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2017-07-17林骏刘尧张永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林骏 刘尧 张永顶

【关键词】 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13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确诊途径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包括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同位素示踪这几种主要的手段。针对感染性疾病较为准确的确诊途径为分离培养, 通过对一段时间临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目前在确诊此类病症时, 采用分离培养这一方法的检测越来越少, 而出现了采用其他确诊性相对偏低的手段来进行病症的研判 [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医疗机构将脲酶试验这种假阳性与假阴性非常显著的方法用作主要的确诊方法, 使得Hp感染诊断带来一定的不便和不确定性 [2]。相关资料显示[3], 对315例Hp患者分别采用使用率最高的4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 总结出以下规律, 即分离培养>14CO2呼气試验>病理切片>快速脲酶试验, 下面就对于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优势进行阐述。

1 直接检测法

直接检测法即一种能分离培养具有活性Hp, 也可以借助现代医疗设备检测到具有Hp死细菌的检测手段。

1. 1 分离培养方法 它是指从胃黏膜中取得活检标本, 通过分离培养而产生活性细菌, 然后通过其他方法或手段进行界定, 这是目前最为直接和有效地证明感染性病症的途径。在临床检测中的准确率极高。Hp不仅需氧量很低, 并且这类细菌对营养供给的需求比较大, 所以在采集过活体标本后, 若在室外存放超过一定时间会造成活体标本失效的后果, 从而最终影响到检测的准确率[3, 4]。作者通过小型有机玻璃罐[每次能安置十余只选择性培养基:Hp选取性血平板(HpSBP)]和一个钢瓶的混合气体[氧气(O2)5%、二氧化碳(CO2)10%、氮气(N2)85%]代替进口的三气培养箱。通过较为普遍的细菌培养室采用一般设备, 不足2000元的花费就可以进行Hp分离培养, 病情最终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1. 2 病理切片染色检查 其被认为是较分离培养更为简便的检测方式, 仅需用胃黏膜活体标本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后固定在玻片上经任何一种病理切片染色法染色, 即可在高倍镜下观察。但是切片观察一般采用高倍显微镜, 只有在存在大量Hp菌群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到。如果Hp细菌的存量较少, 则非常不容易通过高倍显微镜被肉眼发现, 可以说可能性几乎为零。通过比较分离培养和病理切片检测结果看来, 在同样检测为阳性的98例患者中, 用分离培养方法衡量生理切片检测结果, 假阳性为8.1%, 假阴性为5.8%, 说明病理切片这一检测方法较之分离培养的精确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

2 间接检测法

间接检测法即通过检测Hp的代谢物以及抗体和抗原等。通过具有具体特征的因素间接证明Hp是否存在。鉴于这种检测方式的特殊性, 其影响的条件和因素较为复杂[5]。本文只对另外2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相关论证, 采用这2种检测方法进行论证的原因是Hp可产生脲酶, 脲酶可使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

2. 1 14CO2呼气试验 Hp产生的脲酶能对尿素进行分解, 所以可以采用闪烁扫描仪测定患者服用14C标记尿素后呼出的14CO2来间接判断是否有Hp感染存在[6, 7]。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便捷, 能够快速检测出胃部感染情况, 弥补因发病部位不同造成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缺陷。可是14C作为一种放射性物质, 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与进行X光照射一个道理, 对于孕妇及年龄较小的患者具体使用的局限性, 并且就是正常人也要严格限制使用的次数, 以免造成伤害。14C进行检测的成本比较高, 因为人体胃部存在大量菌种, 会对14C检测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如果Hp达不到一定量则会产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误诊。

2. 2 快速脲酶试验 通过Hp脲酶降解尿素成氨与CO2, 前者可使试剂周围介质pH值升高, 进而使指示剂显色。因为这一检测方法所采用的试剂价格较低且结果直观, 故临床上采用较多。但是因为采用的活体检测标本可能来自不同的部位, 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试剂在标准、质量以及剂量等多方面都不一样, 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 从而造成误差, 影响病情的确诊。实验结果显示[3], 在315例患者中快速脲酶实验与培养法的总符合率只能达到78.8%, 其中阳性与阴性不符合率分别为12.0%和9.2%。

综合考量脲酶试验的制剂、技术原因及不同人胃肠道中菌群的不同状况, 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仍然存在, 出现假阴性值得进行分析。作者采用分纯的Hp, 经HpSBP增殖后取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以MacFarland 比浊法将菌液稀释至109/ml 浓度, 再将这一浓度菌液以无菌生理盐水, 严格按照无菌稀释法逐管10倍稀释至第10管。然后再倒过来(从第10管开始)分别取10 μl同时作分离培养和快速脲酶试验。结果发现造成两者阳性结果的浓度差别达100~1000倍以上。

3 胃腔杂菌对各诊断方法结果的影响

胃部在无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大量的胃酸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如果胃部出现病变, 胃液分泌减少, 加上肠胃蠕动过缓, 造成胃中失误滞留, 则可能会滋生大量有害菌群;一旦感染Hp, Hp就会在胃部的菌群中处于优势地位, 应该考虑到如果胃部有炎症或其他病症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 其他菌群的繁殖也会随之加快, 因为饮食带来的细菌从口腔进入胃部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3. 1 胃腔中能检出的微生物与常见产脲酶杂菌的种类具体见表1。

3. 2 胃腔中杂菌对分离培养结果的影响 Hp一般存在在胃黏膜表面或者胃粘液层下面或中间, 它能分解脲产生氨, 中和本身周围的胃酸, 以保护自身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长期寄生。饮食带来的细菌首当其冲进入胃部。相当一部分的菌群会被胃酸的强腐蚀性给杀灭, 但也不是完全杀死, 剩下的一小部分菌群对胃酸有一定的抵抗性, 它们能与胃内容物一起滞留在胃黏膜的表皮。分离培养Hp时采用HpSBP, 相当部分的菌群不具备在这一培养基上繁殖的条件, 所以较为轻松的就可以检测到Hp。

3. 3 胃腔中其他产脲酶细菌对14CO2呼气试验与快速脲酶试验结果的影响 胃腔中产脲酶的细菌种类如表1所示, 其中G-球菌、G+球菌、G-杆菌、G+杆菌等常见细菌在胃腔中都有可能检出。作者选择200例患者胃黏膜进行活体检测, Hp之外的菌群检出率为61%, 其中G-球菌占63%, G+球菌占15%, G-杆菌占18%, 真菌占4%, 其中脲酶阳性的杂菌占23%。更需要指出的是Hp阳性病例中其他菌群检出率为79%, 有力证明因为Hp的存在产脲酶使胃黏膜局部产碱, 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基础。产脲酶的杂菌的存在肯定会影响快速脲酶试验与14CO2呼气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4 药物对检出率的影响

近年来, 广谱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胃酸中和药物的推广, 在具体的病症中Hp的实际检出率有所减少。有研究者[6]通过150例服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胃酸中和药物患者开展Hp检测, 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服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胃酸中和药物的患者Hp检出率相对较高, 可达59.3%, 服用药物的患者的检出率<29%, 说明服用药物对最终的检出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 Hp的分离培养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较, 至少有如下几种好处:有力提升Hp感染的检测结果;有力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最大程度抑制细菌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 殷正进, 李桂梅, 曹晓卉. 幽门螺杆菌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5, 22(10):647-648.

[2] 潘杰, 周晴接, 吴建胜, 等. 幽门螺杆菌高耐药地区基于人群耐药背景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效果评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11):743-746.

[3] 朱振坤, 汪金云, 罗守军. 胃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3):332-333.

[4] 卢华君, 赵忠艳, 陈旺强, 等.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及治疗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30(31):3876-3880.

[5] 贺华, 郑美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診断及其治疗新进展. 抗感染药学, 2015, 16(2):169-170.

[6] 胡素侠, 杨立新, 程龙强, 等. 淮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菌株基因多态性与感染结局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18):3531-3535.

[7] 史济经, 闵海阳, 王青, 等.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6):867-869.

[收稿日期:2017-03-29]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感染
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