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首要功能
2017-07-17王笑梅
王笑梅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可選择性的发展路径,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将学习与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这是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核心思想。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引导学校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把学生发展指导的理念和内容与丰富多彩的课程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长板”,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这样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采取“行政领导牵头、科研项目引领、学校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探索实践过程中,努力研究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支持系统,建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资源库,开发研究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指南等,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探索者的注意。
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清晰的功能定位相结合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指导原则明确,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至于把指导变为误导。我们认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以下六项原则:一是正面引导原则,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二是科学性原则,即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生发展指导;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指导服务,从学习、生活、升学、发展等方面开展成长指导和咨询工作;四是针对性原则,即关注个体差异,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出发,开展个性化指导;五是服务性原则,即服务为本,助人自助,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服务;六是保密性原则,即在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任何成长指导内容予以保密,学生和学校的名誉与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学生发展指导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目标而开展的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学生发展指导”起源于美国,首先出现在高中。现阶段我国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也多从中学阶段做起。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情绪体验强烈、意志品质增强、独立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提高,还表现为兴趣广泛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于成熟、对异性的关注上升、对职业和未来有了理性的思考。
同时,学生开始产生困惑,开始面临诸多的人生发展问题,他们需要指导,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成长的烦恼。对此,学校有义务立足于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看,这项工作势必要下移至小学阶段。小学6年,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水平发展变化很大,根据其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更侧重于学生的健康、品德、社会性等方面的指导职能。但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发展指导,其首要功能是发展,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专题讲座、团体活动、拓展训练、生涯指导、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等专项服务,帮助学生健康发展与成长。其次是援助功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成长发展援助服务,为存在发展困扰和选择困难的学生进行咨询或答疑,多角度帮助学生排解发展困惑。
系统、柔性的指导方式代替刚性的教导方式
学校的德育处、教务处、后勤等部门也在做一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只是散落地由各个部门、不同人员单方面进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系统的整合。比如学生的品德、理想指导由德育部门负责,学生的生涯指导、生活指导由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甚至后勤部门负责,然而心理教育与生涯教育、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分不开,学业指导与选课指导、填报志愿指导等方面紧紧相连。因此,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境界。
学生发展指导要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从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开展工作;一切指导工作的目的都指向学生的发展,且是在了解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指导的工作方式与管理不同,更侧重为学生指明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一种柔性的指导方式,能够体现学校的育人价值。由于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一部分来自原有德育工作的内容,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方式多强调规范和服从,更像是一种“教导”或“训导”,重视管理而轻视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应该从“管理学生”的意识,调整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所以指导方式也应该由刚性的“教导”向柔性的“辅导”和“指导”转变。
实施途径要由“单一”变为“多样”
学生发展指导内容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施途径不能是单一的,应该通过全学科融合、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咨询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需要不断开拓和创新发展多种教育资源和指导方式,最基本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全学科融合方式。不同的学科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有所区别,但每个学科教学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把学科内容与心理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等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结合起来,识别、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规划。
专题讲座方式。专题讲座是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最直接的途径,讲座内容要抓住影响学生发展的常见问题,诸如学习生活适应、学习潜能开发、选科定向、青春期烦恼以及生涯设计等进行针对性讲解;讲座形式可以采取体验互动的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社会实践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指导需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主动寻求与外界的互动与交流。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比如参观考察社会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用人情况、人才需求状况等,增强自我成长与发展意识。
咨询辅导方式。学生发展指导不仅需要共性的引导,更需要个性的辅导。因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和咨询。
全程全员指导是发展趋势
学生发展指导不仅是专职教师的职责,更需要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指导工作的成员应该由专职的指导导师和顾问过渡到包括发展指导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甚至学校的教辅员工,使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学生指导的职责,将学生发展指导渗透到日常教育之中,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校园氛围,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