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017-07-18中共哈尔滨市宾县县委书记郑永刚
中共哈尔滨市宾县县委书记 郑永刚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共哈尔滨市宾县县委书记 郑永刚
农业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农业稳则农民安、农村兴,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村美。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出台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举措,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保持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年初以来,面对粮食价格“天花板”封顶和成本“地板”抬升、传统种植业效益逐渐走低、农民增收乏力的现状,宾县委组成课题组,就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对策建议。
一、宾县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宾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以调优区域布局、调强优势作物、调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东北四省区唯一的烤烟生产重点县、黑龙江省肉牛、地产果生产基地县。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 87.1亿元,同比增长4.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元,同比增长 8.2%;粮食总产量21.9亿斤,同比增长4.9%,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一)突出优质高效,调优种植结构。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托果蔬、烤烟等产业基础较好优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实施 “金叶富民”工程,建设了常安、宁远两个省级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全县烤烟面积稳定在3万亩,商品量保持在10万担;引进了投资7.2亿元的烟叶复烤项目和黑龙江省烤烟生产研究所,有效延伸烤烟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施“绿蔬富民”工程,推进永和菜业和宾州、糖坊、满井、洪山蔬菜产业园建设,完善喷滴灌设备等配套设施,拓展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面积。其中,永和菜业基地发展到3580亩。同时,以永和菜业为龙头,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促进全县蔬菜面积达到4.54万亩。实施“大豆振兴”工程,积极开展“院县合作”,与东北农大联合,深入实施“大豆振兴”工程,建设大豆种子繁育基地1500亩,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通过大力实施结构调整,2016年,全县调减玉米14.33万亩,下降了5.6个百分点,其中,新增水稻2.07万亩、大豆1.01万亩、饲草饲料3.3万亩、“三莓”0.35万亩。
(二)发挥基础优势,做强畜牧产业。实施“牧业富民”工程,以肉牛、生猪为重点,推进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畜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加快“粮变肉”,实现过腹增值。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实现5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4%。依托宾西牛业、宾西食品等龙头企业,启动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二期工程,推进鹏程饲料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鹏联肉种鸡养殖基地和盛和恒润牧业种貂养殖基地等项目,推动全县畜牧养殖规模质量再上新台阶。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县建成永兴农业、博望牧业等5个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肉牛规模养殖场23个;生猪饲养量达到 77.6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54.4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1036万只。
(三)强化资源利用,做大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实施“青山富民”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整合乡镇、国有林场优质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山野菜、林下参、浆果、大榛子等特色菌果种植8.2万亩;依托高泰公司,重点推进了3500亩草莓和4000亩甜玉米等基地建设;依托居仁天顺食用菌合作社、太平山林场,发展木耳种植2000万袋;依托青阳林场,发展蕨菜基地500亩,林下参基地3000亩,药材基地800亩;依托万人欢、大泉子、太平山林场,新建红松林果基地 7000亩,大果榛子基地180亩,树莓基地300亩;建设林下养殖基地,发展森林鸡 2.5万只、森林猪1500头、狐貉貂1500只。
(四)坚持特色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坚持打“绿色牌”,实施“三减”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面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全县共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46个,认证绿色食品基地82万亩,有机食品基地3.4万亩,叫响宾西牛肉、高泰食品、居仁大米、美佳娜食品等一批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实施“互联网+”营销战略,积极推进大北农智慧农业项目,整合宾县生猪养殖资源,纳入猪联网信息系统,开展网上交易,有力带动宾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哈东民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了6000平方米电商大厦、3.8万平方米冷链物流专区。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园与21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与4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5个省级贫困村免费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宾西牛业与中国网库合作,全力打造宾县牛肉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将宾县建成全国肉牛网上集散中心,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五)围绕促农增收,打造旅游产业。坚持“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特色餐饮+乡村文化”发展方向,打造以民俗观光、休闲娱乐、采摘游玩、农耕体验为主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叫响“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让农民种的舒心、市民玩得开心。推动英杰温泉小镇提档升级,建设二龙山马家屯、宾州友联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群落,整合南部松林、二龙山等林场资源,建设森林生态旅游景观线,打造具有宾县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收入4.4亿元。
(六)完善经营体系,推动规模发展。鼓励农民带地入股、企业参股等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由“生产型”向“营销型”转变。全县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82个,带动农户近2.7万户,经营土地面积达到30万亩。特别是推动永和菜业等合作社组建股份制公司,打造达丰蔬菜、三莓果业、福合农机、华鑫原水稻等一批收入超千万元的合作社。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宾西牛业、大北农、禹王蛋白等企业加快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种养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对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制约较为明显。宾县耕地面积252万亩,其中80%为丘陵漫岗地,适宜发展规模水田和设施蔬菜的区域相对较少,同时“十年九春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高质高效的水稻和蔬菜等特色经济发展不快,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2015年,我县玉米种植230.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89%,玉米产量20.86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95%,玉米产能过剩。同时,由于国家临储价格下调0.11元/斤,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全县农民至少减收2.8亿元,人均减收540元,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调结构压力加大。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较低,还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目前,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3家,2015年实现产值36.4亿元,带动种植业转化11亿元,养殖业转化6亿元,全县农产品转化率仅为20%。四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单一、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仍是以农民分散经营为主,全县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380个,但实际真正开展合作经营的只有150家左右;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低,肉牛规模养殖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分别为170个、160个,仅占双城、巴彦的80%左右,规模效益较低。
三、宾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设想
未来一个时期,宾县要紧紧抓住省、市委推进松花江沿江产业带建设重要契机,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做优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做强旅游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一是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以永和设施蔬菜基地、洪山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常安、宁远烤烟示范区等园区建设为牵动,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二是往现代畜牧业上调,借助北京网库建立宾县牛肉产业电子商务基地的契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把宾县建设成为全国肉牛网上集散中心;加快鹏程、大北农等万头猪场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猪生产基地。三是往林下经济上调,大力发展食用菌、山野菜、林下参、浆果、大榛子等林产品生产,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是往绿色有机农产品上调,着力培育壮大宾西牛业、高泰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打造地方知名品牌。五是往乡村旅游上调,借助“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张名片,着力打造以民俗观光、休闲娱乐、采摘游玩、农耕体验为主的都市农业示范区。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一)高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成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旅游等部门力量,建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长效机制,定期调度、统筹安排,更好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切实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及时有效服务,保障结构调整顺利实施。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国家级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充分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增强企业在基地和市场中的“中轴”联动作用。针对部分农产品加工链条短而散、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优势。加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积极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先进的保鲜加工技术、工艺、设备,拓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技术含量,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带动农产品储藏、运输、营销等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加快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为农业、农民服务方式,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化农业信息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真正发挥大北农智慧农业、哈东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等 “互联网+农业”项目营销渠道优势,让农民既“种得好”、又“销得好”。强化农业科技和金融服务,推动先进技术、工商资本进农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打造西北、中北、东南“三线”社会化服务网格,提档升级“三线”内土地流转产权交易、村镇银行、气象服务、合作组织、农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建成宾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全力做好农民土地、林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高效运行县乡村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带地入股、企业参股、产加销联合等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一批新型合作组织;健全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产业链条组织一体化,打造各环节利益共同体。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挂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快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培养一批农业种养能手、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企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经纪人等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尊重各地生产条件、生产习惯、耕作差异和发展基础,我县受自然条件制约,“旱改水”难度较大,而发展肉牛、生猪、林业经济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建议市委在出台政策时,应针对各地差异和特色给予支持,提高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
(二)政策导向要清晰明确。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对农民种养结构影响明显,“两大平原”改革应尽早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与金融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重点考虑向设施农业、特色优质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方面倾斜,促动广大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确保两大平原各项改革工作能够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得以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成效。
(三)针对不同环节精准发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建设等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必须针对重点进行扶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龙头企业:建议在企业扩改建、技术创新、扩幅增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对合作组织:建议在合作组织发展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使其有效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对农业经营主体:建议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其生产、管理等技能;对基地建设:建议参考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设立肉牛产业大县奖励资金,对肉牛产业大县给予政策性支持。□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