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经济时代来临
2017-07-18宋清辉
文/宋清辉
知识付费经济时代来临
文/宋清辉
当今,知识付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消费者对此也是心甘情愿。传统的知识付费方式大家基本上都见过并经历过,支付学费上学并获得找工作必要的文凭,支付培训费用参加各种培训以期通过特定的考试来获得各种合格证书,这都是最为传统的知识付费方式。再继续延伸,购买书籍、付费邀请咨询公司提供解决方案,都是知识付费。简单总结的话,传统的知识付费就是以获得某种资格或能力为目的而参与的一种社会活动。
知识付费与见识付费
从当前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市场来看,知识付费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问答付费,一种是内容购买付费。问答付费可以视为一种定制化的服务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常见的咨询服务,不同的是场景从线下改变到了线上。具体方式就是用户在相关的平台上向指定对象或群体提出问题,并提前支付相应的费用,被要求回答的对象可以选择回答并收取费用,也可以放弃费用不回答。
宋清辉
内容购买就如同买封装的书一样,只有购买之后才能拆开阅读。例如有一些机构会出具某些行业的研究报告,并会为研究报告的重要或适用程度表上相应的价格,用户感觉有价值或相信这个机构,就可以购买阅读这些研究报告;用户要是觉得价值不大,可以不选择购买。大概也是因为这种性质出现一些相象,网络上也不乏各种盗版、假冒的内容出现,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什么样的内容属于知识,就当前情况而言还无法区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诉求,学摄影的希望学好构图、取景,做服饰的希望学好搭配、款式,编程序的希望精通计算机语言,人们所希望学到的知识能对自己有所帮助,或是能够在考试成绩上多得点分,或是能够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或是能用出色的表现令老板为之加薪。
很少人会学习知识的时候会忽略一个问题,即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知识到底是怎样来的。严谨的知识来自于前人反复的论证和推演,例如绝大多数的理工学科知识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成为一种必须遵从的规则,例如纯净水通上交流电后会电解为氧气和氢气,在氧气中点燃氢气会形成水。
还有很多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逻辑判断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些知识则是人们设置的前提定义,例如在同一平面上的平行线永不相交,在十进制运算中的九九乘方表、一般句式中动词需要放在主语后面等。
很多不严谨的知识来自于人们所见所思而整理出来的、未经历时间考验、不具备普遍性的总结,有些所谓的知识更是道听途说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编撰而出的谣言,当然他们也不忘通过标题先把自己的内容洗白,例如“涨知识了”“学到这些真是太实用了”等等。
还有一些所谓的知识,其本身是人的见识。例如曾有网友在平台上支付了5000元问王思聪问题,他以“熟能生巧”这四个字的回答让他将这5000元轻松收入囊中。王思聪的回答更多的是在于他的人生见识,而非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或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因此对收获此答案的人,得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见识,满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将见识作为知识而分享的,其实不在少数。
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中,知识付费已经开始向畸形化发展,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分享平台的目的是以盈利为主,并没有将知识的有偿分享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还有一方面,有些知识分享者所学到的“知识”本身就存在错误,他们的分享更会误导到人们。
四年前,有自诩为精通互联网思维的人与我大谈互联网思维,与我灌输他认为的互联网知识,侃侃而谈的他在当时无人能辩得过他,各种专业词汇、运营模式不断地被他脱口而出,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他自认为能够在互联网中创出一片天地。四年后得知他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早已亏空,现在又和别人合伙开着公司,公司在其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知识中依然处于亏钱状态。
可以说四年前正好是互联网思维的起点,相关知识的形成基本上没有得到市场的印证,当时获得的成功只能说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存在并不能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在市场中推广,只能说是某人在某件事上的见识。
知识付费非粉丝经济
若用户购买了这些人的见识,未来倒霉的概率很可能会增加。只不过,传授见识的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个模式多赚点钱,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所分享见识的正确与否?对他们而言,见识就是知识,经验不分对错,用户购买他们的知识未能获得成功,很可能是用错了地方或者在使用中出了差错,所以分享见识的人们并没有做错。
为了提高自己,我们为知识付费可以说是心甘情愿,掌握新的技能,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会对我们有益。但知识不是儿戏,当前社会知识传递增快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上当受骗的概率。曾经著名的养生专家张悟本,就靠一大堆未经证实的养生知识忽悠了一大堆人,同时还抬高了市场上绿豆的价格。最后,还是真正具有医学知识的专家揭穿了这位大师。
如今的互联网上也是大师汇集,不少人会在网络上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月赚十万、年入百万、怎样天天买入涨停的股票?这令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已经不是用于知识分享、而是一个所谓知识网红汇聚的平台。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更多的在于八卦,而非真正寻找老师为其“传道受业解惑”。这也意味着,待网红潮流逝去,所谓的知识支付平台也将会因为粉丝的离开而土崩瓦解。
知识不是固定资产,但是,作为一种能够协助甚至是主导创造出价值的特殊商品,其又拥有特殊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知识无价。但是,我们又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知识支付靠的不是粉丝经济,而是知识的实用性,未来能够起到真正以知识付费的,必然还是那些能够对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帮助的知识。
知识支付平台未来想要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将网红、大V尤其是演艺圈的艺人、王思聪这类人等作为揽客对象,而是要引入真正具备知识的各类人群,例如学界的资深教授、经济学家、国家认可的专业人才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真正传递。另外,还建议知识付费平台要拒绝那些毛遂自荐的人,因为这些人想要加入这类平台,基本上都是奔着赚钱而去的,真正的知识倒不一定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