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据
2017-11-14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3期
有据
注和肯定。而对经典的复排,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注入新的因素和思考。对于新生的、表现“戏剧性”的视觉艺术门类如电影来说,有时候“美学”似乎又称为一种仪式,戏剧美的因素渗透在生活之中,最终演变为今天的生活的“泛戏剧化”;而电影,或许就是一种“泛戏剧化”的体现。
在戏剧批评中,有一种担心:观念会否压倒美学?纵观中国的戏剧发展,社会意义向来作为正题贯穿始终,美学性或许只能是间或出现的副题。而今,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占据话语权,美学似乎渐渐地连“副题”的地位也不保。好在,比起先锋的实验举措,如今关注“人性”的作品在稳扎稳打赢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