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图景的重构
——成龙和他的“一带一路”电影

2017-07-18黄望莉刘效廷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雄狮成龙瑜伽

黄望莉 刘效廷

历史图景的重构

——成龙和他的“一带一路”电影

黄望莉 刘效廷

影片《天将雄狮》将叙事空间设置在这一链接起西域各部族的历史空间之中。而此期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正成热议,使得这部影片的国家意识凸显。

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2日晚,第八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的罗伊·杜比宴会厅举行,成龙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项荣誉的中国电影人,也是继黑泽明、萨耶吉特·雷伊和宫崎骏之后,第四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小金人”无疑是对成龙近半个世纪电影生涯所取得成绩的有力肯定,也是对他在电影文化发展和交流方面所做贡献的极大赞誉。在用电影给全世界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成龙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和构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Jackie Chan也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个提起名字便能让世界观众想到中国功夫,想到中国电影,想到中国的电影明星。

2011年以来,成龙全面开始拥抱内地电影市场,开始出品了一系列对历史时空重构如《辛亥革命》《天将雄师》《铁道飞虎》,也拍摄了依托当代社会题材的《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绝地逃亡》《功夫瑜伽》等影片。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当下故事,他的影片都透露出他对华人世界与亚洲/全球的关系问题的言说。非常明显的“一带一路”影片是《天将雄狮》和《功夫瑜伽》这两部,但是《绝地逃亡》作为一部在欧亚大陆上“超越逻辑”般的空间穿梭的影片,也可以看作是成龙带有“一路一带”意识所拍摄的影片之一。

“十八大”之后,中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天将雄师》敏锐地抓住了“丝绸之路”这一诉求点,讲述古代丝绸之路上大汉王朝与各族间从对抗到和解,直至最后共同抵抗外敌的故事,以古喻今,表达了成龙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当代政治理念的迎合。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以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代表的军事集团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影片《天将雄狮》就以此为背景,描述了追随霍去病民族政策的“霍安”如何守护着西域都护府,调和各部族的矛盾、以及与西方势力的和解与冲突的故事。尽管编导在叙事中存在着历史地理环境设置得不够精确的问题,然而,无论是“雁门关”“阳关”还是“玉门关”,这三处关隘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链接起各个少数部族、共同抵御外辱之外,还起着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影片《天将雄狮》正是将叙事空间设置在这一链接起西域各部族的历史空间之中。而此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正成热议,使得这部影片的国家意识凸显。

2016年出品的《功夫瑜伽》,借探宝的叙事类型串联起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独特文化空间,在一次次旅游冒险的奇观享受过程中,将当下与历史、中国与西亚之间形成了一次隔空对话。影片《绝地逃亡》则杂糅了“公路片”的类型特色,流动的叙事空间,如香港、澳门、蒙古沙漠、广西桂林等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风俗和文化特色,与班尼与康纳两人所组成的充满笑点、惊险、文化冲突的冒险之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在享受成龙标志性的动作喜剧故事之外,还能感受到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理解到一种区域和谐融合的文化政治主题。从这一点上来看,这部影片依然可以纳入到成龙电影中所集中表达的“泛亚”/跨区域的话语表达体系中来认识。可见,从《天将雄狮》到《绝地逃亡》,再到《功夫瑜伽》,无疑是成龙刻意创作的充满政治寓意的迎合亚洲意识的系列作品。这些影片中暗含了作者对于未来泛亚区域文化合作与发展的两个维度的看法:一是在亚洲内部如何文化交融、理解合作的共赢意识;二是西方存在着双副面孔:“好”的西方和“坏”的西方。面对“好”的西方世界,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支持,去维护各自的区域和平;而面对“坏”的西方世界,则需要携手“好”的西方,以暴制暴,最终实现和平。以《天将雄师》为肇始的这一系列影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便选择讲述这些发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甚至种族)之间、历史与当下,“化敌共存”的故事,确实契合了时代的需要,雁门关内的乌托邦式建构正是对“泛亚”各区域/各国间以文化为纽带,“不分国籍,维和共存”的思想意识的最好诠释。

成龙影片中的“武戏”并不仅仅运用在正反两方的对抗上,还大量加入了一种“以武会友”的文化意图。例如,在《天将雄师》中,霍安带领西域都护府的兄弟与西域各族以及卢瑟斯的罗马军团一起修筑雁门关的吃饭间隙,西域都护府的操练带动了罗马军团,双方在其他围观族人的呼声中展开一场“比武”大戏。通常,武侠电影中“比武”大戏都强调甲乙双方的打斗场景,但是在这部影片中,这场戏化为两种“武”文化的团体操式的展现,带给观众的是两种“武文化”的交流,而非对抗。同样《功夫瑜伽》在影片名字上就强调了这两种“武文化”的彼此平等共存关系,在影片的内容设计上更是加上一段印度女郎教成龙瑜伽动作,顺便再阐释瑜伽哲学的桥段。这两个段落都将“武术”进行“舞蹈化”。“武”与“舞”的交融,在成龙电影中最终展现出一种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和谐的多种可能性。总之,成龙影片中的身体呈现成为一种新时代下所需要建立新型的“武文化”的代表,作为赢得国家/种族之间文化和谐与交流的符号,使得他的身体最终呈现为一种可跨越地域(国家)的身躯。

影片《天将雄狮》《功夫瑜伽》《绝地逃亡》中好莱坞明星、印度明星的参与拍摄,都有着海外市场和文化输出的意图。对于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如何输出国际形象,成龙坦言,“我觉得我有责任向老外介绍中国文化。虽然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好, 但中国电影还没有走出去。很多国外的人也依然不了解中国。” 成龙以一己之力为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正面的案例。奥斯卡获奖之后,成龙接受的是《人民日报》的专访,在他的访谈之中,“华人/中国人”的身份被放大。“我刚去美国拍电影的时候,美国人不会认同你的动作,不会在意你的想法,你讲话根本没人听。有时候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我说我不能做,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因为香港没有人看,他们会说香港不是我们的市场,不用管香港。香港回归后,我再讲到中国香港,他们会说中国不是我们的市场,不用管中国。我那时候觉得,即使中国不是你们的目标市场,你们也不能瞧不起中国人……”“到今天,他们会在拍片的时候问我,中国人喜欢什么?你觉得这个名字应该怎么改?任何事情他们都要看中国,还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中国电影强了,中国市场变成了全球大票仓,我真的很骄傲。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过去了。”

《天将雄狮》海报

成龙作为华语明星的代表,他在2011-2016年间的影片集中反映了其敏锐于他人的商业、文化以及政治嗅觉,而他也的确巧妙地找寻到国家形象宣传与自身形象定位之间的平衡点。他将“成龙式”的“男性气质”通过外在的动作设计成功地将家国政治嫁接到中国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流文化政治之中。

作为华人影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人之一,成龙不仅是一个演员,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甚至是政治标识。他一直都保持着敏锐于他人的政治嗅觉,并巧妙地找寻到政治宣传与自身形象定位之间的平衡点,也正是由于兼备了功夫类型片中既苦又硬的有职位的小人物的形象特点,紧跟主流社会文化意识,通过独特的影像呈现,他完成了自己对国家民族乃至国际事务的表白。

黄望莉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

刘效廷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2014级研究生

1. 参见百度百科对“西域都护府”的解释。http://baike.baidu.com/

2. 刘阳:《“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过去了”》,《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第017版。

猜你喜欢

雄狮成龙瑜伽
山羊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物种缘何濒危
Hello White瑜伽馆
雄狮少年
计数:新春大舞狮
迎接瑜伽日
真是捡的
铁甲雄狮空降技
寻找成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