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撬动学校教育整体改革
2017-07-17陆云泉
陆云泉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在深化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创新育人模式、适应中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原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如何调整和创新发展?我们认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可以作为有力的撬动点,带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调整,以促进管理创新和育人理念的发展。
回到学校育人原点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对于“人才”的“人”,我们应该重视品格教育;对于“才”,我们要重视能力培养。二者结合,其实就是当前的热词“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培养一个全人,一个大写的人,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的人。我们以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那是课程改革的1.0版本;2007年北京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进人了课程改革的2.0版本;现在又是新一轮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这可以说是课程改革的3.0版本。不论如何改革,我们要坚守教育的目的和核心不变,那就是人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所以学生发展指导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功能。
多年来,普通高中“一切为了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而育人功能应该是办学的核心内容。现行一般高中学校的育人功能主要由学校的德育工作承担,但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德育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管理上,即通过制定各种校规“禁止”或“不允许”学生做什么,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没有为学生指明方向,这恰恰是学生指导工作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功能的缺失,是学校育人职能偏失的表现。
把学生发展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
建设学校时,硬件往往建得很漂亮,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建筑是硬的、冷冰冰的,单纯的硬件条件好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另外,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往往是以教为核心,不是以学为核心,更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其中,缺少的就是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正中央的意识。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中,如何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正中央,使教育教学包括管理,都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这是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根本性思考。这一思考有应对中高考改革、指导学生选考和选学的要求,更有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指导是在生涯规划教育基础上的拓展,是把帮助解决学生成长烦恼和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变化发展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开展效果的评价点应该是学生的获得感。学生的获得感就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以往的教育往往更重视“教”,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应该把重点落在“育”上,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撬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中心的改革,可以整体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实现突破性制度变化。
首先是管理架构的变革。从管理角度讲,想从真正意义上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学校工作,首先应该建立以学生发展指导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模式。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有的学校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但这个中心与原有的德育、教务、考评是什么关系?怎么整合?学校原有的组织结构,如德育处、教学处、课程处、总务处这些部门是否会随着项目的推进发生变化?只有組织结构变了,学校才能够真正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以我们需要去探索,需要围绕学生发展指导研究未来学校的样态,研究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变化。
其次是人事制度变革。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该更加扁平化,学校不是一个行政机构,是一个学习单位,所有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应该围绕几个核心的关键词,第一是全面,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教育不是为了选择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第二是公平,教育资源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第三是承认差异,应该倡导或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应该力争使我们的教育产品适合不同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这里所提到的最好学校和教育,就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和教育。
再次是课程整合变革。学校的课程应该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些内容必须“进课程”,但单纯地增加课程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所以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实,课程应该进行有机整合。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希望各所学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指导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学校治理、教育和教学方式创新上持续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