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
2017-07-18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数字经济拓展新空间,数字经济彰显新价值。作为2017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寄托了中国对于创造数字经济“奇迹”的向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国热情,与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以及改变整个经济和产业发展形态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引擎。
1 最高战略与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数字经济已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形态,不仅带来新技术、新观念、新商业模式,对社会生产、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治理等各方面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过程,正在开创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数字经济成为发达国家新的国家战略。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抢占数字经济的竞争高地,构建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框架。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美国商务部发布《浮现中的数字经济》,随后又相继发布《新兴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2000》《数字经济2002》《数字经济2003》等报告,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驱动新发展的动力。欧盟在2005年就提出了“i2010战略”的五年计划,2010年又发布了“欧洲数字议程”,2016年4月,欧盟发布了欧洲产业数字化规划。德国“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思路,目标是打造欧洲数字经济第一强国。英国的《数字战略》,对在脱欧后英国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和全面推进数字转型作出了全面而周密的部署,希望到2025年将数字经济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值从2015年的1180亿英镑提高到2000亿英镑。据预测,数字技能和技术的应用将使全球经济到2020年有望累计增加2万亿美元;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的一半来自于数字经济。
中国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全球先驱”。全球化的数字经济浪潮在中国放大、在中国加速,成为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新动力。从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被看做是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指数(腾讯)相较 2015年增长161.95点到达261.95点,同比上升61.95%。指数增长速度超过2016年 GDP 总体增长水平。同时,数字经济指数每增长一个点,GDP大致上升1406.02亿元。2016年全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增加161.95点,由此估算出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大约为 22.77万亿元,占2016年全国GDP总量的30.61 %。根据埃森哲的预测,到2020年,数字经济有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3.7%的额外增长(约相当于5270亿美元)。
数字经济重构中国经济版图。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对中国区域的竞争格局和力量对比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据腾讯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我国31个省份中,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山东、湖北、湖南位居“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榜单排名前十;351个城市划分为5个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构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但数字经济并不仅仅青睐发达地区,它更有助于内陆省份追赶沿海发达地区。在沿海地区, 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增长一点,实体经济GDP上升的总量较小;而在内陆地区,指数上升一点实体经济GDP上升的体量较大。发展数字经济将更有力地促进内陆省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内陆地区后发省份追赶沿海省份的重要力量。相比发达地区,中西部省份发展数字经济先天不足,可能会遇到更多瓶颈制约,但发展数字经济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而是在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上的目标博弈。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前夜,当大多数地区尚在观望之时,贵州就从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的2013年开始,开始了一场“无中生有”的尝试,率先潜入大数据的“蓝海”,成功实现了“逆袭”。今年初贵州省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国首个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四种形态数字经济,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目前,从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到大数据交易中心、云上贵州,再到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欠发达的贵州已成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的领跑者。为什么是贵州?当你置身于2017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时,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2 最强动能与引领创新驱动的内生力量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为世界经济摆脱低迷、重焕生机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带来了新希望。同样,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已占到中国GDP30.6%的比重,带来280万新增就业人数,占中国年新增就业人数的21%。数字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已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数字化转型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中国经济趋势向好,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破解经济增长旧动力减弱和新动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亟待破题。而作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建立经济发展新结构、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抓手。要抓住机遇,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密集创新期和高速增长期的实际情况,围绕数据资源的爆发式、指数化增长及分析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共享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提供强大驱动力量。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20多个省区市也已经明确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这些地方的探索进一步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和力量对比的格局,成为中国创新增长的主要途径。对于各地来说,要不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社会不断进步。
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目前,全球数据总量每年都以倍增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4万亿GB,中国数据量到2020年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近20%。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大数据可以反复使用,不断增值,蕴藏巨大价值和潜力,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延伸业态,推动数据处理加工交易,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据估计,2015年,全球大数据核心产业产值超过300亿美元,潜在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大数据将动全球GDP增长超过2%。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最具活力、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对于各地来说,要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谋划推进大数据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项目,促进大数据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让实体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
加快培育和引进大数据领军企业。目前,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最令人“傲娇”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像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一批领军企业。接下来,要加大培育市场主体力度,依托各自地区数字经济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及贸易总部集聚,重点在机器人、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优强企业。打造培育数字经济的领军型市场主体。推动品牌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从产业细分的角度看,重点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超算、云计算、雾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和研发攻关,发展数据存储、应用承载、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同时,发展数据加工处理分析服务,加快推进大数据压缩处理服务及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服务。
3 最深度融合与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路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数字经济最值得期待的是与制造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数字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指明了方向。
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的核心应用领域。要推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资源配置,加速驱动着制造业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的全面变革,从而有效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只有持续推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才能最终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2017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点
加快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大有可为之处:一方面,润滑新旧经济动能转换过程,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而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传统制造业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成为引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要着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应该看到,只有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融合,才能不断催生出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智能服务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同时它反过来也孕育了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近几年来,中国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创业平台爆发式增长,创业群体迅速扩大,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依托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和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吸引硅谷开始从中国的微信、支付宝、滴滴等应用中寻求创意。而与“互联网+”其他领域相比,“互联网+”制造有三个典型特点:一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不仅是价值传递过程,还是价值创新的过程。二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交易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是全方位的融合,是发展理念的融合、技术和产品的融合、生产体系的融合、业务模式的融合。制造环节是价值创新的环节。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特征,决定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大价值。
推进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赋能效应显著,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因此,真正的数字革命要以制造业的数字化为标志,其核心是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它将引发一场真正的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新趋势,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更加连接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业发展,重中之重是构建以传感器、芯片为代表的基础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以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以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应用产业体系,以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产业等新兴产业体系。更重要的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也将产生诸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一是网络化协同制造。二是个性化定制。三是服务型制造。定制化、服务化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新趋势。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所取代,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销者,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精准供应链管理、互联网金融、网络零售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成功企业之中,海尔集团的互联网全方位转型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近年来积极主动推进互联网化转型,从战略方向、管理模式、研发体系、制造体系、服务体系、创业孵化体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变革,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变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构建起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用户、合作伙伴间的新型生产关系,引领制造业变革。2012年,海尔全面实施网络化战略,提出“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三无”发展观,并于2014年将战略内容进一步丰富为以诚信为基础,逐步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紧紧围绕研发新体系打造全球最大开放式创新系统,围绕制造新体系实现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开展大规模定制,围绕服务新体系构筑新型产品推广、营销、金融服务生态圈,围绕创业新体系推动由“制造产品”向“孵化创客”转型。由此,海尔变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与合作伙伴共创共享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生态圈,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4 最给力的改革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发展数字经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开启,但目前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和消除“数据烟囱”,砸烂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枷锁。其中,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但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仍存在着政府部门数据“不愿开、不敢开、不能开、不会开”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是包括BAT等在内的行业巨头对大数据资源的“垄断”。当然,更有数字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数权法的缺失,数据立法远远滞后于数字经济实践,“数据洪灾泛滥”的现象和数据产权不完善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推进系统化改革措施加以解决。
深化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加快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制定实施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依法采集并开放数据,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运用数据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数字经济企业行业归类规则和经营范围的管理方式。调整现有行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市场准入要求,改进对与互联网融合的金融、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企业的监管。推动数字经济法制化标准化改革,制订政府数据采集、开放、共享、分类、质量、安全管理等关键共性标准,建立政府数据标准体系。
推动政府建立完善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加强科研机构、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大数据资源高效利用,打破数据壁垒,向落后地区扩展普惠数据服务,缩小数据鸿沟。开展大数据相关的法律、制度、社会、伦理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优化完善政府治理,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规范和约束企业、个人的数据使用权益,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开展数字经济统计,建立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制度,强化数字经济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建立数据沟通和分享机制。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建立网络安全态势动态感知体系和动态感知云平台,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数字经济财税和投融资保障。鼓励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库,及时发布并推进数字经济工程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向数字经济优质项目加大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利用私募债券、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外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新模式。
强化数字经济创新人才保障。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重点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紧缺技能人才。不断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数字经济企业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尤其要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创业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创业指导、融资服务、成果转化等社会机构联合建立数字经济创业服务联盟,鼓励以创业服务券等形式支持大众创业。打造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网络服务、互联网融资中介服务、公共科技创新等平台,支持设立数字经济创业中心。
总之,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教会融合,人类社会正在被网络化连接、数据化描绘、融合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大数据这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极大促进了全社会要素资源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高效化利用,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诸多领域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字经济将有助于让中国经济跳脱可见性、公平性和相关性陷阱,带给中国社会均衡稳定可测的未来。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到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新一轮技术进步尤其是大数据的落地场景已不再是从生产端的工厂车间开始,而是从社交、金融、教育、医疗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兴起。这正是数字经济与以往经济形态、包括科技进步最本质的区别,即这一波科技创新天然是以人为中心的,是社会性的、是以较低成本跨越公平性陷阱的新动能。这也正是我们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日趋明朗、新一轮科技进步和融合创新无法避免的当下,对数字经济抱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原因所在,也是我们竭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
【链 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首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热情致辞——在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的核心应用领域。近年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制造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资源配置,加速驱动着制造业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的全面变革,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上,持续推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首要问题,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创新驱动力,要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兴研发模式,推动宽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和成果转移,鼓励大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的良好局面,在这方面海尔、航天科技等众多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要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机器、设备、系统、车间、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企业生产与市场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的精准协同,大幅增加虚拟制造、精准制造、数字制造,努力提升制造全过程、产业全链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命脉,要加快建设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工厂及物联网应用的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搭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汇聚制造业大数据资源,支撑制造业大数据处理,承载制造业大数据应用,加强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高效协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行业和企业级平台,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推动全产业链要素整合优化。
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制造环节的深刻变化,更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塑,要推动供应链大数据集成创新,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微企业广泛参与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新模式,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鼓励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