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情享受生命拔节成长的美妙和愉悦

2017-07-17杨尚薇胡兴迪

人民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杨尚薇 胡兴迪

南河边,细细柳枝,青了又黄;

廊桥旁,小小栀子,谢了又香。

时光飞逝,岁月流长。

从未停歇追寻的脚步,

从未动摇静好的坚守,

只为,那一场场与龙娃娃的如期遇见,

只因,那一段段师生共舞的溢美时光……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微电影《拾光》片尾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教师发来的短信:“杨校长,今天临摹油画的活动太有意思了,换个场景,认识了另外一个自己,真是太放松、太开心了!谢谢学校的精心策划与组织!”这位教师同时给我发来了好几位自称绘画零起点教师的惊喜之作。我回复道:“画得好漂亮,太有天赋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还有更多美好的潜质。新学年开学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作品挂在学校美术馆里,让大家认识—下龙小的‘大师们!”

我们之间的对话源于学校为35岁以上教师组织的一次利用半个下作日到画室临摹油画名作活动,这项活动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拍手称赞。

建校于1939年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龙小),已经走过78年峥嵘岁月。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校长谢国光提出了“乐园中育人”的办学思想,于是,愉快教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岁月更迭,斗转星移,未变的是坚守在这里的一代代怀梦、追梦、筑梦的教育人。龙小教育人有“乐学乐教,悦人悦己”的精神内核,有深深的民族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专业水平,但是,教师不是教书的工具,而是一个真实的人,需要工作,更需要情感和生活。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一直思考: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搭建更多平台以满足教师的需要,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更多的幸福;如何让他们的生命在乐悦的土壤中与孩子们一起拔节成长……

培养一支有信仰、有力量的教师队伍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龙小,我们将学校文化浸润扎根于每个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学生、家长)成员的灵魂中,尤其注重着力提高教师生命的质量,形成了龙小教师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态度。

龙小的教师行为文化是一种群体情感的构建,它通过群体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的榜样以自身的风范引导升华,更以温润的关爱滋养提高。从每一位教师进入龙小开始,这样的群体情感就注定一生相随,每一位教师都努力使自己成为校园文化的认同者、执行者、完善者、建设者。除了丰富多彩的人职培训、专家讲座、前辈分享,龙小的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角色——“师父”和“徒儿”。师父是身正为范的龙小精神布道者,是毫无保留的授业解惑引领者,更是如兄如母的关爱者。徒儿是求道若渴的教育教学技能学习者,是龙小师魂、文化的传承者,更是龙小未来的开创者。深夜的办公室,师徒为了第二天的常态课挑灯夜战;傍晚的师父家,每一口粗茶淡饭都是满满的体贴和爱护;周末的公园里,关于人生、理想的“华山论剑”在激烈展开……这是每一个龙小“师父”“徒儿”同望“师徒结对”时的满眼闪闪泪光和满心深深感怀。

龙小,梦开始的地方;龙小的第一课叫作“情”,是一个人情感的寻乡,更是一个人隋感的守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到:“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同时强调,“这个目标比其他目标都重要”。要培养一支有信仰、有力量的教师队伍,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爱与严”的淬炼;也只有把教师放在平等、真实、全面、发展的人的天平上,才能平衡奉献、付出与成长、进步的关系。

在新手教师磨合、骨干教师培养、良师名师打造的三个层面上,我校积极推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探索出“6+3”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能力突破”为目标,通过调动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辅之以外在的引领和促进,让每个人都焕发生命活力与成长激情。“6”即“六类教研课”,学校以“课堂锻造”为阵地,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设置“拜师课”“汇报课”“小荷风采赛课”“点菜课”“展示课”和“示范课”,通过课堂教学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3”即“三大主题活动”,学校以“主题引领”为平台,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搭建以“教学节”“视界讲坛”和“学术滋养”为重点的平台,侧重提升教师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学科素养。教师的自我超越缩短了不同年段教师发展的瓶颈期,让每一个人都敢于直面自我,有底气剖析自我,有平台提升自我,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口号和“墙面文化”。

龙小教学节、毕业典礼、快乐童声等重大教育教学活动,都采取主持人负责的项目负责制,强调发挥所长,团队整体合作,为高效完成学校工作提供保障。以项目策划到实施全过程为工作核心,将以往由多部门、多环节、多目标、多头管理构成的流程统一到特定项目的总目标之中,由独立的、单一的项目负责人作为该项目实施的总负责人和执行人,全程管理、全程协调,并对项目终极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大到负责人的议程制定、环节落实,小到执行人自发统一的衣着、发饰,将对卓越的追求、细节的苛求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这些项目实施时的龙小,伴着灯火通明,行政团队和教师们的身影匆匆行走于校园间——镇定自若调整指挥的身影、端着盒饭热烈商讨的身影、大功告成后欢呼雀跃的身影……这昭示着一种涅槃后的“重生”,更提醒着一种流淌在每一个龙小人血液里的自觉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个人的飞跃,也造就了龙小“唯美的风格,唯真的情感,唯纯的追求,唯精的功力,唯韧的持续,唯亲的团队”。

社会学家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渗透,是个别的人与社会体系之间的‘相互贯穿。”教师注定生活在各个空间之中:传道授业的教育空间、生老病死的生命空间、喜怒哀乐的情感空间、柴米油盐的物质空间……面对多棱空间中存在的教师个体,对于管理者而言,只有扩大管理视角,以综合的、动态的视角去思考队伍建设,帮助教师积极拓宽视野、科学定位角色、關注自身健康、提高审美情趣,才有可能真正走进教师的内心。

看到了教师脸上更加阳光、更加快乐的笑容

一日之计在于晨,健康的一天从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开始。2015年起,学校工会、后勤、食堂等多部门联合研制出营养餐食谱,小小的食堂在清晨便升起袅袅炊烟。从前的“早餐急”变成了“早餐汇”,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教师每天都以最好的身体状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伴随着爱心早餐,学校利用教师健身计划专项经费,筹建“乐悦健身房”,跑步机、哑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蚂蚁搬家似地一件一件购置。许多器械的说明书全是英文怎么办?英语老师翻译、信息老师跟拍,一段龙小自制微课——《健身器械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运而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越来越多的教师想参与到健身计划中,但健身房资源有限,善思善行的龙小人只知道“方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双周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教师的校本乐悦课程——青年版书法社、中年版健美操、老年版羽毛球团……开展得如火如荼。

教师是颈椎病、腰椎病高危人群之一,而龙小教师又常常“轻伤不下火线”。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个团队的健康素质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既然教师们没法放下丁作“走出去”,我们就思考请优秀的医学专家“走进来”:教授各种疾病的预防妙招,教给某些疾病的自我检测、治疗方法;带来医疗设备由教师自主菜单式选择体验中西医理疗……他们感慨连连:“原来很多疾病还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嘛!”“自我治疗方法很科学,回去给我老父亲也试一试……”

如今,龙小人有“十八般武艺”,每一位教师至少会一门体育项目,随着健身意识的增强,“身怀绝技,走路带风”“上得了讲台,防得了疾病”不再是传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教育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面对生活中的快节奏,工作上的高要求,同样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产生内心的困惑和焦虑。教师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便能临危不乱、临危不惧,科学开展自身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邀请了心理专家为教师们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定期举行“和谐身心,幸福人生”“解读亲密关系,幸福与你同行”等系列讲座。

2016年,得益于成都市武侯区“教师四项关爱行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学校聘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到校服务,每周半天为3名教师提供个人心理咨询服务,并严格保密。“半天三个号,一出就被秒。”这是教师们对学校心理咨询项目最接地气的评价,也足以见得心理咨询的热度。为教师开设一个倾诉和专业指导的渠道,可以让由于生活、工作、家庭带来的压力变得“有情可原”。

时至今日,我们不知道哪些教师寻求了“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不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与帮助,但是,我们看到了教师们脸上更加阳光、更加快乐的笑容。

助每一位龙小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余文兰是学校的一位临聘美术教师,低调的她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次,我无意中在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厕的一张龙小校门的速写,栩栩如生,就连校门外水池中的睡莲和鱼儿都惟妙惟肖。惊讶之余更是感动——原来在这位教师内心深处是如此眷爱着学校。我把余文兰请到办公室,告诉她学校将把她的作品作为学校官网的主界面。余文兰又惊又喜,含羞地露出笑容,微微点头。我接着说:“余老师,龙小虽小,但校园中的笔墨纸砚、古棋今器,每一处看似不经意的校园文化小品都凝聚着学校的文化精髓与信仰。你是美术教师,你手中的画笔有画龙点睛的神奇力量,我们把这些景点画下来,配上文字,做成一本册子,名字就叫《手绘龙小》,怎么样?”余老师使劲点头,红着脸对我说:“校长,我會好好画。”

此后,余文兰几乎每天都会把她的作品传给我,我们一起讨论、修改、调整……几轮下来,学校的标志性景点:二次入队、第一声呼唤、成长雕塑、润苑、文化柱、起步人生……都在余文兰的笔下“活”了起来,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也在余文兰的笔下“立”了起来。我们把这些画汇编成一本26页的画册——《手绘龙小》。到学校参观的嘉宾们得到学校送的这本小册子,都爱不释手。

有了《手绘龙小》的成功体验,余文兰的作品越来越多。再在校园相遇时,四目相会,她的眼神不再闪躲,我们更能像好朋友一样交流。现在的余文兰在学校已经小有名气。一次,我对余老师说:“什么时候你在学校办一个班吧,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跟着你学画水粉、国画。”余文兰爽朗地笑起来,连连答应并与我探讨办班细节。

2016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关爱,武侯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名师优师专项激励机制”,学校也制定了《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名师优师专项激励机制工作实施方案》。这项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进公开公正、优质优酬、共同治理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

在龙小,每一个人都是“余老师”,有一段段与龙小共成长的故事;在龙小,每一个人都不是“余老师”,因为我们深知“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重要性。

唤醒教师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

2014年暑假,学校按计划组织开展师德培训。“把分享艺术之美作为切人口怎么样?艺术可以浸润人的心灵,一个人如果善于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进而创造美,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丰盈的。我们应该唤醒教师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追求。”筹备会上,我与行政班子这样交流。

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我们把讲台交给了四川省教科所艺体室副主任、美术研究员冯恩旭,他不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更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冯恩旭以《艺术人生》为主题,从儿时的经历讲起,将艺术与他的故事娓娓道来。冯恩旭对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着他的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也不断感染着教师们。

艺术博大精深,艺术品位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艺术讲座之后,学校便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搭建更广阔的资源平台,让教师有机会接触艺术、敢于追求艺术。2015年,我们把“音乐厅”搬进学校,请乐团的资深音乐家与教师们共享交响视听盛宴。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徜徉在无国界的“悦”动世界。那一刻,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旋律中的音符,如此美好,如此不可或缺。

2016年暑期师德培训如约而至,学校邀请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柳良讲授音乐鉴赏。柳良教授准备得很充分,从古琴讲到《高山流水》,讲到伯牙、子期知音难觅,讲到人生的跌宕起伏,教师们听得激情澎湃,更得到了心灵的慰藉。我们相信,教师之间的心灵感应是可以共鸣共振的,我们相处在一个教育时空,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我们既是工作中的亲密战友,也是人生道路上的莫逆知音。

今年初,成都博物院展出了敦煌真迹。考虑到很多教师周末要忙于照顾家庭,加之周末参观人数多,经学校行政会提议,在充分征求教师的建议后,我们决定在教师自愿并协调好工作的前提下,安排三个半天工作日时间,让教师自行结伴、分批参观。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畅游历史长河,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回来后都很兴奋,他们感慨道:“走进敦煌世界中,有音乐教师讲古乐,有语文教师分享美文,还有美术教师讲解笔功,仿佛穿越了历史,走进了画中的时光。”

一学期至少2-3次半天“龙小教师校外选修”时间,让教师的情感建立在“美”的追求和“情”的共鸣里,是前行步调的同向,是美好灵魂的共进。让龙小教师在轻松的时光里感受生活的缤纷,开拓“全景”的视野,体悟人生的魅力,热爱不一样的自己。

每一位龙小人都不会被忘记

龙小的校史陈列室起名“润苑”,面积并不大,但走进“润苑”,就走进了龙小的岁月,触摸到龙小的记忆。“润苑”有一面墙,挂满了在龙小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教师的照片,我们称之为“龙小星空”。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教师的照片已无处可寻,于是“龙小星空”上出现了一些用校徽代替的影像。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龙小人,岁月也不会遗漏曾经的龙小时光。

2015年12月,学校把几十位退休教师请回“家”,请专业摄影团队为他们量身打造个人艺术照、家庭生活照。拿到装帧精美的艺术相册的那一瞬间,许多老教师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照片上的老校长张长力,穿着一套灰色西装,精神矍铄。张老开玩笑说:“为了拍出穿西装的挺拔感,我还特地锻炼了很长一段时间呢!”照片中抱着吉他的是四川省第一位音乐特级教师郑文雅,是他亲手组建了龙小的第一支少先队鼓号队;照片上被大家羡慕好身材的是退休之后坚持跳舞的语文教师陈晓玲……“我记得你当时就喜欢弹吉他”“你当年身材就好,现在退休了还保持这么好……”老教师们回忆起当年在龙小的时光,站在旁边的年轻教师听着这些长长的、温暖的故事,怎么能不被这样经得起时间洗涤的情谊感动?

听说老教师们为了拍摄这一组艺术照,甚至全家总动员,化妆、造型、服装,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讲究,颇有走戛纳红毯般的庄重。虽然照片上的容颜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们最灿烂的笑容被定格下来。老教师们年轻的时候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没有拍过艺术照,今天,龙小要为他们弥补这份遗憾,只是源于“不能忘记”。

我们铭心不忘几十年岁月沉淀的龙小文化,它是几代龙小人共同的瑰宝,渗透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新一代的龙小人牵起“师父”“师祖”的手,感受到的是纵横的沟壑,接过的是继续发扬龙小精神、与时俱进办好愉快教育的接力棒。

“我很愿意回来讲讲呢!”退休老教师“不退休”,撑起了一场又一场“反哺龙小”的分享讲座。用老教师的话说,“作为龙小人,学校让我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们也要老有所为。”时光荏苒,“龙小人”慢慢变成了亲人的代名词,这是岁月带来的亲人。亲人們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如图腾般刻进教师的心窝……

“让每一位师生享受自信与成功”刻在龙小的墙面,印在龙小管理者的心中,行在龙小教育人的足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实实在在,只有从工作、生活中,从每一个细节里丰盛自己“悦人悦己悦天下”的内心,体悟教育的广博与深沉。伴随学校生命关爱和专业引领的教师是幸福的,教师幸福是其职业提升的源泉,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真正了解教师内心的发展诉求,执子之手不畏前路,让真切的生命绽放精彩,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国际视野、丰富实践智慧和鲜明个性风格的愉快教育人,方能锻造“精·悦”的管理团队,营造“舒·悦”的校园环境,构建“思·悦”的灵动课堂,涵养“礼·悦”的师生特质,建立“和·悦”的家校同盟,共筑“乐学乐教,悦人悦己”的教育梦想。

一代又一代龙小人从未停歇追寻的脚步,从未动摇静好的坚守,尽情享受生命拔节成长的美妙和愉悦,开始了就不曾结束……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