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
2017-07-17徐新容
徐新容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所要追求的一种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时代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和行为方式。通过倡导公民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公民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理念,使可持续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实现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可持续生活方式是遵循自然规律的。
青少年建立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培养青少年节能减排意识,进行低碳生活
培养青少年节能减排意识,建立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关注以社会、学校、家庭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育人模式,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关注和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与初步能力。
低碳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掌握低碳知识,了解低碳问题,培养低碳意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建立低碳价值观、低碳消费观和低碳发展观,以便通过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教育首先要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积极提倡并推动青少年去实践,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倡导“适度吃、住、用、行”,注重持续发展,追求科学高效。其次,要将“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教育理念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以低碳教育理念和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特别是以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青少年可持续消费观念与行为
《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目标之一为“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可持续消费文化”。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可持续消费立法和绿色标准制定工作,引导消费者进行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教育,帮助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消费方式等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教育应该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服务,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价值引导和消费行为的引领。学生是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涉及未来中国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运作和实施,所以进行可持续消费教育、建立可持续消费行为方式非常重要和必要。
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对可持续消费的理解可以包括适度、健康、环保和人文四个方面。其一,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之上的科学、理性的生活消费方式,要求个人消费要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崇尚自然,注重节约资源;其二,可持续消费模式提倡健康科学的消费行为,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其三,可持续消费模式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其四,可持续消费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提倡消费的人性化特征,重在以物的使用价值作为消费的真正价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可持续消费教育应包括一定的知识教育、行为约束教育、价值观引导教育、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与不同的内容和目标有机统一。引导青少年理解可持续消费的含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帮助青少年选择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行为;能够牢记可持续消费的基本原则;能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各种消费方式进行价值判断;用自己的行动和理念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施行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可持续消费教育最终是要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应该以受教育者的消费实践结果衡量教育的效果。
培养青少年保健意识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行为生活方式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所以应自觉、主动、积极地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上达到完好状态。树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观,建立保障人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是现代人应该付诸实施的社会工程。
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的基础,是树立健康观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層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简便易行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安排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变不良行为、保持平和心态、自觉保护环境、坚持学习健康知识等六个方面。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养生”传统,强调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治疗疾病,强调阴阳平衡、自然和谐,这正是可持续生活方式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理念,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将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健康、长寿。因此,可以从中医养生学角度让学生学会养生之道。例如,引导学生理解夏天少开空调的道理。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人体毛孔是打开的,这种打开是为了调整身体机能,把代谢物通过排汗方式排出体外,以适应外界环境。而由于空调房内气温较低,毛孔关闭则阻碍了人体自然的新陈代谢,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会诱发相关疾病。再如,为逐渐排除体内毒素应选择对环境及生态有利、保护土壤的应季有机食品,因为应季水果、蔬菜营养最丰富,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体质。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其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将会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是关系青少年一生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学习与锻炼的关系,生活陋习与疾病的关系,个人日常卫生习惯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等。建立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9个因子包括:饮食习惯,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烟酒药物使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
培养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施途径
其一,把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人课程体系是可持续生活方式培养的重心所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不同方面,具有跨学科性和整体性,这项教育应植根于整个课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渗入课程改革,把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整体改革结合起来。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课程创新应直接指向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参与绿色社会建设能力的培养上。
其二,通过课题引领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实践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充实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的能力。课题研究方向包括:构建可持续生活方式理论体系,挖掘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实践案例,在将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融人课程建设过程中,全面、系统充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以及基础教育国家、地方与校本等三级课程中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研发课程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目标梯度与内容梯度体系,构建可持续生活方式育人模式,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培养提供丰厚的课程资源支持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其三,通过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建立可持续生活方式,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通过实施不同主题和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健康生活方式等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与学习的陕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例如:围绕水中污染物降解、厨余垃圾降解、大气污染物降解、垃圾分类等专题,有计划地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让学生通过垃圾分类和减量等行动,逐步养成低碳环保、尊重环境的良好品德。
其四,注重策划和实施有关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的特色项目活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跨学科课程,兼具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性质。在学校、社會、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中,潜藏着无所不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契机。注重策划与实施“阳光校园”建设方案及创意大赛活动、“节能减排知识大赛”、“留住一桶水”节水专项活动等特色项目,指向具体的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意识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些往往是他们在课堂和考试中经历不到的,但却可能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和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不仅关注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的创新实践及其发生过程,更应关注上述努力对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行为产生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项目的实施为青少年践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空间,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有效促进了青少年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养成。
其五,研制政策文件,对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培养目标取向进行准确定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广和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从教育政策上给予支持。北京市教委已颁布《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考核评价办法》等政策文件。文件强调了“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倡导“将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节约教育和宣传,培养具有节约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公民,满足节约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对节约教育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即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掌握基本的节约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法治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节约品行。
其六,加强能力建设,开展教师、校长系统培训,培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业队伍,为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提供专业支撑。可以开设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课堂,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培训。
其七,注重可持续发展研究共同体构建,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机制,为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基地。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可持续生活方式培养。既要重视青少年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与科研、企业、医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消费、健康养生、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开发联盟,构建可持续发展研究共同体,为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实践基地。
其八,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的合力。对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这两种教育必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全、优秀的孩子。培养青少年可持续生活方式,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努力。家长要提高自己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知识与能力,并根据孩子实际状况与要求,调整教育内容与方法,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使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方位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