀子2克、甘草8克,水煎3次至310毫升服用,每只羊每天5~8毫升,连用5天。出现酸中毒应用5%碳酸氢钠100~250毫升视病情增减。对于体温升高病羊,应用青霉素4000单位/千克计算用量,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另外添加维生素C 10毫升、维生素B1 10毫升混合静脉滴注。为了调解机体代谢,适当肌注地塞米松5毫升。对贫血严重的羔羊,应用牲畜生血素肌肉注射。
表1 2例病羔羊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变化
二、结果与分析
1.病史调查结果。该场是2012年新建的种羊场,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场周围是大面积的盐碱地,附近无厂矿,约5千米内无居民居住,场内饲养管理较好,各种设施完善,圈舍卫生清洁,经常消毒。同年11月份从澳大利亚新引入萨福克种羊100只,其中成年种公羊15只,成年种母羊85只。
2014年5~7月共产羔羊110只,断乳成活98只。该场为了节省开支,加快羔羊发育,全场羔羊补饲精料,选用价格比较低(与羔羊颗粒比价)的仔猪全价饲料“551”,每天在舍内自由采食,白天在场周围草地上放牧运动,平均每天每只羔羊采食约0.5~0.8千克仔猪全价饲料。开始羔羊长势快,发育良好,采食到60天左右,体壮羊只开始表现腹泻、尿成深黄色。到2014年10月26日,开始有两只非常优良的羔羊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四肢无力,伴有呼吸困难,口腔、眼黏膜淡色黄染,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尿液呈暗红色。当地兽医诊断为因补饲食盐过量发生中毒所致,应用强心补液、利尿、止血、消炎等药物治疗,并在舍内增设饮水槽等措施,到11月3日羔羊发病死亡逐渐增多。11月4日上午,养殖户送来2只发病羔羊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兽医院就诊。经调查了解,自2014年10月26日至11月20日,先后有16只羔羊发病,发病率为14.3%;死亡9只,病死率为56.3%。除零星发病外,其发病特点是日龄长、膘情好、体格大的羔羊先发病,而日龄短、膘情差、体格小的羔羊则后发病。
2.临床检查结果。对最先发病的两只羔羊检查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变化,见表1。
这两只患病羔羊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尤以59号羔羊更为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俯卧站立虚弱,走路摇晃,呼吸频数,触诊背部、臀部肌肉有痛感。食欲废绝,口渴,饮水增加,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极弱。尿液呈暗红色,后转黑褐色。听诊心跳加快,有杂音。
表2 59号病羔羊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3 59号病羔羊和5只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的血清铜测定结果
经临床检查了解,其余发病14只羔羊,症状表现与上述2只羔羊基本相似。体温达40.0~40.3℃、心律120次/分钟以上、呼吸36次/分钟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损。一旦出现血尿,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体温,脉搏弱而快,呼吸微弱而急促,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过度口渴,并伴有血红蛋白尿、贫血和黄疸等,羔羊病程1~3天,因衰竭致死。
3.剖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1)剖检病变。解剖5只病死羊,皮肤外观贫血,眼结膜、口腔黏膜苍白;血液稀薄似水;腹腔有淡黄色积液(4只)。机体浆膜均呈黄色(5只);大动脉血呈黑褐色(5只),心包积液黄色(3只),心外膜点状出血(3只),心肌似煮肉样、易碎(2只);5只病羊肝脏肿大,质地脆,呈黄褐色(似铜钱状),切面外观模糊,胆囊肿大、胆汁充盈浓稠深绿色;脾脏似泥,暗黑色,肿胀边缘钝圆;肾脏肿大(5只),外观呈黑绿色,表面凸凹不平;膀胱积尿呈黑褐色,静置无沉淀物出现。
(2)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肝小叶结构不清,肝小叶浑浊,肝细胞呈弥漫状坏死,见有残存的肝细胞核浓缩,胞浆伊红浓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许多肾小管结构混乱。
根据眼观和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初步确诊为羔羊患有慢性中毒性疾病。
4.实验室检验结果。
(1)病羊血液常规检查结果。通过对59号病羔羊治疗前、后分别从颈静脉采血,进行血红细胞计数,测血红蛋白量,血液常规检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59号病羔羊,发病后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均大幅度降低,可分别由正常的90~150克/升和9×1012~15×1012/升下降到30克/升和2.6×1012/升,指示该羔羊严重贫血。治疗后略有回升,但依然极度贫血。
(2)血清铜测定结果。应用原子吸收法,对59号病羔羊和5只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的血清铜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结论是5只患病羔羊和该场正在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假性健康羔羊,血铜含量均较正常值高,即由正常的18.06微摩尔/升上升到23.86微摩尔/升,其中临床发病羔羊与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血铜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而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与非发病牧场的健康羊血铜含量差异显著(P<0.05)。
需要说明的是59号病羔羊血铜测定是在治疗后第8天采血检查的,采食高铜饲料临床健康羔羊血铜测定和肝功能检查都是在停喂高铜饲料后第8天采血检查的。
(3)附红细胞体和羊焦虫检查结果。血液中未见附红细胞体和焦虫虫体。
5.人工饲喂试验结果。饲喂猪颗粒料的3只羔羊全部发病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该场自然病死羔羊相似。对照羔羊发育健康良好。
三、讨论
1.羊对铜的吸收及其中毒机理。铜是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动物的造血、骨骼发育、血管弹性、被毛生长和繁殖等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然而,过量摄入的铜会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羊对铜需求量和其毒性的耐受力远比猪差。猪的耐受力是羊的十几倍,羊喂猪料极易中毒。同时大剂量的摄取铜会影响钼、硫、钙、锌等元素的吸收,反之能解铜中毒。高浓度铜在血浆中可以直接与红细胞表面蛋白质作用,引起红细胞膜变形、溶血。
铜与金属硫蛋白(MT)结合为细胞质内的铜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储存场所,也阻止了铜形成自由的金属离子。铜未与MT结合时能生成羟自由基。因为MT对这些自由基呈高反应性,所以它的增加被认为是对铜诱导细胞毒性起到保护作用。由于绵羊没有发达的控制铜吸收机制,所以肝铜蓄积比其他动物容易发生,且时间较长,数周甚至一年都不表现出临床症状,随后肝铜蓄积达到极限突然释放入血,表现出毒性。长期摄入不必要的铜,将会促使慢性铜中毒(CCP)的发生。当肝脏不能贮存过量的铜或不能保持其所贮存的铜时,CCP的发生就有所增加。
肝脏是体内贮存铜的主要器官,动物长期摄入过量铜,吸收后在肝脏大量贮存而发生慢性中毒,大量铜可集聚在肝细胞核、线粒体及细胞浆内,使亚细胞结构损伤。在溶血危象发生前几周出现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精氨酸酶等活性升高,当肝内铜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肝细胞内铜迅速释放入血,血浆铜浓度大幅升高,导致红细胞变性,溶血,羊只体况迅速恶化并死亡。肾脏是铜贮存和排泄的器官,溶血危象出现后,产生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2.铜慢性中毒的诊断及治疗。主要诊断依据是肝铜、肾铜和血铜水平升高,绵羊肝铜>500毫克/千克,肾铜>80~100毫克/千克(干重);血清AST、SDH等酶活性在溶血危象发作前6周即明显升高;羊饲草的含铜量超过10毫克/千克,而钼含量低于1毫克/千克时就会中毒。通过该病例分析,仔猪551饲料中铜的含量明显高于羊的正常摄入量,在饲料中又没有添加相应的钼、锌、硫等元素来抑制铜的吸收及中和铜的中毒,所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过采用中药补气养血护肝组方,结合补充钼等方法取得明显治疗功效。
四、结论
该场羔羊铜中毒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不了解羊只对铜的吸收和贮存、转化的作用机理,对于科学养羊知识掌握不足造成。应该加强饲养者的养殖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