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报告

2017-07-18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试验区产业园京津冀

■ 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中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报告

■ 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大数据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建设数据强国,国务院2015年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并于2015年8月,批准贵州省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紧接着,2016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京津冀、珠三角、上海市等7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其中内蒙古、京津冀、珠三角和河南等四地已出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或实施方案)。这些试验区获批以来,围绕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的不同定位,在制度创新、产业集聚、数据应用、立法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贵州,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正式启动

贵州自2014年开始全面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40余份文件。从蓝图规划到落地建设,挖掘出一批大数据“好项目”,打造了“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实施了“7+N”云工程,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建立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实现了大数据产业的快速起步。

近日,贵州省发布2017年大数据十大工程,提出年内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60亿元。虽然总体规模和体量还无法与北上广深等相比,但是增速迅猛。2016年,贵州省大数据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8%和3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6%,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5.41%。

另外,5月1日起实施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政府数据利用服务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今年初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标志着贵州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7个新伙伴探索“全域数据”发力点

★京津冀:以大数据为新引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2016年12月启动建设以来,积极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张家口、廊坊、承德、秦皇岛、石家庄为应用拓展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并共同研究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共同组织谋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并明确了重大项目月报制度,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工作通报制度等秘书处工作制度,保证信息沟通和交流对接等工作,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另外,三地还将发起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基金,首期计划募集规模100亿元,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总规模达300-400亿元,目前已储备大数据领域50亿元左右拟投项目。今年5月,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京津冀地区首家大数据产业建筑综合体,项目投资15亿元,将助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

——河北五个大数据产业基地最新进展张家口(大数据新能源示范区)阿里张北云联数据中心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已完成,首批1 . 3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近期,一批新项目陆续开工、签约或洽谈。全部建成后,该基地将达到1 5 0万台服务器规模廊坊(物流金融遥感大数据示范区)目前,服务器规模已达1 9 . 2万台,到2 0 1 8年底,该基地将达到2 4 0万台服务器规模承德(旅游大数据示范区)建成后将达到4 0万台服务器规模;目前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建“领创空间+协同创新共同体基金”服务平台;与1 5家大数据产业机构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秦皇岛(健康大数据示范区)打造北方规模最大、以大健康产业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集群石家庄(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建设,全部建成后将达到8 0万台服务器规模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大数据企业已由2009年的350家增至2016年的875家。这些企业涵盖大数据应用服务、基础框架、数据资源和支撑服务四大类,产业门类齐全,已形成稳定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其中,河北大数据产业起步较晚,对此省财政资金设立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6年出资5.5亿元,重点支持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已有20余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珠三角:三年培育6个百亿级园区

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思路两核广州、深圳珠江西岸大数据产业带三带三区大数据综合应用引领区珠江东岸大数据产业带大数据创业创新生态区沿海大数据产业带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六大任务政府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政务大数据应用开展大数据创业创新民生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全国首批确定的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规划要在功能上形成“一区两核三带”总体布局,并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分批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支持建设面向港澳和国际的大数据服务区,2020年底前建成20个左右大数据产业园,争创3-4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6个左右百亿级以上大数据产业园区,力争千亿级园区零突破。据统计,广东省2016年已重点培育8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和3个省级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到2020年,把珠三角打造为大数据创新创业生态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此外,工业大数据也是此番探索的一大重点。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工业重镇,有着十分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近年来人口红利消失, 用工成本增加,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此现实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工业大数据正在引领传统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深刻改写珠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上地位。按照规划,珠三角地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导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并提出“到2020年,珠三角将建成15个左右省级以上基于大数据的协同性工业设计中心,同时还将建成30个左右‘数据工厂’”。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国内大数据产业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这几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应用新一代的技术推进大数据的发展,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0%,拥有非常丰富的制造业数据资源。原来的电子CT产业的产值在2016年超过3万亿,占全国1/3,连续25年全国第一。智能手机、数据存储已经超过全国市场50%。

——珠三角大数据产业园、孵化园建设(单位:亿元)园区名发展目标规模广州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孵化平台5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超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100家1000深汕特别合作区大数据产业园建成2个以上数据中心,以及面向2个以上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平台;引进培育20家以上重点企业。100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IDC机柜超5万个;引进培育20家以上重点企业50中山美居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建成2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20家以上重点企业240江门“珠西数谷”引进培育20家以上重点企业。100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引进培育10家左右大数据重点企业;聚集500家以上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300云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云谷)引进培育10家左右大数据重点企业;聚集100家以上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100广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20家左右以色列医疗器械重点企业;聚集100家以上大数据及相关领域中小企业50

★上海:SODA赛事品牌提速政府数据开放

上海在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上领先全国。早在2012年6月,上海就设立全国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站,目前已基本覆盖各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涵盖了资源环境、道路交通、信用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累计开放数据资源已经超过了1000项。

SODA大赛是上海开放政府数据资源,推动全社会对政府数据进行社会化增值开发服务的创新尝试,现已连续举办两年,其中,2016年总计开放29项超过2TB大赛专用数据,推动10家政府部门和数家企业加入开放数据行列。赛事成果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方的高度认可,获奖团队可获得千万级投资,实现了大赛的开放数据、创新应用、落地孵化三位一体目标。同时,大赛还尝试联合开展了“SODA+浦东”和“SODA+新金融”专题赛事,进而打造“SODA+”的系列品牌。今年5月,市北高新美国创新中心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揭牌成立。这将打通中美研究、产业、人才、资本的对接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助力上海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按照《上海大数据发展意见》,到2020年,上海大数据储备和承载能力达到EB级,政府数据开放网的数据集将会超过3000项。

★重庆:首探农业农村领域“数据蓝海”

我国农业数据一致都处于共享开放不足的状态。2017年1月,全国首个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公司——重庆农村大数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重庆。该项目是大数据与农村领域首次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将通过农村信息监测预警、生态保护、三资管理、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等环节,打通城乡“数字鸿沟”,撑起农村新生态。通过四个“一”(即一网、一库、一中心、一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机构涉农信息的无缝对接。打造“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农村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形成“数聚中国,云惠民生”的国家级平台。

另外,重庆市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早在2014年仙桃数据谷成立之初,重庆就成立了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研究学院,和高校共同设计相关课程,并跟美国的一些学校可以互认学位。2017年5月,“重庆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大数据人才培养委员会”成立,这是重庆首个大数据人才培养行业组织,随后,Plug and Play创新加速器及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预计于今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渝北乃至重庆培养输送大数据产业人才。此外,重庆市今年还将启动“大数据人才百千万工程”(引进、培养百名领军人才、千名骨干人才、万名基础人才),积极推动微软、Cloudera等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在渝建设中外协同办学的大数据学院或培训基地。

★河南:数据服务提速试验区建设

今年4月公布的《河南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农业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国家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等“两区两基地”为支撑的河南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目前,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全国十大骨干网互联枢纽之一,全省高速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信息网络基础支撑有力。2016年9月正式启用的“中原云”已签约华为、中科、曙光等合作伙伴10家,省财政厅等10家省直厅局和数十家系统入云,并获得2016年度中国优秀数据中心奖,标志着中原云在全国云服务方面进入到“榜样”行列。此外,河南中原大数据交易中心与河南中原众包大数据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河南省提速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其中,中原大数据交易中心预计2020年人员规模达到2000人,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利税过亿元。

★沈阳:5.78亿元补贴企业开放工业大数据

沈阳是较早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的城市之一。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将紧紧抓住工业大数据应用引领两化深度融合这一特点,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行业提供全流程的大数据服务。同时,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推动相关企业向数据开放运营方面转型、向大数据服务平台转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沈阳为推广工业大数据,政府给当地做智能升级的企业(即使用平台的企业)支出各类补贴共计5.78亿元。

★内蒙古:1506.5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内蒙古似乎正在成为大数据发展中的一匹“黑马”。2016年11月在京举办的“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上,共签署6项协议,各盟市集中签约了93个大数据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金额508亿元。2016年12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校长共同签署共同宣言,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形成互联共享机制。今年1月,大数据被列为自治区七网”共建、“七业”同兴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将计划建设亿元以上大数据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1505.6亿元。到2020年,把自治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结语:抓住“三期叠加”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新的“三期叠加”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即: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爆发期,这是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但从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等三家机构发布的关于国内各地大数据发展综合评价的情况看,我国大数据发展区域不平衡,地区差距明显。为此,在“十三五”期间,各地要紧紧围绕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强化产业重构,要重点围绕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再造。各地特别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要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引领、开放共享、统筹协调和安全规范的原则,努力形成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的目标提供坚实基础,为早日建成数据强国,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2016年各地大数据相关指数排行榜(选取三家机构)

猜你喜欢

试验区产业园京津冀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routine care: a survey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京津冀协同发展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