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7-07-17赵菲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因此,做好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在新时期,社会呈现高速发展,多元化信息渠道增多,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增多、涉及到的事件类型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平稳妥善处理好学生突发事件是高校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分析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维活跃,行动力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书本和课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的转型,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在学生意识形态管理、校园安全和谐稳定管理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类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
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违反社会常态、危及社会和人身安全的紧急危机事件。
(一)意识形态类突发事件
《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流应积极向上。由此说明,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当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拥入,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点灌输到大学生群体中,对国内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信仰渗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高校校园环境。常见的校园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一般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是由自然的、人为的和社会政治造成的。
(三)个人安全类突发事件
高校学生个人安全类突发事件一般常见的类型盗、骗、火、意外伤害和传销陷阱。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形式的危害大学生个人安全的行为和手段也较为突出,例如利用手机APP进行的高利贷、“校园贷”等。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对于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解决,并把危害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同时,突发事件一般是有征兆的,因此,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在对事件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预防、风险评估等具体行为,对其进行有效预测。
(一)防控机制的建立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因此,高校加强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安全管理,建立大学生预防性心理测评机制,健全学生心理发展动态档案制度,构建完善的学生信息体系,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发生的源头,从根源处切断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
为有效应对和处理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学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运作机制。首先,设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其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实施体系和相关工作流程;再次,还应对师生进行有关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最后,学校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还应及时上报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理,全力把事态控制在校内,严防学生走出校园,影响社会稳定。
三、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应扮演的角色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学生干部队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和不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主体优势,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有一些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在整体学生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发挥一定作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决定着他们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参与者,也决定着他们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起着决定事件发展方向和态势的关键作用。
(二)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应具有的素质
首先,学生干部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管理工作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应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大局意识,不信谣不传谣,不制造二次伤害,积极协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工作人员,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带来的问题和伤害降到最低。
其次,学生干部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在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很多新问题和困难,学生干部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时刻保持冷静的思考分析,迅速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协助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疏导工作等。
最后,学生干部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法规常识。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当突发事件尚未形成或正在萌芽阶段,应有一定的防患意识并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将突发事件扼制在起步阶段。学生干部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常识,为正确、及时、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保障。
(三)高校学生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应起到的作用
1.预警作用
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萌芽期,学生干部应起到预警作用。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防患意识,深入到学生群体中,通过日常的接触,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和学习生活问题,密切关注学生动向,建立重点关注对象档案,必要时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措施,一旦发现隐情,及时反馈,协助学校管理者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
2.应对作用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具有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的优势,同时也具备人际关系、第一人称的心理优势。可以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如舆情监控、心理疏导等,协助高校管理者做好事件的处理,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和升级。
3.善后作用
突发事件的善后阶段是事件平息后的总结阶段,同时也是对未来突发事件的预警阶段。高校学生干部在此时期,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积极协助高校管理者做好总结工作,如事态的进一步监控,疏导由突发事件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压力,分析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得失,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机制等。
作者簡介:赵菲,女,汉,黑龙江,本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工办主任/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